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企业加大法律合规人才建设的若干思考

2023-09-02唐振强

法制博览 2023年18期
关键词:合规岗位经营

唐振强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

金融企业是指取得金融监管部门许可,专门从事金融业务的企业,其可以从事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等。金融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说金融活则市场活,金融兴则经济兴,金融稳则社会稳。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合规的概念与外延在不断扩展,合规的定义逐渐丰富,已经衍生出了泛合规的概念。

从理论上而言,“企业合规是企业为有效防范、识别、应对可能发生的合规风险所建立的一整套公司治理体系”[1]。而在金融企业中,企业合规则必须严格在法律及监管政策的框架内实施,依法治企、合规展业是金融企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法律合规人才建设是推动金融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金融企业加大法律合规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一)金融监管趋严需要加大法律合规人才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国家针对各类市场主体设定的规则不断完善,消费者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不断提升,金融行业所面临的监管日趋严格。近年来,监管部门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对金融市场乱象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进一步加大相关处罚力度,重点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这对金融企业加大法律合规人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例如,2022 年8 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接到消费者投诉称某商业银行APP 需监测用户心率和步数,该APP 在未明示数据用途的情况下向用户索要健康信息,进而可能涉嫌违规而受到舆论质疑,进而引发负面舆情,遭致处罚。根据国家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家监管部门相关监管政策已剑指金融行业侵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类似此类违法违规问题如不抓早抓小,势必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或风险。

随着市场主体的法律合规意识不断发展,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合规不起诉制度。该制度具体是指:如果企业在开展经营业务过程中,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合规管理行为,在其发生轻微刑事案件后,“可以责令其根据本次刑事犯罪做出专项合规计划进入合规整治考察期,在考察期内若企业符合合规标准,检察院可做出不起诉决定,相关的违规处罚也可视企业合规管理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减轻”[2]。在金融监管政策中,相关监管部门亦规定有尽职免责政策,即金融企业在展业过程中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开展业务,在遇到市场风险时所产生的损失可以给予适当的政策容忍,即免予相关处罚。因此,金融企业亟需法律合规专业人员深入参与其中,密切掌握法律及政策变化动向,及时预防政策监管风险。

(二)金融市场发展亟需法律合规专业人才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法律合规要求,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合规指引势在必行。“公司的合规指引实际上就是除了传统的法律手段之外,或者说强制性的法律规范之外,引入了更多软性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手段”[3]。当前国家对金融企业的“软性”政策法规层出不穷,监管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金融机构各类经营行为的监管,对出现违规行为的则采取必要的监管处罚措施。监管部门通过对金融经营秩序实施强有力的管控,避免发生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除了需要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外,还需严格遵守监管部门出台的各类监管政策,必须时刻保持政策敏感性。例如:“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一直是商业银行反洗钱监管打击的主要违规事项之一。据报道:2021 年,人民银行全系统共开展了159 项反洗钱专项执法检查、476 项含反洗钱内容的综合执法检查和3 项涉案机构的行政处罚调查,完成对401家违规机构的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共3.21 亿元,对759 名违规个人罚款1936 万元,两项罚款合计3.41 亿元。因此,金融机构要想在市场上取得长远发展,必须全方位做好法律合规风险管控,加大法律合规专业人才建设,主动实施“合规”文化,才能有效应对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三)金融企业加大法律合规人才建设是人才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法律法规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得法律专业逐渐发展为热门专业,市场经济亦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参与,才能为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因此建立相对稳定的职业法律人才队伍势在必行。当前,我国法律市场已经呈现出高度竞争化与发展不均衡的特征,在发达地区法律服务市场中婚姻家庭、公司纠纷、民间借贷、刑事案件、金融领域等细分领域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化,法律服务者跨多领域从业的困难性越来越大;而在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专业分工区别则不那么明显。从人才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而言,金融企业经营业务具有高度专业化特点,金融企业的法律合规人才建设必须坚持专业化原则,既要抓好经营业务类专业人才培养,也要抓好法律合规专业人才培养。

金融企业的发展需要法律合规人才保驾护航,法律合规人才可以全方位参与到企业经营过程中法律合规问题的调查诊断、违规问题成因分析、合规制度设计、风险控制流程、风险隐患排查与化解等各程序、环节或工作内容,进而实现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的最终目的,帮助金融机构保持经营稳定进而实现经营目标。

二、金融企业法律合规人才建设所面临的困难

(一)企业管理层对法律合规的重视程度欠缺

金融企业设立法律合规岗位的直接目的是规避其运营方面的风险,但终极目标则是间接实现对企业中“人”的全面有效保护。从最终目的而言,虽然“公司这样的组织很重要,但是其真正有价值的不是企业组织本身,而是人”[4],公司作为一种根据法律进行登记设立的拟制主体,其实现盈利目的并持续运营的基础条件就是合规。因此,加大法律合规人才建设,应当视为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求。广而言之,不仅是要加大法律合规等专业岗位人员的培养,也要同时提升不同岗位人员依法合规履职的素质能力。

然而,在实践当中很多的企业管理层仍将法律合规的最终目的定义为规避风险,而并非定义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因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的企业管理层习惯将法律合规作为经营业务的附属,在日常工作中将之置于可有可无状态,而在遇到经营风险时才想到要求法律合规人员提供风控策略或相关应对措施。这种对法律合规建设存在偏废的管理模式,可能在发展过程中给企业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

(二)法律合规人才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公司法律合规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专业性,即“公司合规兼具有法律、道德、政策、公约的多重要求”[5],其外延与内涵不易于被全面掌握,因此金融企业法律合规人才建设常常是缺乏科学规划。一方面,金融企业开展人才培养规划时大多优先安排金融业务类、创新产品类等业务知识培训,对法律合规方面的培训安排较少,相关培训的前瞻性不足,对于金融企业建立良好的法律合规文化较为不利;另一方面,金融企业开展业务时经常是专注于利润目标、资产规模等可量化的指标完成情况,对法律合规等软性指标关注度不高,通常关注点主要为是否被监管处罚、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方面,而对主动合规、促进合规文化等方面激励不足,无法真正发挥法律合规方面考核的促进作用。

(三)法律合规人才成长通道较为狭窄

基于上述两点困难问题,使得法律合规人才较之于经营岗位上的业务人员在成长通道方面相对狭窄。首先,企业管理层将工作重点放在业务经营层面,在人才培养及提升方面更侧重于在前端从事具体项目开发、管理的业务人员,而对法律合规岗位人员的定位则多限定为业务人员的服务者,属于附属岗位人员。这使得法律合规人才的发展定位相对片面,而难以进入企业管理核心,晋升容易受限。其次,法律合规人员因职业定位限制,其岗位所接触的业务范围、业务知识有限,较难在企业岗位中实现横向跨越流动,难以获得多岗位锻炼的机会。

而与之恰恰相反,企业中业务岗位人员经过经营岗位锻炼后,通常被认为是掌握企业经营方面的核心业务知识,其职位提升可能性较大。甚至有的金融企业法律合规或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直接从业务领域人才中提任,而安排具体的法律合规业务由基层法律合规岗位员工完成,管理层认为由熟悉经营业务知识的人才对法律合规业务进行管理,更有利于经营业务与风险防控融为一体。由此,法律合规人才不仅横向跨岗位的锻炼机会减少,纵向上升通道又容易发生堵塞,陷入职业发展的两难境地。

三、加快推进合规法律人才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金融企业应建立良好的法律合规文化

信息科技时代,各种信息爆炸式传播,信息扩散极为迅捷,金融企业因法律合规管理失职而被监管处罚的新闻也时有发生,所引起的声誉风险随之而来。因此,金融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积极开展企业法律合规管理,有利于减少风险,并将因强化管理而形成正面形象效应。

金融企业通过加强法律合规管理,建立起良好的合规文化,将有助于企业开展业务活动时更加规范、专业,并有利于其全面提升抗风险能力,避免因风险管理不当产生损失或风险。同时,从社会效应上而言,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能够形成较好的正面声誉影响,对于提升金融企业的社会形象有着积极作用,对激发员工职业荣誉感和助推业务发展有着良好的正面导向。

(二)法律合规管理与绩效评价联动

企业法律合规管理是法治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理应在绩效评价环节有所体现,金融企业可将法律合规管理与绩效评价联动,细化相关绩效评价指标。金融企业在员工考核、干部任用、评优评先等方面,可以给予法律合规管理效能较好的部门或职工正面激励。同时,可以通过加强合规性审查,完善违规追责问责制度体系,严格查处经营违规问题,从绩效考核惩罚方面反向助推金融企业法律合规管理。

具体而言,对于法律合规管理优秀的部门及职工进行相应绩效奖励,对于发生违法违规事件或者合规考核垫底的部门及干部员工予以相应绩效处罚。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考评工作并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评的积极导向作用,有效利用绩效手段提升法律合规管理水平。

(三)构建良好的法律合规人才成长通道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层要积极推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使得全员树立起责任意识,进一步凝聚法律合规观念。因此,金融企业有必要积极开展基础法律合规知识培训,“坚持合规导向、树立合规意识,依照行业法律法规树立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夯实基础”[6]。

同时,金融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企业法律合规人才培养,适当给予法律合规人才跨部门流动至业务岗位锻炼提升的机会,将法律合规岗位人才储备知识融入业务经营之中,反向促使业务经营更加合规并提升抗风险能力,以培养全面型人才。金融企业在开展法律合规管理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选任时,建议优先选任既有法律合规业务经历,又兼具经营业务岗位锻炼的综合性人才,进而整体提升法律合规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金融企业持续加大法律合规人才建设力度,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金融企业法律合规管理制度,才能使得金融企业行稳致远。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建立起适合于自身的法律合规文化,也要立足于通过绩效联动助推法律合规人才培养,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合规岗位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GDPR实施下的企业合规管理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