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优2068在汕头地区的种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3-09-22郭英铎汤昌兴郑杰

农业与技术 2023年17期
关键词:苗情汕头市汕头

郭英铎 汤昌兴 郑杰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汕头 51504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水稻生产必须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技术集成化,生产过程机械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在追求安全、无污染、优质、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1]。另外,发展减源型农业模式,可以使能源、化肥等生产要素的使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达到最小化,最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因此,推广耐肥抗倒、适合机械化的绿色低碳水稻品种,对于提高粮农种植效益,为人们提供优质粮食,提高水稻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根据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实际情况,2021年早造引进了“特优2068”“神农稻326”(原名“特优730”)2个品种,与当地主推的“特优524”“特优721”共同在关埠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表证点进行表证。经试验,“特优2068”表现较为突出,具有生物产量较大,早生快发性好,耐肥抗倒和丰产稳产性较为突出等特点,适合作为高产品种在汕头推广。现就该组合在汕头市的种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予以介绍。

1 试验背景与引种试验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改革统购统销体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稻谷总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在近年来稻谷价格市场化改革推进下,水稻生产结构不断优化[2]。而特优系列组合作为家禽饲料和加工型品种,在家禽喂养和加工(直链淀粉含量高,适合潮汕地区加工粿条和肠粉米浆)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据汕头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林祯平高级兽医师介绍,特优系列水稻品种由于谷粒圆,相较于长粒型品种更受家禽喜爱,用稻谷喂养的狮头鹅(潮汕地区特有的地方品种)出雏率和种苗成活率更高。因此,对潮汕地区来说,推广高产型的特优组合在当前仍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其中,由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特优524”和“特优721”就是典型的代表。“特优524”于1994—1995年参加广东省早造杂交稻区试产量均列第1位,1997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3,4]。“特优721”于1998—2001年先后6次完成市、省及全国区试,每次试验平均产量均列参试组合首位,且均比对照组合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2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5]。近年来,由于“特优524”“特优721”均出现种性退化情况(部分地区出现抗病性明显下降),生产上亟需引进适用的新组合进行更新换代。在这种大背景下,2021年早造,从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和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引进“特优2068”和“神农稻326”,与当地主推高产品种共同在关埠镇进行比较试验。

经成熟期实收,见表1,“特优2068”平均产量达586.5kg·667m-2,与当地主推的“特优524”(CK1)、“特优721”(CK2)接近,2个新引进组合以“特优2068”综合表现更为突出。经室内考种,“特优2068”平均穗长23.2cm,每穗粒数161.5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6.0g,各农艺性状优良。经试验,“神农稻326”“特优524”2个组合有叶瘟发生(其中“神农稻326”生育期偏长),“特优721”分蘖力较弱,而“特优2068”表现株叶型态靓,后期熟色好,早造成熟期耐热性较为突出(2021年早造后期汕头市晴热高温时间较长,“特优2068”成熟后期田间看相优于其他组合),各生长阶段叶片中等偏短,田间荫蔽度低,田间通透性好,纹枯病最轻;经试吃,该品种米香味较浓,口感优于其他品种,饭粥皆宜,适合作为高产偏优质类型组合在汕头推广。遂及时向汕头市农业局和全市各区(县)农技部门推荐了该组合。

表1 2021年早造4个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

2 推广应用综合表现

2022—2023年早造,“特优2068”在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澄海区隆都镇、金平区鮀莲街道等地种植,2022年早造实收平均产量552.4kg·667m-2;2023年早造实收平均产量577.5kg·667m-2,见表2。据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淑波、澄海区隆都镇农户黄御钊等反映,“特优2068”株叶型态好,大田表现早生快发,耐肥抗倒性、丰产性突出,属容易栽培的“傻瓜种”。近2年来,“特优2068”在汕头市种植,据黄御钊等反馈,该品种谷壳较薄,出米率略高于其他特优组合,且由于其米饭口感更优(与“特优63”类似,但“特优63”由于感稻瘟病,已经退出市场多年),株高较矮,耐肥抗倒性突出,机收的损失率较低,种植效益较高,所以,该组合已在汕头市加速推广,并扩展至临近的潮州、揭阳等地区。

表2 “特优2068”不同年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3 品种主要特征特性

3.1 苗情消长与生育期特性

为减轻龙舟水对结实率的影响,汕头地区早造对水稻迟熟品种全生育期要求是130~135d。从表3可知,“特优2068”在广东汕头早造种植,2月中下旬播种,全生育期约130d,适合当地对迟熟品种生育期的基本要求。从几个参试组合的苗情消长情况看,“特优2068”前期早生快发特性好,分蘖力明显强于其他组合,这对于喜欢稀植和重施前期肥的汕头稻作区又是非常适合的好品种,因为稀植,种植分蘖力强的品种利于确保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早施重施前期肥的习惯可以满足早生快发品种早期新分蘖苗所需养分,利于高产稳产;同时,从表3还可知,“特优2068”比其他几个特优组合更早抽穗,但后熟时间稍长一点,这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因此,从综合表现看,该组合十分适宜在汕头地区作为早造高产品种推广种植。

表3 2021年早造4个品种苗情消长情况

3.2 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特优2068”在汕头地区早造种植,叶色浓绿,株型中集,功能叶厚、直,株高109.2~113.8cm,田间表现生物产量较大,但比“特优524”和“特优721”小;从移植后苗情消长情况看,见表3,该组合早生快发性好,又是几个试验品种中株高最矮的,耐肥抗倒性较为突出。近年在汕头地区种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不同年度的穗粒性状基本一致:2021年早造表证田有效穗18.1万穗·667m-2,平均穗长23.2cm,每穗粒数161.5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6.0g;2022—2023年早造大田种植有效穗17.2~17.4万穗·667m-2,平均穗长22.6~23.0cm,每穗粒数150.8~155.2粒,结实率87.0%~88.6%,千粒重25.5~25.8g,见表2。

3.3 稻米品质

据广东省区试鉴定,“特优2068”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60%,垩白粒率56%~91%,垩白度17.4%~21.5%,直链淀粉19.3%~20.1%,胶稠度69~80mm,长宽比2.4~2.5,食味品质74~77分。2021年早造在表证田取样的米质品尝鉴定结果,该组合外观品质优于其他3个组合,米饭口感与老品种特优63类同,宜饭宜粥。

3.4 抗逆性

经广东省区试鉴定,“特优2068”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72.9%~100%,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50%~100%和84.6%~100%,病圃鉴定叶瘟3.8~4.0级、穗瘟3.0~3.5级;感白叶枯病(IV型菌5~7级、V型菌9级)。近2年来,该组合在汕头地区早造推广,田间均没有发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2022年早造中后期受暴雨影响,当地部分水稻品种出现倒伏情况,而“特优2068”没有倒伏,说明其耐肥抗倒性是较为突出的。但由于该组合感白叶枯病,晚造在沿海地区种植时需特别预防白叶枯病。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及时移栽

“特优2068”系感温迟熟组合,在汕头地区种植,早造宜在2月中下旬播种,手插大秧可在6.5叶时移植,秧龄约35d;晚造宜在7月中下旬播种,手插大秧可在6叶1心时移植,秧龄约20d;稀播培育壮秧,由于不育系龙特浦A千粒重约27g,属中大粒品种,手插秧大田用种量1.0kg·667m-2,秧地播种量12.5kg·667m-2,插1.2万穴·667m-2以上,基本苗6.0万苗·667m-2左右。

机插秧大田用种量一般为1.5kg·667m-2,播育秧盘20个·667m-2左右,育秧盘规格58cm×28cm×2.5cm、底孔直径φ=0.25~0.3cm;机插秧苗为中小苗,3.0~4.0叶龄为机插秧苗的适龄移栽期,秧龄一般早造为18~20d,晚造12~15d,苗高15~18cm,采用毯状秧苗带土移栽(又称秧块)。同时,要求秧苗根系发达,盘根力强,盘土不散裂,能毯状整体提起装入苗箱。结合汕头地区习惯和“特优2068”的品种特性,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株距以18cm为宜,确保插1.2万穴·667m-2以上;可通过调节横向移动手柄(多档或无级)与纵向送秧手柄(多档)来调整所取小秧块面积(每穴3~4苗);通过手柄精确调节,确保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左右。

4.2 加强肥水管理

“特优2068”植株矮壮,耐肥抗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但明显强于“特优524”和“特优721”),建议插1.2万穴·667m-2以上;同时,从移植后苗情消长情况看,见表3,该组合早生快发性好,适宜采用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技术,特别注意施足基肥,以确保早发禾苗所需养分;插秧前施15∶15∶15复合肥17.5kg·667m-2和尿素10kg·667m-2作基肥;移栽后第5天施尿素7.5kg·667m-2作返青肥;促蘖肥在插后第10天施尿素10kg·667m-2;在幼穗分化II期视禾苗长势施尿素4kg·667m-2左右、氯化钾7.5kg·667m-2作促花肥。建议对当地栽培习惯特别是水分管理方式进行改进,采用“水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节水灌溉,提高肥效并及时露晒田。

4.3 草鼠雀螺及病虫害防治

插秧前按当地习惯防治福寿螺,移栽后第5天结合施肥用丁草胺乳油100mL拌尿素施用,晒田期、后熟期注意预防鼠雀害。病虫害防治方面,可采用适当方式灭茬减少本地虫源,及时喷送嫁药,注意结合当地病虫预报情况,及时采用植保部门推荐的方案预防病虫害。

猜你喜欢

苗情汕头市汕头
加强科研攻关 推动农业增产
汕头行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汕头市明德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苗破土 查看苗情
诗画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