APP下载

深度学习思析

2023-10-14江苏海安市角斜镇老坝港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深度思维数学

◇张 勇(江苏:海安市角斜镇老坝港小学)

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课堂增效,作业减负已成为一种教学追求。减负增效是为了缓解学生课业负担而提出的一种理想目标。让负担变得更轻,让效果变得更佳,这是一种理想的学习状态,要实现这样的状态,深度学习必然成为一种有效追求。

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产生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把握,对教学过程有效组织,对教学评价的艺术处理。深度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经过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体会到深度学习方法,就能够愿意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主动意识、创新意识。

一、深度学习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减的是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减的是对学习的要求。要让“双减”落地,数学教学一定要抓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而深度学习更能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一)提高思维能力

深度学习是一种思维的深度参与,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深度的思维参与才能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

为了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做些改变,提供一些可以引发深度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展开对相关内容的探索,提升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学的核心不是要求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而是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对此类问题的多种方法探索,形成模型意识,实现举一反三、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的目的。

(二)激发学习潜能

深度学习与传统学习有极大的区别,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进行个人探索、独立思考、总结反思。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潜能增长。具体来说,深度学习可以加深学习程度,学生不再是简单地解决某一问题,而是透过问题看本质,真正掌握其中的数学规律,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探索过程中提升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并且可以在实际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技巧,激发学习的潜力与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品质。

(三)形成独立意识

学习的方式是多元和开放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是深度学习必不可少的方式。但深度学习更需要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学习的个体,对问题的理解需要有独立的思考,即便是在合作学习中,深度学习的状态一定不是听取别人的想法,而是带着思辨的态度,将别人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不是深度学习的状态,取决于其对过程和结果的自我理解。学习的过程如果都是一种深度学习的状态,教师经常性地设计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易于形成学生独立的意识,使学生成为有个性品质的人。

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双减”背景下,大部分教师都努力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种深度学习。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一定问题。

(一)教师对深度学习理念的理解有偏差

部分教师对于深度学习并未真正理解,更多的认为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数学探索,就是深度学习了。有些教师会设计一些繁难偏旧的习题交给学生去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进行很好的分析,认为难题的学习就是深度学习,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没了,没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较为艺术的引导。遇到难题让学生模仿教师解答一遍就不了了之。由此可见教学之前,教师并未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明确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简单,流于形式,对深度学习的理解有偏差。

(二)教师对深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有国家的号召,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仍然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这种学习质量观导致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关注不多。刷题、重复练习的教学过程成了一些教师为了实现考试分数漂亮的手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学习方法的引导等关注不够,对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不够重视。

(三)教师对深度学习群体的认识不准

一提到深度学习,多数教师会认为是那些学习好、思维好、成绩好的学生的专利。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佳、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是不可能实现深度学习的。殊不知,对于不同学习个体而言,深度学习都是会存在的。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他的学习只要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升,对其而言就是深度学习,他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教师要改变唯分数的价值取向,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发不同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优化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思想的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不断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一)合理设置提问,促使学生深层理解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不只理解数学概念,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其内涵,进行灵活运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度理解。

1.问题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提问时,提问的问题要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兴趣,问题的趣味性是小学阶段学科教师的一大课题。教师可以在提问题时,语气语调上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问问题时,如“老师也没弄明白,你帮我看看”“哎呀,这个问题到底怎么办呢?”“同学们,我遇到一个难题了”等等这般欲擒故纵的话语,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主动走到思维的前台。

2.问题要有层次性

趣味性似乎只停留在好玩和情绪的激发上,而课堂上的提问不仅要好玩,提出的问题还要有层次性。有层次性的问题能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逐渐引向深入。这样的问题就像一盏探路灯,将学生引向思维的深处。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3.问题要有结构性

结构性就是让学生懂得学习要能够在繁多的知识中抓住本质,建立关联。结构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比如,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数的认识过程,整数、小数、分数都已经学过了,那么在对数的认识进行复习梳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顾数产生的过程,问学生“这么多不同的数,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就会去寻找各种不同类型数之间的关联。

(二)优化教学方式,推动学生深层探究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亦有法。所谓教学无定法是指教学不要拘泥于一种方式,接收学习和主动学习都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师生的互动交流。而教学亦有法是指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一种个人的教学风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的技艺实现吸引学生学习、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进步的个人能力。小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的,要想使学习具有深度,教学方法的优化很有必要。

1.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拘泥于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应对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和优化,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在一些学习活动中可能无法独立完成任务,这样不仅会影响他们深度学习的效果,还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愿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可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能力。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解答,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明确分工,相互讨论,同龄人之间的思维碰撞能够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灵性。他们会在合作学习中将数学思考引向深入,深度学习也会水到渠成地发生。

2.推进项目式研究学习

项目学习本身就是深度学习的因子,因为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必须深度介入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关联,进行一些结构化的改变,把学习内容做成一个项目。让学生在大的项目任务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品质。

比如说,在小学高年级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教师完全可以抛给学生一个任务——“如何做出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引导学生通过研究生活中的正方体盒子和长方体盒子的特点,动手拆一拆盒子,将盒子展开后观察面与面的关系、寻找棱与棱的关联。在“做盒子”这样一个真实情境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展开研究,从而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将学习引向深入。

3.改变固有学习场所

学生已经习惯了在教室里听讲,老师也已经习惯了在讲台上授课。这种空间形式的固化容易让师生之间产生距离,同时也会固化学生思维。在学习方式上是否可以打破固有场所的禁锢,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下学习呢?

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带着尺走到校园中去测量操场、测量身高与影子的长度,测量瓷砖的长与宽,测量地面的大小等等;认识小数时,可以将学生带到超市,从具体可感的超市货架上认识小数的意义。这种学习时空的改变,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点,更改变的是师生对学习任务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也正是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吗!

(三)重视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评价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具体来说,深度反思评价以及及时的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节的有效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知,而且还可以使课堂的实操性得到加强。教学评价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肯定,能够激励学生学习与进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并且改正,这样就可以实现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注重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作用,将一些鼓励与问题及时在评价中表明,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向前发展。所以在日常的评价中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其日后的发展定好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为学生数学深度学习提供有效路径。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现有学科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积极选择适当教学策略引导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展开深度学习,有助于培养建构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思维品格,助力学生实现自身最优化的成长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深度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