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3-09-08张学梅

大众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张学梅 羌 坚 

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张学梅1羌 坚2

(1.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大数据时代,数据素养成为高校图书馆员必备的基本业务素养之一,数据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和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顺利进行。高校图书馆员的数据素养内容主要体现在数据意识、数据知识、数据技能和数据伦理等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培养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相应策略,包括营造积极提升数据素养的图书馆文化氛围、建立分层分类的数据素养培训体系、搭建数据服务平台、引导开展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提升的研究。

数据素养;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培养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体量飞速增长,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研究等各个方面都充斥着各种类型的数据,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几乎每一项业务工作都会产生或涉及各种数据,既包括数据库中的科研、教学数据,也包括馆藏图书的MARC结构化数据和读者利用图书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读者借还图书的数据,使用电子资源、移动图书馆、微信图书馆的数据,使用图书馆空间的数据等。近年来越来越多图书馆陆续开始尝试基于数据的创新服务实践,给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数据素养成为图书馆员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要求馆员具备敏感的数据意识,能够正当地检索、发现和获取数据,科学地评估数据价值,规范地管理和处理数据,合理地利用和共享数据,进而在符合道德伦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挖掘、可视化处理等操作来实现其蕴含的巨大价值的能力。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整体水平还达不到以数据驱动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优化与改进的需求,近年来,一些图书馆和学会、协会陆续进行了馆员数据素养提升的实践,以提高馆员获取、利用、评价数据的能力,对提升图书馆员的数据素养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目前与数据素养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事数据服务的馆员的数据素养,如数据馆员、学科馆员的数据素养,或者图书馆如何提升读者的数据素养等方面,将图书馆员作为一个整体的数据素养培养进行着重探讨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对提升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问题进行探索,以期为有相关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提供借鉴。

1 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培养内容

大数据时代,与高校图书馆业务相关的数据迅速大量地产生与积累,馆员围绕数据生命周期和科学研究周期开展创新服务,其岗位职责涉及数据选择、数据存储与维护、元数据创建与转换、数据分析工具、数据伦理等方面。目前高校图书馆数据收集及转化利用水平较为低下,很多馆员缺乏基本的数据素养,无法有效利用数据,难以提供高水平的数据素养服务,高校图书馆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馆员的数据素养培养工作。

1.1 数据意识

数据意识是人作为数据活动的主体对于给定数据集的自觉反应[1]。具体是指对数据和数据问题的感受力,以及对数据价值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它决定了获取、判断和利用数据的自觉度[2]。数据意识是数据素养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数据意识较强的人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搜集、分析数据并利用数据推动工作进展。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具备提升数据素养的主观积极性,意识到数据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的重要作用,对数据信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图书馆业务工作中蕴藏的数据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能够从数据视角观察读者各种行为,并且在利用数据开展业务工作时树立严谨求实、合作共享、高效安全的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1.2 数据知识

数据知识是提升数据素养的基础,从提升职业能力的角度来说,数据知识能改变高校图书馆员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的发挥。高校图书馆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数据知识,主要包括数据概念与范畴、数据特征与类型、数据搜索方法、数据效用、数据存储、备份以及安全控制方面的知识、数据展示规律、数据转换方式、数据传播规范以及基本的概率统计学知识等多项内容。

1.3 数据技能

数据技能是数据素养的核心,根据对数据利用的流程,可细分为采集、获取、处理、分析、利用、展示和评价、决策数据等方面的能力,体现了馆员对数据进行加工及在原有数据基础上进行服务创新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技能,才能将各种获取到的数据应用于业务工作,发挥数据价值,提高服务效能。

1.3.1数据采集与获取能力

数据采集与获取能力主要指从海量数据中采集并获取与图书馆工作及科研相关的数据。数据的采集与获取是高校图书馆利用数据开展服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高校图书馆数据根据来源不同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也可称为“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

高校图书馆一手数据直接来源于高校图书馆内部的各项业务工作之中,或由馆员通过调查获得。图书馆业务数据主要表现为图书馆服务自身相关数据,如文献采购数据、读者借阅数据、读者行为数据(读者信用、读者偏好、读者需求)、阅读活动数据等,特别是读者行为数据通常都表现出多样性特点,且数据规模海量呈现,馆员需要对这些一手数据进行判断、识别,确定出有用数据并加以采集获取,且在整个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及时性及关联性等。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一定的数据需求分析能力,能够在了解读者潜在需求的基础上,对工作中涉及的数据经过初步的需求分析,确定哪些数据具备利用价值,从而使用数据采集工具、通过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对图书馆数据进行搜集,并利用相应的软件以图表等方式汇总数据。一手数据还包括馆员通过各种调查获得的新数据,如馆员通过开展各种关于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二手数据主要来源于图书馆外部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调查和实验,高校图书馆二手数据主要是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如学科服务、定题服务等过程中,馆员从各种数据源通过检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手段获取的数据。如图书馆开展定题服务、学科服务等工作需要,通过检索、调查等方式获取的其他单位已有的数据,主要表现为科研数据,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数据。二手数据的获取需要馆员熟知数据的来源,熟练掌握数据检索方法与技巧,能够制定合适的检索策略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准确解读各类显性、隐性数据。能够思考如何突破当地资源限制的扩大和查询,跨多个数据源进行数据查询和获取。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培育和提升馆员的数据采集与获取能力,提高数据的新颖性、准确性。

1.3.2数据评价与处理能力

高校图书馆员应对所获数据的真实性与质量能正确对待并客观评价,能够合理质疑数据,理解数据的局限性,并剔除错误、无效的数据。由于绝大部分数据一般无法直接使用,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转换,所以馆员需还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熟练运用多种学科领域的数据标准,使用数据转换平台及工具,对采集获取到的数据进行评估、转换、清洗、筛选、分类等处理,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定所需数据的可用性,使得数据符合后期服务需求。

1.3.3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是数据素养多种因素中最核心的一项,也是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工作的重点,标志着图书馆由一般服务进一步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转变。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能够选择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并熟练运用恰当的数据分析工具如Excel、SPSS、SAS、Origin、Matlab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最大限度的价值挖掘,以便优化图书馆服务。例如,馆员需要利用读者借阅、浏览等行为产生的后台代码,通过分析来获取读者的借阅特征、对电子资源的需求特征,以此指导优化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需要利用读者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数据,了解读者的行为习惯、偏好等特征,作为后续活动策划的参考依据。需要通过对科研数据的分析,准确推断出研究领域的热点、重点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预测和指导。

1.3.4数据交流和展示能力

高校图书馆员需要掌握数据可视化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利用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如图表、数据模型)分析和表达;对数据进行多种方式合理解读、重现和表达,并用于数据传播展示,促进共享。

1.3.5 数据决策能力

图书馆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最终目的是帮助解决问题。数据决策能力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能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数据并对分析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进而撰写对策建议、研究报告等成果,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以改进工作方法、推进科学研究等。

1.4 数据伦理

在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数据伦理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数据伦理是指在数据的采集、获取、挖掘、利用、共享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伦理层面上的准则,包括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数据安全意识,准确合法地利用数据[3]。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馆员通常会面临多样化的数据来源渠道和数据类型以及良莠不齐的数据质量,要求高校图书馆员树立法制观念,合理利用资源,增强数据版权意识,保证数据安全,特别是要注意保护与读者隐私有关的数据,在使用数据时既要尊重他人隐私,也要尊重他人数据的知识产权,使用时能规范标引说明,规避各种道德层面或法律层面的纠纷和风险。所以高校图书馆员不但要了解所研究学科领域数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问题,还要了解数据伦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原则,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与隐私保护,还有有关互联网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

2 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培养策略

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高低不仅关系到其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也是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仅与馆员个人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以及提升数据素养的意愿和积极主动性有关,而且还受到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影响。高校图书馆应采取以下培养策略来提升馆员的数据素养。

2.1 营造积极提升数据素养的图书馆文化氛围

高校图书馆员提升自身数据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图书馆发展理念、管理体制和组织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图书馆需要为馆员数据素养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以促进馆员积极提升自身数据素养水平。第一,建立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提升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要制定多种激励措施,对利用数据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部门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相关主体的积极性。第二,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业务工作重点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馆员数据素养标准和培养计划,开发更多类型的数据素养培养途径,鼓励馆员参与各种数据素养相关的培训、学术会议、比赛等,鼓励馆员之间关于数据素养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交流,邀请领域专家学者来馆开展数据素养培训与讲座,在馆内形成一种持续学习数据素养知识的氛围。第三,在图书馆内部积极宣传新时代数据资源的重要性,不断强化馆员关注数据资源、增强数据服务能力的意识。

2.2 建立分层分类的数据素养培训体系

鉴于高校图书馆不同岗位业务工作内容相差悬殊,他们所接触和需要的数据类型多样且各有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工作重点以及不同岗位、不同知识背景的馆员特点,构建分层分类的数据素养培训体系,发掘不同馆员的数据素养培训需求,采取差异化培训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以保证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和目标。任何馆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必备的数据素养,包括良好的数据意识、一般的数据检索与获取能力、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基本的数据伦理知识。此外,不同岗位的馆员还应具备与工作职责相匹配的数据素养。例如,参考咨询部门馆员着重培养科研数据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包括异构数据的转换、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数据的挖掘等能力。流通部门馆员重点关注读者借阅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善于从读者借还图书的时间、主题、数量等数据分析读者借阅图书的周期性、读者的阅读偏好、图书流通的趋势等,为图书馆的文献建设、人员配置、馆藏布局、图书的排架、热门图书的展示、书目推荐、相同兴趣读者的虚拟社区建立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阅读推广部门馆员重点掌握读者满意度调查方法与技巧、读者参与阅读活动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技能。

2.3 搭建图书馆数据管理平台

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自建拥有大量数据的平台,为馆员开展数据服务提供便利,平台包含科技论文、引文数据、统计数据、科技报告等,同时提供数据存储、检索、下载、分析等功能,并持续不断将图书馆开展各种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纳入平台,形成自己的数据资源库,提高数据服务水平。

2.4 引导开展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提升的研究

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助于引导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提升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设立馆员数据素养相关研究的课题,为馆员开展研究提供资金和平台支持。组织馆员组成团队,开发提升馆员数据素养的教材与案例库。引导馆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各种开放性教学平台,制作提升馆员数据素养的课程,形成结构合理体系完整的连续性培训,供馆员随时学习。

3 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数据在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中的优势将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应高度重视并提升馆员的数据素养。通过营造积极提升数据素养的图书馆文化氛围、建立分层分类的数据素养培训体系、搭建图书馆数据管理平台、开展关于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提升的研究等策略,不断提升馆员数据素养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对图书馆发展的要求,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推进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刘华. 高校图书馆员的数据素养研究[J]. 人力资源,2020(14): 32-33.

[2]郝媛玲,沈婷婷. 高校文理科研究生数据素养比较[J]. 图书馆论坛,2016(8): 126-132.

[3]郝媛玲,沈婷婷. 数据素养及其培养机制的构建与策略思考[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1): 58-63.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Data Literacy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data literacy has become one of the essential basic professional qualities for university librarians. The level of data literacy directly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ervice level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the smooth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s. The content of data literacy for university librarian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spects of data awareness, data knowledge, data skills, and data ethics.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these factor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cultivate the data literacy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including creating a library cultural atmosphere that actively enhances data literacy, establishing a hierarchical and classified data literacy training system, building a data service platform, and guiding the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data literacy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data literacy; university librarians; vocational ability development

G251

A

1008-1151(2023)07-0152-03

2022-10-31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基于校园安全体系构建的网络舆论引导路径研究”(NO.2021SJB0739);苏州市图书馆学会项目“‘破五唯’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改革研究”(NO.21-B-11);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研究项目“基于科研数据共享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NO.G202001002)。

张学梅(1978-),女,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素养教育。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