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户外游憩研究现状与热点
---基于COOC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3-09-22陈亚茹张巧明杨英军

农业与技术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发文景观设计资源管理

陈亚茹 张巧明 杨英军

(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户外游憩(OutdoorRecreation),又称野外游乐、野外游憩、户外游乐,是指在闲暇娱乐时间内开展的,通过使用自然资源以达到享受和娱乐为主的户外休闲活动,如野营、观光、考察、教育等[1]。对于研究者来说,户外游憩的定义基本上都会包含休闲活动、闲暇时间、满足身心放松愉悦等方面的需求[2]。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时间也逐渐增加。这导致了人们对户外游憩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在“新冠疫情”结束后,人们对于户外游憩方面需求增加、频率增高,所伴随的游憩相关的优势与问题也逐渐突出,如何能更好地发展户外游憩,紧跟时代的步伐,则需要更多方面的了解户外游憩领域的动态。

本文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对国内户外游憩相关文献所涉及的发文量、研究人员、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国内户外游憩领域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把握户外游憩发展脉络以及演进过程,对未来户外游憩理论探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选择类型为“高级检索”,篇名检索“户外游憩”,为保证全面性,主题检索中加入“或包含游憩空间”“或包含游憩”“或包含户外游憩空间”同义词。为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完整性,以1987—2022年的SCI来源期刊、CSSCI、核心期刊、EI来源期刊和CSCD等期刊文献,中文文献共检索1795条,利用COOC软件对文献进行同义词的合并、无意义词删除、检验、提取、去重等,排除了国际会议、图书、报纸等,文章的数据来源最终共筛选出1249篇相关文献。

1.2 研究方法

运用COOC软件(9.94版)对高频关键词共现及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发文量分析、作者合作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2 户外游憩研究现状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对1987—2022年户外游憩研究领域发表的1249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a所示,2000年之前,每年发文量<5篇;2000年以后,每年发文量≥5篇,表明我国学者对户外游憩2000年之前的研究尚处于初期基础阶段,在核心期刊中发表户外游憩的相关文章较少;2005—2012年发文量整体处于迅速上涨形式,且在2012年发文量达到最多(91篇),表明该阶段的学者对户外游憩的相关研究处于飞速发展时期;2013—2015年发文量出现急速降低的趋势,表明国内学者对户外游憩的研究热度在此期间有所下降;2016—2020年发文量呈上升增涨趋势,且2020年为史上最多发文量(125篇);2021—2022年发文量呈下降趋势,但总体发文数量偏高。图1b中趋势线从2000—2022年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在该样本期内户外游憩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由此可预见,游客对户外游憩的需求增加,随之吸引更多学者进行户外游憩的研究,也反映出我国户外游憩领域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图1 1987—2022年户外游憩研究领域发文量与发文累积量

2.2 作者合作关系网络

作者间合作网络关系分析得出的网络知识图谱,可以更好地呈现发文量及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选用1249篇文献计算,共有1731名作者,其中有44位作者发文总量为3篇及以上,整体来看,作者的发文总量较低且差别不大,个别作者发文量超过6篇以上,如重庆师范大学冯维波的发文量最多(7篇),这说明各学者对户外游憩的研究还需要多加提高。

网络知识图谱中的节点表示作者,不同作者间的合作关系以节点间的连线表示。权重越大所代表的节点和字体越大,权重越小所代表的节点和字体越小。由图2可知,作者的合作关系整体上呈现分散布局的特点,主要作者合作网络聚集类别是以王甫园、王开泳、李仁杰、郭风华为核心。户外游憩研究并未形成较广泛和紧密的作者合作网络,作者之间还需进一步加强合作。

图2 1987—2022年户外游憩研究领域的主要作者合作情况分布

2.3 高被引论文

相关文献被引频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户外游憩研究领域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影响程度。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户外游憩相关文献如表1所示。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表1 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的文献信息

表2 户外游憩领域研究主题及方法技术

2.3.1 户外游憩管理方面

户外游憩资源管理是户外游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景区与植被管理、生态系统与风景资源管理以及游憩影响评估等。美国在户外游憩的发展历程、风景资源管理及游憩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较早且深入[2]。在研究理论中,常用的方法有游憩机会谱(ROS)、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和可接受的变化限度(LAC)等[3]。在我国,学者关注将游憩机会谱(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简称ROS)应用于游憩资源管理中。如,贾倩等[4]学者主要从游憩资源管理、游憩的服务管理和游客的管理3个方面研究了国家公园,并与国外进行了比较;刘明丽等[5]研究了ROS对国外游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并提出了ROS在我国游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李宏等[6]则基于ROS探索,分析得出了我国的国家公园经营的模式;此外,肖随丽等[7]学者也对构建森林游憩机会谱等方面进行了尝试;钟永德[8]、王传伟等[1]主要研究方向为户外游憩的发展历史、游憩机会、资源管理等,研究方法有模型分析、观察法、文献法等。

2.3.2 户外游憩评价方面

吴承照[9]通过因素关系的分析,初步构建了户外游憩者的体验质量评价模型,为之后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不同学者对城市公园的游憩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不同年龄和职业的游憩者对游憩项目的满意度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在于游憩项目的设置主要满足青少年的需求,而未能满足中老年游憩者的需求;游客对城市公园整体期望高,要求较高,在公园免费游憩之前,游憩者满意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休闲娱乐营造的氛围、景观总体性的质量高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游客便利的程度;在公园免费之后,影响游憩者满意度的因素则主要是游憩的环境、景观的质量和游憩的项目[10,11]。

2.3.3 户外游憩者需求方面

我国学者主要关注游憩者对休闲娱乐的需要、游憩者行为活动的不同、游憩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游憩者对游憩地不同需求的影响以及游憩地满意度评价等方面[12-16]。其中,影响游憩需求差别的主要因素包括游客的构成,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游憩者所在区域、游憩者的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和文化差异的研究比较多见。国内学者陈伟吉等、贾黎明等[11,17]运用了调查法和分析法,研究游憩者的特征、偏好、差异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许春晓等[18]、吴国清等[19]、汪德根等[20]、宁泽群等[21]、粟路军等[22]从地域上分析北京、长沙、苏州、上海等经济繁荣的旅游城市,通过职业差异的游客对旅游的不同需求、消费中的不同需求以及在休闲娱乐中的行为来进行分析。表明从事不同职业的游憩者在游憩中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从而也会有不同的游憩需求及不同的游憩倾向爱好。

3 户外游憩研究热点分析

3.1 关于户外游憩领域的关键词热点分析

将户外游憩研究领域的52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见图3,户外游憩的研究热点主要为“风景园林”“游憩空间”“游憩行为”“城市游憩空间”“城市公园”“国家公园”“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可以分为游憩空间类型、景观设计、游憩者行为、户外游憩规划设计这4个方面。游憩空间类型研究包括游憩空间需求、城市游憩空间、空间结构、布局及形态;景观设计方面研究包括风景园林、滨水景观、生态及绿道;游憩者的行为研究包括游憩体验、儿童、游憩活动及游憩评价;户外游憩规划设计研究包括设计策略、城市、湿地公园。

图3 1987—2022年户外游憩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词云图情况分布

3.2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反映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脉络,而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与低,则说明关键词在该研究领域重要性的高低。论文从1249篇文献中提取3009个关键词,图4为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10及以上(共51个)的共现图谱,可看出研究方向在游憩空间、游憩需求、风景园林、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旅游这一主线发展;地域分布在北京、上海等经济繁荣区域;游憩者研究中,更重视对儿童游憩需求的研究。

图4 1987—2022年户外游憩研究领域的主要关键词共现情况分布

3.3 关于户外游憩文献关键词共现的作者研究分析

通过对文献中关键词共现的作者分析,对作者进行分类,同类别的作者之间研究的文章主题、热点等更加接近。由图5可知,相同关键词频率高的作者分为5类,分别是郭风华、李琪、严先琴、吕梁;虞虎、王开泳、王甫园、陈田;叶圣涛、田逢军、保继刚、冯维波、陈渝;陆林、张海霞、车生泉、王冰、席岳婷;刘家明、李涛、朱鹤、林岚。分析结果为以后作者之间的合作提供借鉴作用。

4 户外游憩研究领域的关键词演化趋势分析

为直观地体现出关键词演化趋势,本文绘制户外游憩相关文献中频次排名前10的演化趋势图,见图6。将演化发展脉络(1987—2022年)划分为4个阶段:1987—1999年,为户外游憩研究的萌芽期,研究重点在游憩空间、生态及户外公园;2000—2007年,研究重点增加了园林、旅游、规划、城市方向;2008—2014年,游憩空间依旧是关注重点,规划设计、城市游憩空间有一定的进展,并且开始加入游憩行为这一方向;2015—2022年,增加了景观设计、郊野公园、游憩需求。这4个阶段可以看出,学术研究侧重空间结构、规划与景观设计、游憩者行为和需求,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游憩高质量的研究领域更进一步发展。

图6 1987—2022年户外游憩研究领域的关键词演化趋势图

5 结论

1987—2022年发表在CNKI期刊中的户外游憩相关文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户外游憩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在2000年以前较少,研究处于初期基础阶段;2000年以后发文量上升,研究呈现飞速发展阶段,尤其在2020年为史上最多发文量;作者合作关系网络中,户外游憩研究并未形成较广泛和紧密的合作网络,作者之间还需要加强合作;高被引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户外游憩管理、户外游憩评价、户外游憩者3个方面。

户外游憩领域研究热点为游憩空间类型、景观设计、游憩者行为、户外游憩规划设计;研究方向在游憩空间、游憩需求、风景园林、城市公园、景观等这一主线发展;地域分布偏在北京、上海等经济繁荣区域;游憩者更重视对儿童游憩需求的研究。

户外游憩研究领域每阶段关键词有相应的进展和演化趋势。2000年以前是研究的萌芽期,研究重点在游憩空间、生态及户外公园;2000—2007年,研究重点增加了园林、旅游、规划、城市方向;2008—2014年,规划设计、城市游憩空间有一定的进展,并且开始加入游憩行为;2015—2022年,增加了景观设计、郊野公园、游憩需求。表明学术研究侧重空间结构、规划与景观设计、游憩者行为和需求。

通过对我国户外游憩研究现状及热点的分析,可以看出该领域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外,加强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将为我国户外游憩的规划与管理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

发文景观设计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