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危重症教学中病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模式的实践效果

2023-09-08王昕李海珍刘小华刘慧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护理学标准化教学方式

王昕 李海珍 刘小华 刘慧萍

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贵阳 550014;2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贵阳 550014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本教学材料,也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个重要科目〔1〕。但由于《急危重症护理学》中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与急危重症相关〔2〕,并不像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骨折、胃炎等疾病一样常见,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容易产生直观、形象、具体的教学感受,学习成绩较其他科目不甚理想,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传统《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主要采用病例教学法〔3〕,也叫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病例教学法的普遍反映是不够具体,虽然有许多真实的临床案例,但在学习、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感觉是在隔空绘画、隔靴搔痒,总感觉学得不透、对学习结果不够有信心。标准化病人(SP)〔4〕也叫模拟病人是一种有效的医学教学模式,在诸多医学教学科目中都起到了理想而且积极的教学效果。本次研究根据2022年3~6月所开展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情况,对病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实践案例分析,以阐述病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所起到的较大的影响。

1 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均来自贵州医科大学临床教学中心2022年3~6月所开展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共采集240名学生样本,其中119人单纯使用病例教学法,设为传统组,121人使用病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模式,设为联合组,学生按照数字排序方式随机入组。传统组男2人,女117人;年龄18~21岁,平均(18.93±2.26)岁;教学材料为《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环境为教室上课;教学时长为50学时。联合组男3人,女118人;年龄18~21岁,平均(18.63±2.31)岁;教师团队由6名教师组成,均为临床兼职教师,团队包括1名护理学教研室组长,1名教学秘书,附属医院急诊急救及重症高年资专科护士;教学材料为《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环境为教室上课;教学时长为30 d。本次研究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两组学生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学历、授课教师、教学材料、教学环境、教学时长等方面进行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意义。入组标准:①护生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思想,能够接受教育内容;②护生想要参与本次实验研究,对研究内容具有清晰认知;③护生能够认真对待教学,具有较强求知欲。排除标准:①护生缺少学习兴趣,无法顺利完成实验;②护生缺少不愿意参与实验。

1.2 教学方法

传统组单纯使用病例教学法,教学方法为根据《急危重症护理学》中不同科目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对应的经典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数量为2~4个,要将其合理地、巧妙地编排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临床实证认知,使抽象的、理论化的文本知识变为具体的、具有图像化、影像化的记忆内容,通过反复实践操作形成肌肉记忆。对于教学案例的使用和设计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能生硬地将教学案例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要将教学案例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不然优质的、经典的教学案例不仅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会产生反作用,让学生觉得案例教学与课本教学一样,生硬、枯燥、无味,渐渐地就会使学生对案例教学法产生抵触情绪和抵触心理。所以案例教学法要有别于传统教材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体现“案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独特性和高效性。所以教师在设计案例教学法时要将案例作为实践、验证课本理论知识的媒介,甚至可以先给予案例,通过案例引出教学内容,形成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联合组使用病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模式,标准化病人模式是一种高效、先进、科学的教学方式,在医疗相关教学工作中被广泛应用。标准化病人来源主要为学生或是经过临床专科护士,经统一培训后担任,病人病症要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而后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都依据标准化病人的观察、医疗、救治护理开展。标准化病人模式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临床急危重症的急救和治疗观察,对急危重症病患的病情、体征、病症、发展等有更直观、深刻的认知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化、理论化的医疗教学内容和医疗知识转变为具象的、影像化、实操化的医疗教学场景和情景,采用真实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穿越”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之中,观察、处理和体会真实的临床急危重症急救和治疗工作。这样也能够建立学生为急危重症临床治疗的信心,降低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操过程中的紧张感、恐惧感、抵触感,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顺利过渡到临床实际操作,提升其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特别是像急危重症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快速、准确的医疗操作处理,对病患急危重症做出快速地观察、评估和处置,在对急危重症病患者争分夺秒的救治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拥有清晰的思路和熟练的操作,但凡是一个检查落检、一个医疗过程失误或延误、一种药物和操作使用错误最终都将导致急危重症病患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和发展,严重地影响病患预后、急救结果甚至是生命安危。所以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在治疗中能够做到胆大心细,严谨快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去模拟真实的急危重症急救环境,接触急危重症病患。病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模式就是让标准化病人模式仿真经典的疾病案例,通过对经典急危重症病例的标准化病人仿真让学生能够从视觉、触觉、感觉等多个维度真实体验急危重症病患的急救和医疗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临床工作和操作之中能够获得必要的心理建设和自信心。进行标准化病人模拟的人员通常由专科护士承担,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标准化病人模拟经验,能够真实地还原急危重症病患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情景,并且与学生产生积极而且有效的互动。病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模式采用分组式教学方式,每10~12人为一组,每组设立一个组长,并且要有组内的讨论、互动环节。教学结束后要有总结和反思环节,有教师主持,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给出知识重点。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期为3个月,观察指标包括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以及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分、批判性思维评分。

1.4 评价标准

学生学习成绩采用院内自制考卷,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学生的学习结果越好。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采用学院统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以问卷星形式匿名统计,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认可度越高、喜爱程度越高。使用宋俊岩等研制的《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量表》与彭美慈等研究修订的《加州批判性思维特质量表(中文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进行测评。①《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量表》,量表调查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学制、兴趣、阅读习惯、是否参加见识、实习;第二部分为思维能力评估,包括三十个问题,如:思维、逻辑、表达、交流、科研、收集、见解等方面,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方式进行赋值,5分:非常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较差,1分:非常差,得分越高表示思维水平越高。②《加州批判性思维特质量表(中文版)》,量表调查内容包括七部分,分别为追求真理、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等,按照5级评分法进行打分,其中1分表示非常差,2分表示较差,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较好,5分表示非常好,共计70个问题,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评判思维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使t值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成绩与教学方式认可度比较

联合组学习成绩、教学方式认可度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习成绩与教学方式认可度比较分)

2.2 两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与批判性思维评分比较

联合组临床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得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比较(分,

3 讨论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5〕,在整个临床医疗和护理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6〕。《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必需的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7-8〕,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急危重症病患不易在生活之中见到,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无法有效感受急危重症发病时的严重状态、紧迫状态,导致学生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分离的不良教学情况。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能够真切、全面、细致地感知急危重症病患的真实急救、医疗和护理环境〔9-10〕。案例教学法是医疗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11〕,标准化病人模拟也是医疗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12〕,当今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模拟联合使用用以提升医疗教育效果。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采用病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模式就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13-14〕。

急危重症教学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无法真实感受急危重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环境〔15〕,这会让学生将护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互分离,让学生在接触临床实际工作之中缺乏足够的信心,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操作相互联系起来,造成学生实际临床护理工作开展得不理想,甚至造成工作失误和风险事件。比如,在“急性中毒”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这是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常见的一种情况,急危重症病患中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

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是学生应具备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护理知识,分辨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批判性思考获得正确的解决方式。在教学开始时,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有哪些常见分类、常见症状。让学生回想生活之中自己是否经历过急性中毒事件,或是否看到过他人出现过急性中毒症状,自己是否能够分辨急性中毒症状,并采取有效办法应对。学生往往缺少相关经验〔16〕,甚至没见过急性中毒事件。此时教师可以适宜地引出案例教学法,通过几个经典的、合适的急性中毒事件案例让学生简要地了解急性中毒症状的类型、临床表现。而且这些经典案例都是生活之中常见的急性中毒事件,学生以后在临床工作中也会频繁接触。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同时开展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通过医学检验结果、理论知识解说再配合标准化病人模拟,让学生能够既感受到真实的急危重症治疗环境同时又能够在实际操作之中掌握、学习和使用急危重症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在采用病例教学法联合标准 化病人之后,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 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模拟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急性中毒症状〔17-18〕,并且树立典型案例、加深记忆印象。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和掌握急性中毒的典型特征、理论知识〔19〕,而且还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典型的案例记忆和场景记忆,为学生的整体危重症学习创造有效的知识信道,使学生以典型案例以及相关标准化病人模拟为中心,将危重症学习连成一张网络,从而提升学生对急危重症的学习效果和记忆效果。上述结果与胡慧敏、魏晓丽〔20〕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使用两种教学模式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水平,丰富学生的护理经验。

总之,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采用病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模式的教学效果好于单纯采用病例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接受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相关知识、获得理想的学习结果,而且还能模拟实际的临床护理情景,增加其真实的护理经验,提升其护理工作自信心,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快速、顺利地进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之中。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护理学标准化教学方式
标准化简述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