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023-09-08易研生尚昱志梁浩瀚李祖德黄志健

大众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外治法痛风性熏蒸

易研生 崔 伟 尚昱志 梁浩瀚 李祖德 黄志健 

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易研生1,2崔伟1尚昱志1梁浩瀚1,2李祖德1,2黄志健1,2

(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周围的组织出现红肿热痛和关节活动障碍的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病特点是起病急、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等。该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发病的年龄也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中药外敷、中药熏蒸、中药外洗等中药外治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疗效较确切、操作较简单、不良反应较小等优势,且临床应用报道较多。为此,文章总结近10年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进一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敷;中药熏蒸;中药外洗

引言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指的是过度摄入高嘌呤食物、过度饮酒等多种因素导致机体内嘌呤代谢的异常,进而导致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的一种疾病。患者受累的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并伴有乏力、发热等症状[1,2]。当前,AGA患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3,4]。目前西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采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这些药物虽然起效迅速,但是使用中非常容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5]。因此,西药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中药外治法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皮肤或黏膜,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并且它可以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而且中药外治操作简单,所产生的疗效显著,所以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上,中药外治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6]。本文就AGA的中药外敷、中药熏蒸、中药外洗等中药外治法进行阐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将AGA主要归属于痹病、历节的范畴。中医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此病的记载。《医学入门》认为“外邪非气血虚则入也”,说明痛风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内外邪搏结牵引。隋代的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热毒气从脏腑出……手足则焮热赤肿疼痛也”,指出痛风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脏腑内生热毒,出于手足。现代医生在吸取古代医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痛风的病因病机。朱良春[7]认为痰、瘀、湿、浊内阻是痛风的主要病因。张天星等[8]认为阳明湿热、太阴虚寒是痛风的主要病机。潘婷、吴生元等[9,10]认为脏腑虚证引起的湿、热、痰、瘀是痛风的主要病因病机。张玉琴[11]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是“浊瘀”,饮食不当导致脾生湿热,湿热重浊注关节,导致关节经络瘀血长期停滞,气血不通,产生疼痛。

2 中药外治

中药外治法的特色是将中药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或黏膜,经皮或黏膜渗透吸收,进入经络、血液,直达病所的治疗方法。中药外治主要包括中药外敷、中药熏蒸、中药外洗等。

2.1 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是将中药制备成散剂或者膏剂,直接敷贴作用于患处体表的方法。中药外敷是中药外治的特色方法之一,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人们在伤口上涂抹草根、草茎和泥土,以止血、止痛和促进伤口愈合。在现代医学中,中药的外敷被称为中药经皮给药。经皮给药是指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达到有效的血液浓度,从而治疗或预防疾病。它可以克服口服给药造成的缺陷,如消肝脏首过消除、难以维持血液药物浓度和对胃粘膜的刺激[12]。

中药外敷是根据“透皮吸收”的基本理论,利用药物作用的不同物理化学作用机制,通过“体表穴位-经络-络属脏腑”的传递通道,使外用药物通过传递通道渗透到患处,以达到治病的目的,适应症广泛,尤其适用于疑难杂症。另外,中药外敷具有效果持久、吸收快、针对性强的优点,而且具有不被肝脏代谢和胃肠道吸收的特色。此外,有效治疗AGA的中药外敷制剂有一定的共性特点,就是含有一定量的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化瘀止痛的中药,并配合透皮药物促进渗透,可以协同发挥广泛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徐方琼等[13]采用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等中药制成的湿热痹通膏外敷来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与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秋水仙碱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症候积分显著下降,提示湿热痹通膏具有止痛、消肿、抗炎作用。吕行[14]采用硝黄通络散(大黄、芒硝、乳香、没药、川乌、红花,血竭)外敷来治疗,对照组外敷扶他林,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比对照组在镇痛、缓解肿胀、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作用更明显。吕静[15]采用由青黛、白蔹、白芷、芒硝、黄柏、山慈菇、天花粉、芙蓉叶、生大黄、冰片等组成的二青散外敷治疗及依托考昔对照治疗,结果表明二青散外敷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上具有确切的疗效,在缓解肿胀、压痛方面优势明显,在改善患者CRP及SUA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疗效。沈芳等[16]采用加味四黄膏外敷来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率为92.86%,结果表明加味四黄膏外敷可以显著缓解患者关节红肿及疼痛等症状。陈兴华等[17]采用由姜黄、黄柏、大黄制成的金黄膏外敷治疗,结果提示金黄膏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上具有止痛、消肿、抗炎作用。陈焕青等[18]采用六黄散(黄芩、黄柏、黄连、天南星等中药组成)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0例,患者治疗后ESR、CRP、UA水平及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表明六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能改善关节红肿症状。张敏[19]采用金黄活血散(由姜黄、黄柏、大黄、苍术、厚朴、乳香、没药等组成)外敷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96例,对照组予扶他林乳胶剂外敷,结果表明治疗组改善关节红肿热痛、降低炎症指标优于对照组。郭芳等[20]将5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清热消肿散(由天花粉、大黄、黄柏、姜黄、紫草、白芷、厚朴、苍术、乳香、没药、甘草片、生南星等组成)外敷治疗及青鹏软膏外敷治疗,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77%,优于对照组的61.54%。表明清热消肿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能改善关节红肿症状和缓解疼痛。因此,中药外敷值得推广应用。

2.2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选用适宜的中药熏蒸方剂煎汤,趁热在患处进行熏蒸的方法,中药熏蒸疗法是中药外治的常用方法。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外敷治病的药物,如煎煮外用洗剂,熏剂、蒸葱熨烫剂、艾灸剂等。自古以来,熏蒸疗法作为中药外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因为熏蒸可以直达病所,所以效果很快。通常在内服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不满意时使用,这种方法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中药熏蒸时,中药含有独特的有效成分,具有温热作用,可打开汗腺、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件,促进炎性病原体和代谢产物的清除,增加药物穿透和吸收通道,加速中药活性离子的透皮治疗效果,快速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汪元等[21]研究发现,经中药熏蒸治疗后,患者的IL-1β和NO水平显著降低。这表明中药熏蒸可减少血清炎症介质,抑制关节炎症,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药熏蒸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其作用机制是使液体药物通过蒸汽直接渗透到患处,进而起到物理和药物温热的作用。中药熏蒸具有能够促进药物充分发挥的功效,水温也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有效治疗AGA的中药熏蒸有一定共性特点,就是含有一些化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的中药既安全有效,又十分经济方便,而且可以发挥传统外治方法的解毒、抗炎、消肿等作用。

吴晖等[22]采用由苍术、黄柏、海风藤等组成的中药熏蒸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6例,结果表明治疗组在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清尿酸方面均显著优于口服西药的对照组。唐娅琴等[23]选用中药熏蒸(红花、桃仁、黄柏、紫花地丁、川芎、金银花,诸药研粉)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李淑兰等[24]采用由独活、羌活、苍术、川芎、白芷、黄柏、五加皮、防己、川牛膝、艾叶制成的中药熏蒸合剂药包配合金黄膏外敷,对照组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1%,高于对照组的69.57%,结果表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谢海芳等[25]用由黄芩、黄柏、生大黄、桃仁等中药组成的中药熏蒸方联合口服清热通痹汤,对照组予单纯口服秋水仙碱和塞来昔布,结果表明治疗组在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姬艳波等[26]采用痛风熏蒸剂(黄柏、苍术、蒲公英、牛膝、紫花地丁、透骨草、伸筋草、赤芍、桂枝、海桐皮等组成)浸泡患处治疗AGA,对照组予口服依托考昔,治疗组较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下降,结果表明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林伯龙[27]采用由金银花、赤芍、泽泻、黄柏、苍术、川芎、炒白术、牛膝、土茯苓、薏苡仁、地龙组成的四妙散加减熏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隆片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关节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关节炎症消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中药外洗

中药外洗,是指将煎制后的中药,置于皮肤、孔窍及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中药外洗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辅助方法,即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全身或局部用中药汤剂沐浴。药物通过皮肤、窍、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进入经络,分布于全身,发挥其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祛瘀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中医外洗疗法是通过药物和热量的共同作用,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还能提高皮肤温度,扩张毛细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局部供血供氧,改善微循环,使药物发挥最大作用,产生疗效。

中药外洗的作用机制是在中药外洗液对皮肤的温热刺激下,通过血管的扩张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流入全身,从而达到缓解或恢复的目的。中药外洗的特色是直接作用于局部关节,热效应可迅速改善关节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中药外洗具有局部定位给药、直接进入病灶、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此外,有效治疗AGA的中药外洗制剂有一定的共性特点,就是含有一定量的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通络消肿和祛风除湿中药,利用热效应使中药在患处局部达到解毒抗炎镇痛作用。

余彩云等[28]采用中药外洗(苍术、黄连、黄芩、红花、大黄、黄柏、田基黄、防己、薏苡仁、萆薢、桂枝、延胡索、牛膝、土茯苓、豨莶草、威灵仙、丹参、金银花、忍冬藤、络石藤、海风藤、甘草组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口服秋水仙碱治疗,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优于对照组的87.3%。梁以豪等[29]采用由大黄、宽筋藤、海桐皮、威灵仙、萆薢、透骨消、黑老虎、千斤拔、半枫荷、两面针、红花组成的清热祛湿舒筋外洗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较好抗炎止痛消肿作用。郝志明等[30]采用黄柏洗剂(黄柏50 g煎煮30 min 放凉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汤剂,结果表明在降低血尿酸水平和止痛消肿方面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董宏生等[31]采用由蒲公英、紫花地丁、虎杖、大黄组成的中药泡洗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仅采用西药内服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在VAS评分、关节消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范小婷等[32]采用由鹰不扑、肿节风、扛板归、海风藤、两面针等中药组成的壮药扑肿定痛方外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消肿止痛、安全可靠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4 其他中药外治

其他中药外治法还有中药灌肠、中药穴位贴敷等。因为其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等特点,在临床上患者更加容易接受。中药灌肠是通过肠道导泻排出体内毒素和代谢废物的方法,现代解剖学和组织生理学发现,直肠周围有丰富的动脉、静脉和淋巴丛。此外,直肠壁组织具有半透膜、选择性通透吸收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功能[33-36]。中药汤剂一方面通过直肠壁周围丰富的静脉丛和淋巴组织吸收入血,再通过直肠上静脉和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代谢后药物从肝脏进入体循环。另一方面,中药汤剂也可以通过直肠下静脉或(和)肛门静脉,然后避开肝脏,进入下腔静脉,最终进入体循环。这种方法避免了肝脏首过除消除作用,可以使药物的治疗效果最大化。它的作用机制是中药灌肠药液通过肠壁半透膜的渗透性迅速被吸收,通过中药灌肠的中药液与肠血管内皮系统肠黏膜形成黏膜屏障,尿酸浓度差可以快速有效降低血尿酸浓度。它的特色是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方面具有可以快速降低血尿酸浓度,操作简单便捷、不良反应小。中药灌肠治疗AGA有一定的共性特点,就是就是含有一定量清热祛湿解毒,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起到解毒、抗炎、镇痛、降尿酸的作用。陈瑞莲等[37]采用由生大黄、土茯苓、煅牡蛎、六月雪、全蝎等组成的中药灌肠方,对照组予口服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中药灌肠方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38],是将中药加工成药粉等贴敷在一些特定的穴位上的治疗方法。在现代药学中,穴位贴敷疗法也称为“透皮给药”。它避免了口服给药的“一次性”和“胃肠失活”效应,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作用于皮肤后,从制剂中释放,通过表皮进入内皮,并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循环。药物与穴位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刺激,产生整体效应,可以达到单纯药物或针灸无法达到的疗效[39]。现代研究表明,穴位在病理条件下反应异常。穴位刺激可引起皮肤温度波动,相应的神经、肌肉和内皮可调节血管紧张度。此外,穴位对药物具有外敏感性和放大作用。穴位内有丰富的局部神经,呈网状分布。相应的器官由同一段支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和神经传入中枢,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紧张度降低,激活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起到调节作用。它在相应的组织和器官中具有强烈的药理作用,并具有单相或双相调节[40-44]。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局部吸收药物,再结合穴位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特色是将中药和针灸的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疗法,通过穴位贴敷将药物直达病所。中药穴位贴敷具有一定的共性特点,就是具有刺激穴位和药物治疗的双重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代谢瘀阻产物,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徐敏敏等[45]采用由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等组成的肿意膏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5%,高于对照组的90.00%,临床效果显著。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药外治对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常用法有中药外敷、中药熏蒸、中药外洗等。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阐明:“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中药外治法的常用药的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其中清热药有黄柏、黄芩、栀子、石膏等;化湿药有苍术、厚朴等;活血化瘀药有姜黄、红花、泽兰、延胡索、川芎、桃仁。

中医药源远流长,中药外治是特色疗法之一,中药外治法具有消肿止痛、舒经活络、活血化瘀、清热除湿等功效。此外,外治的中药不需要经过人体的肝脏代谢,也不要需胃肠道对其吸收,能有效避免胃肠不良反应和肝脏损害,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安全性。另外,它还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等优点,从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其发展前景也很广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中医药治疗痛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但目前对痛风的发病机制缺乏共识,难以统一辨证分型,缺乏多样本、大数据的临床研究报告,大多数研究选择的样本较少,治疗结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中心大样本数据的支持。加强中医外治法的规范化建设,从分子水平探讨现代技术在中药外治法中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综上,中药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

[1]陈杰,郑颖,廖琳,等. 塞来昔布联合二黄膏外敷治疗瘀热阻滞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5 例临床观察[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3): 16-19,43.

[2]陈琳,周静,马武开,等.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5): 73-76.

[3]MATTIZZI C, LIPPI G. Recent updates on worldwide gout epidemiology[J].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20, 39(4): 1061-1063.

[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 1-13.

[5]杨良山,钟琴,刘正奇,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9): 26-31.

[6]秦天楠,艾元飘,汪学良,等. 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进展[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8): 72-75.

[7]朱婉华,顾冬梅,蒋恬,等. 浊瘀痹: 痛风中医病名探讨[J]. 中医杂志,2011,52(17): 1521-1522.

[8]张天星,王义军,贺娟. 痛风的中医医理探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3): 268-269.

[9]潘婷,毛晓明. 痛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 37.

[10]徐翔峰,彭江云,肖泓,等. 吴生元教授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12,44(4): 161-162.

[11]陈霞,张玉琴. 张玉琴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经验[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6): 21-23.

[12]刘基,王媚,王露,等.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 现代中医药,2018,38(6): 156-159.

[13]徐方琼,蒋晓凤,季青洁,等. 湿热痹通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4): 81-83.

[14]吕行. 中药硝黄通络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初步探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

[15]吕静. 二青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天津: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

[16]沈芳,汤样华,徐灿达,等. 加味四黄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5): 53.

[17]陈兴华,杨奕平. 金黄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中成药,2015,37(10): 45.

[18]陈焕青,陈帅,张宏艺,等. 六黄散外敷配合口服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疗效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2,30(1): 15-18.

[19]张敏. 金黄活血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太原: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7.

[20]郭芳,程丰燕. 清热消肿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3): 51-53.

[21]汪元,沈鹰.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及其抗炎机理研究[J]. 中医正骨,2005(10): 12-13,80.

[22]吴晖,郝娟. 中药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医药,2017,37(6): 93-95.

[23]唐娅琴,程丽琼,华爱军. 穴位贴敷配合中药薰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0): 43.

[24]李淑兰,刘晓平. 中药熏洗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3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13,22(6): 12-13.

[25]谢海芳,徐建新,钱海青. 清热通痹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J]. 山东中医杂志,2013,32(5): 311-312.

[26]姬艳波,李聪,廖立宏. 痛风洗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 568-570.

[27]林伯龙. 四妙散加减熏洗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炎症因子及SOD水平的影响[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24): 150-152.

[28]余彩云,杜永明,陈国宁,等. 中药外洗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护理及治疗中的应用[J]. 中医药导报,2014,20(4): 139-141.

[29]梁以豪,林定坤. 清热祛湿舒筋外洗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5,47(9): 130-133.

[30]郝志明,田丽珠. 中药外洗内服联合红外红光治疗仪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8): 114-116.

[31]董宏生,董占斌,王宽宇. 中药外用泡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5): 652-654.

[32]范小婷,沈小淞,李妮,等. 壮药扑肿定痛方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17,40(6): 11-13.

[33]严振国. 正常人体解剖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4]张志雄. 生理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5]刘黎青. 组织学与胚胎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36]苏新民,马芝艳. 中药灌肠法述要[J]. 中国中医药,2005,3(5): 45-46

[37]陈瑞莲,黄传兵,汪元,等.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21(4): 479-483.

[38]梁欢,马玉峰,马占华,等. 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现状与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21,30(9): 1689-1692.

[39]张晓明,庞巧玲.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J]. 中国民间疗法,2005,13(8): 18-19.

[40]张文彭,张寅,陈玥舟,等. 基于小波变换的皮肤温度和血流振荡的相关性研究: 一种可用于经络穴位研究的新技术[J]. 宝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10): 867-871.

[41]李子孺,刘颂豪. 动态信息对经络研究及临床诊治的重要意义[J]. 新中医,2004,36(12): 57-58.

[42]袁久荣,王爱武,荆淑红,等. 中医经皮给药与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学报,2013,18(4): 243-244.

[43]文碧玲,周华,刘保延,等.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咳喘穴位处方探析[J]. 中国针灸,2010,8(15): 47-48.

[44]DOMAGALA-KULAWIK J, HOSER G, DABROWSKA M, et al. CD4/CD25 cells in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COPD[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1,73(1): 59-65.

[45]徐敏敏,刘绍凡,王定菊. 肿意膏穴位贴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 53.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with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te gouty arthritis is a metabol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redness, swelling, heat pain and joint movement disorder in joints and surrounding tissues. Its onset is characterized by acute onset, severe pain and repeated attack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is disease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the age of onset is becoming younger and younger,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life of patients.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was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s of Chinese medicine have the advantages of more accurate curative effect, simple operation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and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application report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he past 10 years and reviewes the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with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with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te gouty arthritis;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was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684

A

1008-1151(2023)07-0137-04

2022-12-17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课题(2020MZ229-04070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课题(GXZYZ20210579)。

易研生(1994-),男,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脊柱、骨关节创伤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崔伟(1971-),男,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主任医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脊柱、骨关节创伤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猜你喜欢

外治法痛风性熏蒸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