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学学科评估同等级高校学术竞争力比较研究
——基于2021年10家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响力期刊的载文统计

2023-09-15陈莉镌

高教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影响力学术论文

何 毅,陈莉镌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

学科评估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高校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内容,旨在辅助各级各类高校评估其学科建设情况,帮助院校了解各个学科的优缺点,重点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优秀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02年进行了首次学科评估活动,至今已完成第五轮学科评估,但结果没有公开。已有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涵盖了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贡献四个一级指标[1],而其中学术水平是构成学科建设的最主要内涵,也是学科评估的重点内容。科研论文作为教育学科研究的主要产出形式,其数量、被引频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院校教育学科的学术竞争力与科研水平。许多研究者借助学科评估数据对高校的学科建设、学术竞争力进行分析,但鲜见针对同一学科评估等级高校的学术竞争力的研究。

在我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共有101所高校参与学科评估,覆盖了31所中30所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和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评估排名的科学性。其中,B+层次高校处于10%-20%的区间内,除去教育学科实力强劲的部属师范大学和个别综合实力强大的综合性高校处于A+和A的层次之外,B+层次的高校覆盖了综合性大学、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大学等类型,对透视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样本意义。同时,B+类作为未来晋级A类的后备学科,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B+学科的学术竞争力进行评估,恪守以评促改这一原则,使学科评估服务于我国一流学科建设。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2021年最具影响力的10家高等教育期刊为载体,对其所刊载的高等教育类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教育学学科评估等级为B+的高校的学术竞争力,试图对教育学学科的建设路径进行探索并对学科评估指标的优化提出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通过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1年版)中的期刊进行分析与优化,选择以下10家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响力期刊(见表1)。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教育中心第四轮教育学学科评估结果中筛选等级为B+的10所高校[2](见表2)。在此基础上,检索10家期刊刊载论文第一作者的所属机构,筛选高等教育专题的科研论文,得到141篇论文。

表1 2021年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响力的10家期刊

表2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等级为B+的10所高校

(二)指标选取

目前,学术界尚未对学术竞争力做出较为权威的解释。本研究在系统查阅已有学术竞争力指标的基础上,吸收并借鉴了现有的评价体系。从包括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发展力、学术创新力四个方面构建了高等学校学术竞争力评价体系(见表3)。其中,学术生产力指论文发表情况,用于评估高校教育学科的学术成就以及对该领域所做的贡献;学术影响力指论文被引情况,用于评估高校教育学科论文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力;学术发展力指活跃作者情况,研究者是院校中最宝贵的资源,用于评估高校教育学科持续生产高质量论文、保持学科强劲发展的潜力;学术创新力指论文基金资助情况,用于评估高校教育学科在理论、实践上的创新性。

表3 高校学术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方法选取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计量法,使用Excel等统计工具,以高等学校学术竞争力评价体系为分析工具,对搜集到的141篇高等教育类论文进行学术竞争力的统计与分析,得出教育学学科评估等级为B+的10所高校教育学科学术竞争力的概况。

二、数据统计与描述

(一)学术生产力比较

论文发表数量一定程度上能作为衡量院校在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创新能力指标。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学科评估等级为B+的10所院校在10家期刊上共发表141篇高等教育类科研论文,平均发文量为14.1篇,标准差为15.53,院校间论文发表数量离散度大(见图1)。同时,发文量在14篇以上的高校仅有三所,分别是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发文103篇,占统计论文的73.05%。除此之外,西北师范大学发文量3篇、山东师范大学发表1篇,河南大学0篇。

图1 10所高校论文发表情况

(二)学术影响力比较

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衡量其质量、传播度、受关注情况和学术影响力的基本指标。1986年,普莱斯在《小科学,大科学》中论述了科研论文之间引用特点、被引情况等的关联[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术论文的影响力。

笔者于2023年2月25日在中国知网检索了统计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最高被引用次数是60次。根据普莱斯定律,被引用次数大于或等于5.8的论文可视作高被引论文,据统计,高被引论文的篇数为49篇,比例达到34.75%(见图2)。在10所高校中,从总被引用情况、篇均被引用次数和高被引论文数等情况看,厦门大学稳居首位,陕西师范大学的总被引频次虽不突出,但在篇均被引频次上与厦门大学不相上下。

(三)学术发展力比较

研究者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源动力。分析发现,统计文献中共包括103位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平均发文量为1.37,作者最高发文数量为6篇,那么发文数量大于或等于2的作者可被视作活跃作者。103位第一作者中,发文数量为2篇或超过2篇的活跃作者共计26人,共发文65篇,在所有统计论文中占到46.10%(见图3)。

图3 10所高校活跃作者情况

(四)学术创新力比较

国家社科教育学基金项目不仅是我国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的风向标,同时论文质量也不容小觑,各级各类高校所持有的国家社科教育学基金项目数量是该校各项学术能力的综合体现。以第一顺位基金作为统计对象,统计论文中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共计41篇,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50篇,校级基金资助论文9篇,占比分别为70.92%、29.08%、6.38%(见图4)。高等教育学刊载论文中受基金资助最多的高校是厦门大学,其次是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受国家级基金论文数最多的院校是厦门大学。其次是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图4 10所高校论文基金资助情况

三、结论

本文从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发展力、学术创新力四个方面,对2021年10家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响力期刊刊载的高等教育类论文进行分析,宏观把握第四轮教育学学科评估等级为B+的10所高校的学术竞争力,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术生产力

从学术生产力来看,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作为踏上高等教育学科新征途的第一批高校,在科研论文的发表上十分活跃。从教育学院组织的演变特征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师范类高校教育学院和非师范类高校教育学院[4]。前者大多致力于基础教育,而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育学院由高等教育研究室演化而来,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研究,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在该学科领域内成果斐然,有较强的影响力。

从院校层次来看,10所院校中包含了多所“教育部直属”“985”“211”“双一流”院校,这部分高校每年获得大量来自教育部、省市的巨额拨款以及其他非财政性支持,作为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知识生产者与传播者,在知识建构、学术产出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从载文期刊的主办单位来看,清华大学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的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办单位之一。高校所创办的学术期刊作为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延伸与拓展,是推进研究成果落地与学科发展的重要窗口。《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作为本校师生与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基地,与作者建立了其他社会性期刊无法超越的融洽关系,对科研新方向的接受度高,是作者投稿时的第一选择。

总而言之,学术生产力的高低既受到院校办学历史的影响,也与财政和政策、高校所创办的学术期刊相关。另一方面,尽管学术论文产出指标在关于科研水平的考察中只占到了一部分比例,但是对B+层次的高校而言,在高水平期刊上发文数量偏低也需引起重视。

(二)学术影响力

从学术影响力来看,被引频次作为论文影响范围与影响深度的直接体现,受到论文质量与论文主题的协同影响。针对论文总被引频次与篇均被引频次间的联系发现,总被引频次较高的高校篇均被引频次也较为乐观,高校科研论文的总体质量良好。同时,陕西师范大学尽管总被引频次相对较低,但篇均被引频次突出,研究实力不容小觑。

另一方面,进一步分析了高被引论文的高频主题,发现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的发展以及治理、高等教育普及化等高频主题词充分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相切合,也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在较为稳定的研究主题。在线学习、高等教育现代化等主题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情景性与时代性。论文被引频次作为科研论文质量的最直接反映,研究者在提升论文本身的质量之外,也应训练挖掘研究领域热点与主题的超前思维,充分实现理论研究对实践活动的引领性。

(三)学术发展力

从学术发展力看,研究者作为学科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5],地区与研究机构学术水平的高低与研究者数量以及水平是成正比的。其中,活跃作者是引导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持续不断地将学科建设推向新高地。通过对活跃作者的所属院校进行分析发现,前9位活跃作者分别是别敦荣、邬大光、李锋亮、林健、刘献君、刘振天、龙宝新、史秋衡、阎琨。其中,厦门大学4位、清华大学3位、华中科技大学1位、陕西师范大学1位。从活跃作者的分布来看,活跃作者数量较多的高校不仅层次较高,同时在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与学术创新力上表现均较为突出,如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尽管浙江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活跃作者数量不多,但活跃作者率极为突出,可见学术领头人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与引领作用。

(四)学术创新力

从学术创新力来看,基金论文比是衡量院校实力、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水平基金的申请与高校水平、选题息息相关。在高校水平上,重点高校在学术资源的获取上具有极大的优势[6],科研水平越高,创新能力越强,学术竞争力也随之提升,优势不断积累。

在选题上,通过提取各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论文基金资助比例高的院校基金选题与国家政策导向紧密贴合。如厦门大学面向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标准与建设机制研究”项目,陕西师范大学关注教育教学改革重难点问题的“关键能力发展的社会逻辑与教育机制研究”项目,清华大学聚焦人才培养的“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实施成效与改进策略研究”项目。科研项目选题充分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了基金对高校科研产出的战略指导作用。此外,高校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作科研新人提高科研水平的垫脚石[7],相对较高级别档次的基金,往往被一些院校所忽略。

四、反思与建议

(一)坚持高等教育学学科化方向

自学科评估实行一级学科“绑定评估”以来,二级学科的存在被淡化,极大影响了作为二级学科的高等教育学的发展环境与资源分配。此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陷入了降格或撤销的困境,失去了学科建设组织基础的高等教育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二级学科限制下的高等教育学难以实现核心知识体系的扩大,基于高等教育学已经满足了现有学科政策中一级学科的所有条件[8],坚持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化发展方向,争取建成一级学科是化解危机、推动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实现各级各类高校分类发展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拥有不同的办学定位,理应设计不同的发展路径。但在以等级秩序为基础的资源分配方式的影响下,大学思维固化,院校忽视了对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战略的审慎考虑,直接向研究型大学看齐。地方院校在部署院校的带领下发展,表面的公平下是院校发展“路径依赖”的陷阱[9]。在10高校中,地方院校有浙江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共2所,这并非是在研究型大学带领下的胜利,而是地方院校差异化、应用化发展的胜利。院校特色发展的理想图景遭到阻碍的困境下,相关部门应给予地方院校一定的政策倾斜,通过加强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联系,增强地区间的科研成果传送,改善高校学科发展与建设的片面化、短视化行为,实现各级各类高校分类发展。

(三)助力高校创刊服务学科发展

高校所创办的学术期刊具有学术至上、服务师生的鲜明特点,凝练了我国各个领域科研人员的智慧,在培养人才与促进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出人才、出成果、提高学校整体学术水平。首先,学术期刊由于扎根于学校,能及时将各类新思想、新理论以文章的形式向公众传播。其次,学术期刊与学校联系紧密,能及时跟进院校的科研项目,实现成果的转化。最后,学科交叉具有极强的知识创新能力,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最根本路径,学术期刊作为综合性的期刊,能使学科交叉的新兴萌芽在这块土地上茁壮成长。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学术期刊不仅要承载促进各领域学术交流的任务,更应不遗余力地为学科发展、繁荣学术与振兴学校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影响力学术论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