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信息技术辅助幼小衔接

2023-10-14贵州凯里市舟溪镇中心幼儿园新中分园

小学科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教师幼儿园

◇雷 琼(贵州:凯里市舟溪镇中心幼儿园新中分园)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可以给幼儿教师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借鉴,不仅能丰富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还能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实际效率。教师要深刻挖掘和研究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优质教学资源辅助幼小衔接教学方案的制定,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手段来分析儿童的成长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科学性原则的教学方法,连续地、阶段性地、科学地完成幼小衔接工作。

一、依托信息技术辅助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契机,由于其具有便捷性、集成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为幼儿园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幼儿园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能集合当下最新的数据,精确地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准确数据参考,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推动幼儿园幼小衔接上新台阶的模式

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时期,由于幼儿园同小学的教育性质、内容、指导方法、考核制度等都有区别,幼小衔接工作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信息技术作为一大助力,能通过科学灵活的手段激发幼小衔接工作的活力,给幼儿教育模式带来许多创新,是推动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的模式。

(三)有效推动幼小衔接的手段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多是生动活泼和色彩鲜明的,具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区域,还有许多适合幼儿玩耍的玩具。区别于幼儿园环境,小学学习环境更为严肃,通过环境的转换,如何准确抓住幼儿心理的变化,从而逐步过渡和适应小学环境,这需要科学的手段加以辅助,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化解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推动幼小衔接工作高效开展。

二、依托信息技术辅助幼小衔接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身心发展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变化,幼儿园要坚持实践性的原则,信息技术能给幼儿园实践指导工作带来一些指导措施。在科学信息技术指导下,幼儿园应制定有效的实践教育手段,让幼儿们在实践中学习和适应,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和生活的习惯。

(二)全面性原则

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推动幼儿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尤为重要,幼儿园要重视培养大班幼儿的综合素质,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幼儿园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对幼儿的身心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有效的衔接指导措施,提升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能力。

(三)渐进性原则

儿童的能力和习惯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趋势,制定层次性、阶梯性、递进性的教育计划,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幼小衔接工作,用科学的信息技术手段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使幼儿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依托信息技术辅助幼小衔接的方法

(一)挖掘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进入小学后,需要适应小学课程的进度,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学习环境具有较大差异,为了让幼儿们能及时跟上老师的教学步伐,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幼儿需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在大班时,教师要注重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起来,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互联网的发展给幼儿园的教育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深刻挖掘和运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辅助幼儿们理解知识,拓展幼儿们的眼界,增加幼儿们的学习兴趣。

书本是幼儿步入小学后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大班阶段,教师要开始培养幼儿独立阅读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分享有声绘本故事,给幼儿课程注入更多趣味的资源,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如《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故事中,教师可以延伸一些趣味视频,直观地将教材中的故事展现出来,辅助幼儿们进行课程知识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发挥想象,讲讲胡萝卜先生后面还会遇到什么事情,锻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幼儿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能提升幼儿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效率,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的新颖教学手段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幼儿们在温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思考知识、探索知识,不断增强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直观地感受知识的价值,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其思维能力。

比如,在大班课程《忙碌的医生》学习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幼儿的学习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将生活中需要急救的场面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引入紧张严肃的音乐,让幼儿们感受到医生抢救伤患的紧急状态。如教师组织幼儿们演绎情景剧,借助多媒体展现演绎的背景,在一个大马路上,一辆车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撞了一位老人,幼儿扮演的路人赶紧拨打了110 和120 电话,陪同伤者到了医院,这时候幼儿扮演的“医生们”,紧张地忙碌着。在多媒体营造的真实情境中,幼儿可以真切地感受和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锻炼幼儿面对真实生活的心态和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幼儿园要丰富和完善幼小衔接的课程,为幼小衔接的顺利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由于幼小衔接的过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园要实施阶段性的教育方案,信息技术的科学手段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高效统计工作数据,其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还可以给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提供参考,互联网办公软件能辅助教师科学地分析工作报表,让教师更加有条理地安排幼小衔接工作。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幼儿园评价制度。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科学地分析儿童的身心发展因素,丰富评价的主体、内容和形式,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发展,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园区要定期开展教研会,交流各教师的日常教学经验,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和幼小衔接课程的完善进行讨论,研讨会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云教研”,针对“幼小衔接”开启“共同体”教研模式。邀请小学一年级教师在线探讨、梳理提炼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探寻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提升教师幼小科学衔接的理念,高效推进幼小衔接课程体系的完善。

(四)结合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家园共育工作

幼小衔接工作不仅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也是家长的重要职责,家庭是幼儿成长中的依靠,家长是最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人,能给教师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借鉴,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及时性给家园的联系建立了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家园之间的距离。

教师要有效利用如今的互联网社交软件与平台,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增进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互联网平台,给家长传递幼小衔接教育观念和方式,与家长实现双向奔赴,共同为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努力。如教师在建立的微信群中,发布一些幼儿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视频,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并能够在家庭中加以配合和辅助。例如,“学叠被子”这一课程学习时,为了培养幼儿们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PPT“我是生活小主人”来告诉幼儿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将PPT 教学方案传送到家园沟通平台中,希望家长能与教师共同合作,在家中给幼儿们更多机会,让他们独立处理生活事务,如自己收拾小书包、自己叠被子、自己打扫房间、自己收碗筷和洗碗等等,家长可以将幼儿们的成长视频分享到班级群中,记录儿童成长,创造一个浓厚的家园共育网络空间。

(五)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阶段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效果,教师要重视完善信息化教学内容,创新信息化教学方式,设定信息化教学目标,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保证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与适宜性。首先,园区需要加强对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职前培训,让幼儿教师掌握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技能,使其更好地投入教育工作中。其次,园区要给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发展提供平台和展现的机会,如定期举办一些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大赛、微课大赛等,从中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熟练程度。最后,幼儿园要完善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和考核制度,对教师予以物质和精神鼓励,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水平和职业素养。

时代发展背景下,幼儿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持续提升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教育水平,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教学,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趋势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幼小衔接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努力分析和研究推动幼小衔接顺利开展的信息技术方法,挖掘有利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增强幼儿进入小学前所需的各项能力,教师要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家园共育,协助家长共同为幼儿搭建成长的阶梯,助力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阶段。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教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