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质量的有效策略

2023-09-02江桂萍

法制博览 2023年18期
关键词:预审专利知识产权

江桂萍

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使高科技成果以“奔跑式”的高效率向生产力转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是科研人员多年的积累和心血,其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各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一些不法人员对这些知识成果的窃取使得许多科研人员丧失了研究的积极性,导致许多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质量迫在眉睫。

一、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

第一,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使用,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和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人在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源。

第二,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使用,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取。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 以后,许多公司都认识到了品牌、技术、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而通过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其价值得以提高。

第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外贸发展和引进外资具有重要意义。入世后,我国全面实施WTO 的《知识产权协定》,对国际组织、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如果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就不能参与国际贸易[1]。

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工作概况

当前知识产权中心的职能较为完备,可以进行快速审查工作、快速确权工作、快速维权工作和导航预警工作。在知识产权的维权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着难以佐证、维权资金过高、维权时间长等问题,而知识产权中心的这些工作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制造等企业都是需要专业知识和专利技术的高端企业,提高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促进新技术的产生,从而促进经济发展[2]。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主要工作便是基于这些高端知识技术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与当地优势产业相结合,开展相应的快速审查工作。

专利申请、无效宣告、复审、专利评估报告等,都是知识产权中心的快速预审业务。本地企业主体人可以自主申报,在知识产权中心初步审查通过后,即可进行快速审查,大大缩短了审查和授权的时间,并能最大限度激发各地的企业主体的创造力。

导航预警业务包括:产业专利导航、专利预警分析、专利培育与运营、专利价值评估等。通常,该知识产权中心可以在当地政府机构或企业的委托下,进行行业专利导航,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为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供数据支持。

三、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阻碍与存在的问题

2022 年11 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一则知识产权侵权案例,某银饰厂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授权,擅自销售“冰墩墩”冬奥会标志外形的S925 幸运卡通人物套链银首饰,对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造成了损失。由此案例可见,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下文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阻碍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阻碍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乏。提高创新人才的工作热情,是促进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根本。试想一下,一个高技术、有创意的人,辛辛苦苦做了这么多年的工作,结果却被别人给抢走了。这种情况长期下去,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他们的创造力,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因此,知识产权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2.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当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保护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法律保护能力尚有待提升。同时,由于缺乏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导致了法律保护手段和法律保护能力的不足。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因其难以防范和检验手段的落后而陷入了困境[3]。同时,由于我国缺乏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导致了保护手段和保护能力的不足。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是衡量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在实施知识产权制度时,必须加强和完善的方面。我们都知道,保护知识产权的重点是实施,实施能力是衡量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势在必行。

3.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并不完善,导致了其在我国的发展中陷入了困境。因此,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要加强对我国知识产权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体系,确保我国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第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做好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现状的满意度调查,为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网上匿名问卷调查、线下调查、科研机构专家调查等方式进行。要明确当前的法律问题,积极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第二,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加强法制宣传,使广大科研工作者认识到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4]。法律的制定,就是为了限制罪犯,让他们知道法律的底线。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法制宣传,使广大人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当前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预审服务受到限制。当前,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并没有直接进行专利预审的资格,想要获得行业专利的预审资格,必须要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批准,且只能获得一到两个行业的预审资格。这给其他无关产业的企业主体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且,现在产业的技术交叉已经变得非常广泛,一个产业所涵盖的技术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各个产业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也使得相关产业的专利申请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

2.维权工作的限制。第一,由于体制的变化,一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包括公务员、事业、临聘;第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无法独立进行执法,而保护中心在配合地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时,主要承担的是技术性辅助工作,其工作职能十分有限;第三,目前的知识产权维权工作主要靠咨询、建议书等方式进行,或者直接依靠地方法院的专家资源,知识产权中心有关维权程序和维权的专家队伍还需要不断完善。

3.导航业务质量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利导航工作,是基于本地企业的需求,通过对专利相关知识的导航,促进其在产业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应用,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和完善。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但是专利导航工作却进行得不尽如人意,对于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帮助也不大。

4.人才和知识产权服务的差距。所有的专利申请都是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行业和技术领域来决定的,一般都是相对广泛的,例如新能源、新材料等。在新材料方面,新的材料本身、新材料技术以及其装备制造等,都可以归入新材料的范畴,这就造成了预审服务的覆盖面很广,对预审员的审查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审查的覆盖面广,一方面会导致大量的预审申请,由于预审员人数的短缺,以及7 天的审查期,使预审工作压力增大,难以保障初审的质量;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审核范围较大,需要审核人员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以便保证审核的质量与效率。同时,有关行业、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的短缺,也使得他们不能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预审。这两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而目前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业人员极度欠缺,使得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低下,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要积极培养人才,加快建设优秀人才队伍[5]。

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知识产权中心本身层面

1.对预审业务和技术领域的逐步开放。目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允许知识产权中心设立预审业务和技术领域。运行超过1 年的,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扩大技术范围。但是,由于工作时限的制约,造成了对新技术领域的预审业务的发展缓慢。因此,为了使技术领域能实现快速更新,需要缩短新技术领域预审资格审批流程,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服务的产业领域加快更新。

2.加强与执法部门的沟通。要加强与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司法等部门的沟通交流,知识产权保护中要将工作与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相融合,优化知识产权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坚决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且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联合执法、委托执法等形式进行执法。

3.开展定向专利导航相关业务。要主动为当地企业专业服务,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要加强支持,加强其知识产权保护,并通过有针对性的专利导航、专利预警分析等服务为其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市场竞争提供数据支撑。

(二)社会层面

1.提高群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实行区域差别保护。科研工作者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其法律法规,使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其重要性,主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说到底,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为了维护科研工作者的合法利益,但对于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同样需要维护自身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很多研究人员都不希望自己的成果功亏一篑,却因为缺乏法律知识,不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权利,最终导致了侵权行为的发生。因此,知识产权中心工作人员要大力倡导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另外,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为此,要加强各地政府对不同地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区域差别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国家要积极制订相关法规,为地方政府制订差别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供指导,并积极开展相关制度建设。同时,国家也应当定期对地方政府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推动地方政府实施差别性的知识产权保护。

2.健全制度,强化执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并通过制度来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在制订这一制度时,要清晰科研工作者对当前知识产权的认识,并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另外,还应加强执法能力的建设。要提升执法水平,就必须从执法人员入手,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确保执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使我国的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国家在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时,要主动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有充足的优秀人才来进行知识的宣讲,从而提升整个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强对大学知识产权的保护。高校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最易发生侵权行为的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者应当重视对于高校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以确保学生和教师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的保护。在这方面,知识产权中心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宣传,让教师和学生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程序,当他们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可以用他们的知识来维护其合法权利。例如,知识产权中心可以定期到高校举行知识产权讲座,分发知识产权知识手册,举行案例宣传,促进高校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知识产权中心还可以邀请高校的师生到知识产权中心进行参观学习,在真实的环境中高校师生更能够加深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印象和意识。

同时,在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国家应当强制要求学校定期向教师和学生开展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普及,并通过知识产权知识竞赛等方式来开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监督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要以高校为中心,确保高校的科研氛围。毕竟,大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也是国家培养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有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人,在进入社会和研究机构的时候,也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因此,加强对高校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高校的知识产权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保护是保护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径,知识产权工作者应从知识产权中心本身和社会层面进行工作质量的提升,逐步开放预审业务和技术领域,加快执行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援助等工作,开展定向专利导航相关业务,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高群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以此促进知识技术的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预审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近代中国刑事预审制度考论
法国预审制度在司法改革中的角色变迁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浅谈初步设计中建筑结构方案预审的要点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基于核心课程建设的预审学教学团队的构建——以广东警官学院预审学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知识产权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