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2023-09-20朱兰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2期
关键词:艾滋病医院大学生

朱 诺,朱兰华

“防艾进高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于2014 年,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传染病专科的业务背景为支撑,由感染病学专家、心理学专家、传染病护理等青年专家组成专科小组,在每年世界艾滋病日主办“防艾进高校”活动,向大学生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避免和减少艾滋病高危行为。

1 研究背景

1.1 艾滋病的发展蔓延是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以T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传染病[1]。从1981 年美国报道第一例艾滋病病例至今,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全球累计有6 500 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 万人死亡。艾滋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的重大传染病,是继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急性呼吸道疾病之后第四大引起病人死亡的疾病。艾滋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自1985年6 月首次报告病例以来,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疫情呈加速流行的趋势。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报告HIV/艾滋病患者62 167 例,死亡18 819 例,死亡病例数位居法定传染病的首位[2]。艾滋病的防治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

1.2 大学生是艾滋病防控的重要目标人群

大学生是一个正处于性活跃年龄的群体,易接受西方文化,性观念较开放,而我国学校和家庭的性知识教育较为滞后,部分青年学生的性行为得不到正确指导、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牛翔等[3]的研究发现,在对艾滋病的防护与治疗的认知上仍有不少学生还处于模糊认知状态,没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群体在对待艾滋病的防护意识是非常薄弱的,展现了对其知之甚少、茫然无措的心理。

1.3 健康教育活动是贯彻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具体举措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 年)》《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应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做到人群精准化。如校园抗艾、防艾宣传和倡议等,使预防艾滋病教育入心入脑,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内生动力。

2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是市艾滋病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在艾滋病的防治、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责任、也有实力做好大学生的防艾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运用医院咨询、研究、评估、指导、宣教等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播系统、科学的艾滋病知识,让他们从“知艾”进而“防艾”“抗艾”。

2014—2020 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在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结合当年的艾滋病日活动主题,组织多次“防艾进校园”活动。每场活动均有详细的活动方案,设置咨询台,向学生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开展科普宣传,现场解答师生关于艾滋病预防及治疗的知识;邀请资深专家参与授课,用诙谐幽默的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向同学们讲述艾滋病的现状,以及相关的专科知识和治疗预防要点。各尽其力、各司其责,形成了联结“医院-学校-青年”三位一体的良性纽带。

2.1 注重需求导向

与各大高校密切联系,通过高校团委、校医院等相关负责部门,和学生社团、学生志愿者等精准对接重点人群的具体需求,开展对口宣教活动。部分高校还将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治志愿服务纳入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和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了活动效果。

2.2 活动形式多样

以张贴海报、展板宣传、宣传手册、问卷调查、校园艾滋病感染者案例警示、科普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艾滋病的危害、传染途径、防治方法等知识进行宣教。

2.3 综合干预服务

结合卫生健康、疾病控制中心部门的工作重点,开展HIV 抗体检测快检、自助检测材料领取、安全套发放等,进行综合干预。大力宣传“四早”机制,落实早检测、早诊断。同时依托医院救治功能,开展青年艾滋病感染者的援助和治疗流程,尽早开展抗病毒规范治疗。

2.4 提供心理支持

对新发感染者提供早期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2018 年起每年覆盖约400 人。对目标人群进行面对面或电话随访,包括安全性行为宣教、治疗依从性教育等,每年覆盖约2 000 人。建立“心灵之约”QQ 群,由感染病医生、护士及病友组成,由资深心理咨询师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目前群内成员近500 人。

3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3.1 高校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宣传

目前,我国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在基本知识上仍有较大不足,存有较多盲点。对艾滋病的了解途径上,主要依靠广告、视频、自己上网查询、与身边其他人交流等,认识渠道偏窄,整体依靠于网络途径[3],学校发挥的教育作用少。

“防艾进高校”活动,是将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的资源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从高校角度来说,高校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般是辅导员、校医院人员,鲜有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生参与,因而缺少专业性和科学性;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接触过大量病例,在心理辅导、心理治疗方面也更有经验,讲授的鲜活案例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更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共情。从医院角度来说,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趋势有年轻化倾向。大学校园不仅是青年人群的集中聚集地,大学阶段也是青年人生价值及性取向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时间、空间上大学都是艾滋病防治的一个重要载体。该项活动既满足了高校“防艾”的需求,也满足了学生们“求真”的需求,因此自开展以来就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同学们的广泛参与。

3.2 活动质量效果佳,体现社会效益

3.2.1 主动作为,树立理念

防艾科普活动有效增强了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可以充分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的知信行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知艾、防艾理念,减少不当行为。这不仅有利于预防校园内艾滋病的爆发,也对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2 现场筛查,及时阻断

活动现场提供“HIV-1 抗体”快速检测,即时筛查HIV 感染情况,方便快捷,减少学生因交通不便、心理恐慌等拒绝到院就诊的现象。根据筛查结果,予以一对一的诊治方案和心理疏导。每次活动后,确有现场检出的“隐形患者”,为“早发现、早治疗”做好充分准备。

3.2.3 线上答疑,持续增效

部分大学生因害羞、恐慌等原因拒绝面对面交流,建立QQ 群交流、采用线上答疑的方式可进一步敞开学生们的心扉,挖掘深层次心理活动,使效果更加深入、更加持久。每次高校活动结束后,都有一些学生加QQ,与医护进行深度的交流,如自身发生过高危性行为、如何及时“阻断”等。医生科学的指导缓解了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4 讨论与建议

4.1 健全协同合作机制

该活动的顺利开展依托于“医院—学校—青年”三方的支持和配合。医院的专业特长如何与高校的艾滋病管理需求相匹配,如何与学生的兴趣点相匹配,这三点的磨合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实施效果。活动内容只有既吸引学生,又符合高校艾滋病管理政策,乃至迎合全社会的防艾和抗艾方向,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4.2 多元拓展活动途径

除每年的“艾滋病防治日”外,医院还可与学校合作,在开展校园禁毒、急救、无偿献血、校园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等健康教育活动中融入艾滋病防治教育内容,多病共防、多病同防,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危险行为。

4.3 延伸教育平台

将志愿活动形式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艾滋病健康教育公众号等。发布艾滋病最新进展研究、艾滋病相关“案例”、近期艾滋病活动等。微信公众号不仅局限于阅读,还可以点赞、分享、评论等。阅读行为只是一个过程,微信推文的信息分享行为则达到了沟通群体内部与外部的目的;通过分享,可以突破微信公众平台的边界,延伸传播的广度、长度,达到让更多人知晓的效果[4]。

猜你喜欢

艾滋病医院大学生
《 世界艾滋病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大学生之歌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