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教学

2023-10-14于晶晶曹海莉江苏盱眙县鲍集镇中心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园游戏

◇于晶晶 曹海莉(江苏:盱眙县鲍集镇中心幼儿园)

幼小衔接是幼儿学业过渡的重要环节,事关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否顺利接受其他学段的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数学衔接教育更是在幼儿全面发展进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和小学要坚持协同合作和双向衔接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好相关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以便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学业和身心方面的过渡。针对当前幼儿园在数学衔接教育方面的现状,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客观存在的各种掣肘问题,不断寻求科学高效的实施策略,并试图通过多元化的工作路径,力图为全面提升幼儿园数学衔接教育质量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工作借鉴。

一、幼儿园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差异

(一)目标设置的差异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个维度,即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在教学理念方面各具特色,幼儿园侧重于操作技能目标的实现,而小学则更加重视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的目标实现。教学中,幼儿园和小学在数学认知目标的实现方面要求相近似,只是小学教师对知识目标实现的期望值要更高些。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学习活动时已经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设置的多层次,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往往习惯性地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当作首选,可见知识教学依然是幼儿园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认知焦点。

(二)内容和方法的差异

幼儿园大班在数学知识的选择上多与小学一年级相重叠,尽管涉及的内容没有小学一年级那么广泛,但是更加贴近生活,非常接近儿童的“最佳发展区”,采取的方式多为游戏活动,趣味性和操作性较强,且没有任务方面的压力。而小学一年级更加重视教材的使用,依据教材编排选择一定的生活素材和生活情境,但是与生活的密接程度并不如幼儿园来得紧密,且教学方式方面小学强化了讲授法和信息技术辅助法,游戏往往成为次要的教辅手段,组织的形式单一且更加适合于教室环境,学习任务的压力和挑战明显加大。

(三)评价路径和作用的差异

由于两个学段的数学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有差距,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评价上必然各具特色。幼儿园数学教学侧重过程评价,观察法和记录法是常用的评价办法,评价的立足点在于儿童的发展和活动表现。对于小学而言,评价的内容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重视任务的完成率,多用终结性评价兼顾一定的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多为考试、过关和课堂表现,且多以分数为衡量标准。

二、幼小衔接的分析

(一)小学参与的缺位导致衔接教育“单向化”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了专门的文件,三令五申地强化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规范开展,但是当下的幼小衔接依然存在严重的“单向化”教育态势,幼儿园单兵作战极为普遍。可以说,我国的幼小衔接任务主要由幼儿园完成。小学也一直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责任,小学教师只需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因此很多小学除了开学第一周进行入学准备工作之外,再无幼小衔接的措施。尽管一些教师也顾及一年级新生的年龄特征,利用教具进行教学,但是同幼儿园相比孩子的操作机会大大减少,只能做一些练习,游戏的趣味性不再,代之以严肃的课堂,使孩子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厌倦数学。

(二)办园功利导致衔接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需要从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幼儿感知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重要和学习的乐趣。但是幼儿园大班在实施衔接教育时,却忽视了体验的乐趣,过分强调读数、点数、写数的机械识记和重复训练。更有甚者,幼儿园为了抢生源,实施小学化教学,给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小学化”倾向具体表现为:第一,过分强化认知目标的实现,忽视了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的培养;第二,超前完成小学课程,伤害了儿童的智力开发和思维培养,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隐患,导致很多学生过早成为“学困生”;第三,幼儿园和小学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衔接教育各自为政;第四,幼儿园错误认为衔接教育只需要在大班完成,忽视了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渗透在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之中,尤其是对科学领域中的数学知识的兴趣、探究欲望、数字观念、空间体验和时间观念等信息更需要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家长的配合。

(三)幼师的认知导致衔接教育“模糊化”

应该说,大部分的幼儿教师都已经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更趋向于重视幼儿学习习惯、思维品质、自主能力和友好人际关系等综合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但是在教育实践方面,却没有实现理念和行为的统一,很多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不能与时俱进,缺少对衔接教育的有效思考。第一观念不够明确,知道怎么做,但是不能通过内化,将理念变为行动,导致教学观念流于书面和口头,起不到实际作用。第二没有形成衔接教育共同体,小学教师和家长参与度处于低迷状态。

(四)幼儿缺乏心理疏导引起衔接教育“问题化”

衔接教育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和尊严,立足幼儿主体地位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很多幼儿对幼儿园比较依恋,对小学却产生了消极负面情绪。由于幼儿园没有学习压力,重视幼儿自主权利的培养,幼儿感到快乐和轻松。衔接教育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小学的作息负担和学习压力,并没有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结果反而让幼儿产生了焦虑和畏惧,同时由于规则和关系的改变,幼儿陌生感和失落感有所增强,幼儿容易对学业和作业产生恐惧,尤其在数学学科方面负面心理相对突出,需要引起重视和疏导。

(五)家庭教育指导的缺失导致衔接教育“短视化”

受社会不良辅导机构错误观念的影响,家长对幼儿园杜绝“小学化”的教育行为感到不理解,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会无视儿童的成长规律,用自己的“善良”和“爱心”为孩子编织属于成人的梦想,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校外辅导班、幼小衔接班、特色班,给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空喊“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式的教育,严重挫伤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重视了数学知识和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情感、习惯、思维等因素的综合发展。家长短视的教育行为给儿童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导致儿童从小丧失了对数学学科的探究欲望。

三、幼小过渡中数学活动与数学教学的衔接对策

(一)小学要创建环境,重视个体差异,形成衔接教育的“拉力”

1.创造轻松良好的适应性环境

小学接纳性、适应性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可以开辟主题墙,让幼儿参与主题墙布置;可以在学习园地中更多融合幼儿园教育元素,降低幼儿的对比感和突兀感。室外环境方面,小学需要增设过渡区域和缓冲带,在幼儿园大班的最后一阶段和小学第一学期中适当投放幼儿熟悉的户外活动器材,交替开展幼儿和小学的体育游戏,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生活,拓展自己的视野。关键墙面和显眼位置,可以悬挂简洁通俗的图文提示标牌,让幼儿更好地熟悉和适应校园环境。

2.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幼儿的遗传、家庭教育、幼教风格的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其适应性也各具特点。小学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持续关注幼儿的变化,引导幼儿远离厌学、自卑、顽皮等负面情绪。小学要联系幼儿园,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关注差异,了解适应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幼儿平稳度过适应期和磨合期,尽可能减少衔接中的阻碍。

(二)尊重幼儿发展规律,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衔接教育的“推力”

1.多渠道创新教学内容

幼儿园需要全面建构幼小衔接数学教育的工作计划,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拓展延伸。让数学衔接教育渗透到幼儿各学段的教学和游戏中去。

2.多元化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教师要采取知识和实践结合的活动方式,组织操作和游戏活动进行数学教学,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数学认知。比如认识日历和时钟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绘画等途径加强数学认知;可以通过观察、触摸、折叠等方法,体验图形和事物的几何特征;可以使用剪贴、涂色、比较等方法体验图形分割等知识;可以通过区角游戏学习加减法的运算;也可以联系生活购物体验数学的用途。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路径。

3.多角度改良操作材料

幼儿园可以利用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行数学衔接教育,通过投放区角游戏材料来感知数学知识。可以利用感觉器官体验教具形状、插塑雪花片和积木等玩具;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共同制作区角游戏材料,像秸秆、橡皮泥等都是数学知识体验的辅助材料;可以利用游戏卡、数字卡、点卡等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可以利用实物的配件、生活器物等材料进行改装制作成数学游戏操作材料。借此激发幼儿的动手动脑兴趣,激活幼儿的形象思维。

(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研能力,形成衔接教育的“驱动力”

教师是衔接教育的关键。幼儿园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贴近时代和工作开展专业提升工程,增进教师在内容选择、方法使用、教学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贴近幼儿实际和思维特点,开展衔接教育。同时,幼儿教师需要开阔自己的数学视野,认真研究和掌握小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等知识,并同小学老师形成教学同盟,加强互动交流,开展多形式的业务交流,明确差距找到对策,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形成幼小衔接数学教育的“驱动力”。

(四)研究儿童教育规律,增强幼儿自信心,形成衔接教育的“自信力”

幼儿自信力是衔接教育的重要保证。幼儿在面临学业和心理过渡时,需要有一定的自信力加以支撑,教师需要更多采取放手教育,让幼儿有更多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自信力,让幼儿在体验、鼓励、成功中顺利过渡。比如,幼儿园在组织学习“数数”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游戏形式、合作学习等方式,同时可以出具多种自主数数的卡片和玩具,让儿童自己选择和游戏,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激发幼儿对成功的渴望和学习的信心。

(五)创设家长课堂,组织有针对性的辅导,形成衔接教育的“合力”

幼儿园想方设法转变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比如,开展的“做智慧家长,育栋梁人才”“家长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小学课堂我知道”等公益性讲座,给老师和家长传授育人理念和教育经验,进而有效增强了家园合作的智慧力和教育力。幼儿园可以组织多个专题教育培训,吸引大批家长参与学习,确保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双提升。

总而言之,幼儿园需要高度重视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工作,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开好头起好步。针对幼儿园数学衔接教育的现状,开展针对性研究,探寻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推动小学、幼儿园、教师、儿童、家长等五个层面工作开展,全面提升幼小衔接中数学教育的育儿质量,促进幼儿在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最终确保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