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赤霉病小麦宿6165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3-10-08朱利广张玉坤晁漫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6期
关键词:济麦赤霉病抗病性

朱利广 张玉坤 马 庆 王 勖 晁漫宁

(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小麦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谷类作物前列,是全球35%以上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1]。中国是小麦最大的消费国,且80%用于粮食消费[2]。小麦稳产增产对于保障我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黄淮南片麦区是我国小麦的核心生产区域,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40%以上[3]。近些年来,我国小麦总产保持稳定增长,但小麦生产面积有所下降,产量增长主要来源于单产的不断提高[4]。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由镰刀菌引起,近些年有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向北发展的趋势,安徽省在2012、2019年都有赤霉病发生,造成小麦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记录[5-6]。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危害最经济、环保的途径[7],但目前小麦赤霉病抗源多为长江中下游麦区偏春性种质,这些种质种植在黄淮地区往往表现出不耐冻、高秆、晚熟等特征,育成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的品种较为困难。

宿6165 是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以宿7078和存麦7 号为亲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好、中抗赤霉病等优点。本文现将宿616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品种来源

宿6165 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以该院育成的中间材料宿7078为母本,以河南省天存小麦改良技术研究所育成的存麦7 号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组合号为12064。其母本宿7078 来源于淮麦18 和皖麦46,具有丰产性好、秆硬抗倒、较抗白粉病和锈病、适应性广的优点。父本存麦7号来源于周麦22 和周麦24,具有丰产性突出、矮秆抗倒、穗大穗匀、结实性好、综合抗病性较好等优点。

1.2 选育过程

宿6165 选育是从2012 年开始,以高产、优质、多抗为育种目标,结合各品系田间农艺性状表现,经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品种,其选育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宿6165用系谱法选育程序

2 品种特性

2.1 农艺性状

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3.5 d,较对照济麦22早熟2.1 d。幼苗半匍匐,叶片浅绿色、大小适中,分蘖成穗率中等。株高89.2 cm,株型半紧凑,旗叶中等、上举,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粉重,熟相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2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有效穗数592.5万、610.5 万/hm2,穗粒数35.6、34.5 粒,千粒重45.1、42.9 g。

2.2 产量表现

宿6165在2017—2018年、2018—2019年连续2年度的安徽省小麦品种比较试验中,产量分别为7 084.2、9 648.0 kg/hm2,较对照济麦22 增产8.82%、6.95%,居当年参试品种第25、43 位。在2019—2020 年、2020—2021 年2 年度的安徽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8 371.5、8 337.3 kg/hm2,较对照济麦22增产4.81%、5.66%,均增产显著,产量达标点率分别为100.00%、88.90%。在2021—2022 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9 967.0 kg/hm2,较对照济麦22增产4.80%,产量达标点率100.00%(表2)。

表2 宿6165在安徽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情况

2.3 品质性状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2年区试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42、808 g/L,粗蛋白(干基)15.55%、15.00%,湿面筋(以14%水分计)35.6%、32.7%,吸水量53.9、52.0 mL/100 g,稳定时间6.8、7.0 min。最大拉伸阻力382 EU,拉伸面积78 cm2,属中筋品种。

2.4 抗性检测

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病性研究与鉴定中心(安徽农业大学)鉴定,2年区试中,宿6165表现为中抗、中抗赤霉病2.8 MR、2.4 MR;中感、中抗白粉病5 MS、3 MR;感、感纹枯病54 S、52 S;高感穗发芽5 HS(表3)。2年对赤霉病抗性均达到中抗,属抗赤霉病品种(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试行))。

表3 宿61652年区试抗病性鉴定结果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宜播期与密度

适宜在10 月上中旬播种,播种量为150~225 kg/hm2。

3.2 水肥管理

12月20日到翌年2月底前灌足越冬水,可保障安全越冬、预防春霜冻和中后期干旱。需施纯氮210~240 kg/hm2,其中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施P2O590~120 kg/hm2,KCl或K2SO4120~150 kg/hm2,均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3.3 病虫草害防治

2月中下旬用除草剂除草1次。4月中下旬防治蚜虫等虫害,在孕穗及抽穗期间防治叶锈病、赤霉病。

4 结语

安徽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省区,2020 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比较大,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些年的育种工作在小麦产量和赤霉病抗性方面达到瓶颈期,难以有较大突破。2011—2021年间安徽省审定的150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为8 205.62 kg/hm2,最高为9 005.55kg/hm2[8];2017年在安徽省推广种植的128个小麦品种中,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的品种仅有17个,占13.3%,达到高抗及以上的为0[9]。宿6165 在生产试验中产量达到9 967.0 kg/hm2,在安徽省区试和生试3年26个点次中仅有1个点次产量未能达到审定标准,2 年区试赤霉病抗性鉴定均达中抗。说明该品种具有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好、抗病性好等优势,非常适合在淮北及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济麦赤霉病抗病性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济麦60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诱导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性反应
氮磷配施对“济麦22”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