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优化路径研究
——以某省属农业院校G 高校为例

2023-09-03杨秀兰李轶凡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结题放管服科研经费

杨秀兰 李轶凡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计划财务处)

近年来,高校在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方面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国家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从科研经费管理角度落实“放管服”政策,如何利用好下放的权力,减少繁琐的、约束正常科研活动的管理流程,优化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活动,对实现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科技管理与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一、G 高校基本情况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G 高校是西部一所省部共建的农业类院校,学校扎根西部,服务西部,致力于西部农业科学研究,开展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科研能力逐年提升。近年来,随着科研经费逐年增长,在当前国家“放管服”的背景下,G 高校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如何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的问题,急切需要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G 高校科研经费目前实行学校、学院和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制度。学校承担主体责任,凡以学校名义取得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不论资金来源,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

二、G 高校落实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采取的措施

G 高校为了落实国家放管服政策,在简政放权、加强管理、优化服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全校教职工的肯定。

(一)简政“放”权方面

自2016 年国家实施“放管服”政策以来,学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将科研经费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项目负责人,明确了预算调剂权限、间接费用使用、劳务费开支范围等一系列实施管理细则,切实做到简政放权。

(二)加强“管”理方面

学校在认真研读国家政策基础上,结合校内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科研发展特色的管理办法,在下放权限的同时,自我约束、强化权责、规范管理。对科研经费进行全过程管理,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经费结余等重点流程都进行规范,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学校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学校各项业务流程、风险点等进行梳理评估,编制了G 高校内部控制手册、业务流程手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优化“服”务方面

优化服务是“放管服”政策重要的部分,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为了解决计划财务处人员紧张、师生们报账难问题,2019 年学校探索建立了财务预审团制度。财务预审团由学生组成,经过前期系统业务知识培训后,对报销单据进行预审,并为全校师生提供报销便利。学校还全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启用数字化校园财务办公平台,先后上线了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财务查询系统、网上报账系统、网上薪酬申报系统、项目授权管理和银行信息管理等模块,进一步提高了财务报销效率。

三、“放管服”背景下G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尚未完全完善

尽管学校根据国家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的要求,对相关政策从学校制度层面进行了落实,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完善了相关管理办法,但仍存在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比如科研财务助理政策的落实,学校未在人事管理层面上完善对科研助理岗位选用标准、工作细则、评价指标等的管理,只是部分科研经费规模较大的项目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聘用了科研财务助理,其中较大一部分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兼任,管理不规范,科研助理的专业化程度也不够。

(二)科研经费管理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

科研项目在经费认领、开票、入账、报销、结题等整个管理过程流程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来款认领环节,计划财务处收到资金后不知具体的项目情况,不能及时通知具体的项目负责人;预开发票环节必须到计划财务处现场办理,尚不能网络办理,导致项目入账慢;财务报销环节由于科研人员对项目预算编制知识不了解,对预算大类对应的经费支出科目不太清楚,预算编制不精准,虽然学校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将预算调整的权限下放到项目负责人,但仍需要在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中进行申报,导致财务报销过程中退单率高,报销时间较长,耽误项目的进展;项目结题环节,存在项目结题和经费结题脱节的情况,部分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项目到期结题并通过验收后,并没有及时申请财务结题,项目剩余经费无法结转,长期滞留在项目名下,造成科研经费资源的浪费。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提高

学校近年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的财务信息化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多系统的应用给信息化管理带来挑战,各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比如,有些科研人员反映网络预约系统复杂,而系统操作指南过于简略;预约单据在处理、退单、再次提交等过程中耗费时间过长;有些主管部门统管项目,系统中未能直接分配至各负责人,仍需要手工录入等,影响了工作效率,财务网络信息化系统需进一步完善。

(四)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

学校近几年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内部控制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程度,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对内部控制的优化流程具有足够的认识,全员参与,这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导致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难以全面开展,出现反馈不够及时,具有滞后性的问题,降低了内控实施的效果和效率,很难完全发挥作用。学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由审计处负责,在审计处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的情况下,导致内控评价不全面,对内部控制监督不够,部分内部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

(五)缺乏复合型人才,财务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国家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财务工作越来越繁重,计划财务处为了解决人员紧缺的问题,招聘了5 名具有本科学历的临时财务人员,并启用了学生财务预审团制度,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队伍薄弱的问题。岗位聘用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流动性较大,从事财务预审团工作的学生,财务专业知识更加薄弱。同时由于学校财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缺乏财务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六)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主要是针对科研项目完成质量及效益进行评价,但是学校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仅仅对主管部门有强制要求、需进行绩效评价的项目,才临时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导致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过程中,由于对指标设置的要求不清楚,设置的指标通常只是框架性的,缺乏具体的针对性的指标。绩效评价方式简单,只注重论文专利数量等量化指标,缺乏对社会效益的考核,绩效评价的管理相对落后。

四、G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一)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管理理念的转换

针对国家在“放管服”方面提出的各项政策,结合学校属于农业院校实际情况,考虑农业类科研项目由于农时性、经常深入偏远地区等对经费使用的特殊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科研经费规章制度,确保国家提出的科研经费各项优惠政策能够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个科研人员,让一线科研人员及时享受到优惠政策的福利,而不是面对新的国家政策,科研和财务等管理人员不知如何去具体执行。学校在完善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同时,尝试对科研经费管理理念向行政服务理念转变,以满足教育、科研、师生需求为导向,推进管理重心下移,简政放权,切实提升经费管理成效和服务满意度[2]。

(二)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流程,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

对科研经费的认领、开票、入账、报销、结题等整个管理过程流程进一步优化,加强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来款认领环节,及时在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上传经费到账情况,对于不能明确责任人的到账经费,及时和主管部门、经费拨款单位以及学院进行沟通,共享经费到账数据,确保经费负责人第一时间了解经费到账情况。开票环节,学校尝试上线网络开票系统,最大限度减少科研人员到财务部门办理票据业务的时间。入账环节,联合科研管理部门和软件开发公司,完善科研经费立项与财务入账数据的对接,缩短经费入账时间。财务报销环节,强化预算管理和使用的规范性,通过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和经费来源,精准化制作预算模板和报销指南,规范容易混淆的概念,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项目结题环节,根据不同类型项目对结题要求的格式,定制项目结题模板,强化项目结题和经费结题的一致性,明确结题验收项目结余经费的使用规定和管理,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和效率。

(三)加快推进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化建设

在现有的科研经费网络信息化模块的基础上,继续拓宽系统功能,针对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退单、填报、审批等环节出现的问题,积极同软件开发公司沟通完善系统功能,考虑上线更多的信息化模块,如预约投递系统、网络审签系统等模块,同时推进和科研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等学校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对接,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打通跨部门之间的信息阻隔,有助于全方位提升监管效率[3],使科研人员在办理业务时不用在不同部门的管理系统上来回切换,还可以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询服务,使整个科研管理过程变得高效、透明,提高科研人员满意度。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控制度的实施

学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设计了一系列学校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为了确保能够实施到位,学校应着力制定内控制度实施细则,进一步对管理流程进行细化管理。明确各归口部门的岗位职责,为避免管理过程中出现盲区,根据业务流程的需要科学合理配置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为确保内部控制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各管理部门和人员要能够各司其职,对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事项进行监督、控制和反馈。财务管理过程中考虑设置财务稽核岗,对经费认领、使用、结题进行全流程的监督和效果评定。通过定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高风险业务进行重点核查,及时完善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对出现的违规事项及时反馈,确保能及时改进[4]。

(五)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从财务工作长远角度对财务人员的引进、培养、提升进行规划,确保财务人员年龄、知识、学历结构合理,减少财务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现有科研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定期举行专题财务培训会,培训对象除了财务人员、财务预审员,还应涉及到科研工作相关的各个岗位上的科研工作人员,就科研经费审批报销的相关政策、报销流程、票据黏贴以及网上财务预约报销系统的使用方法等进行学习交流。特别注重引进或者培养精通财务和网络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打通学校财务管理实际需求同软件公司定制开发的渠道,为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保障。

(六)完善绩效评价方法

学校需不断探索和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全面以及可操作的绩效评价指标,确保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选取与评价对象密切相关、最具代表性、可衡量且佐证资料可采集的指标。科研绩效的评价应该避免过于片面的评价方法,而是根据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从多角度去评价,不断将前沿的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运用于科研项目的评价上,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及时反馈绩效评价的结果,指出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科研项目组及时整改和完善。学校还可以尝试建立高校绩效评价信息综合平台,通过该平台使各部门形成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各部门之间配合程度和工作效率,实现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各种信息的共享,高效完成绩效评价工作[5]。

猜你喜欢

结题放管服科研经费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两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