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2023-08-31陈怡

新课程·上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音乐

陈怡

教育部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了“五育”融合的新概念,并指出各地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要素的融合。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五育”融合的理念既是在国家层面上推进的一项顶层规划,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指导。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培养效率,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积极践行“五育”融合理论,以推动“五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进而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师应该以“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将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作为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五育”融合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教育形态也在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方向。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正积极倡导“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其基本目标是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所以,“五育”并举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五育”并举要求在教育中“以德育为先”。“五育”是一个统一体,如果只进行一种形式的教学,势必会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当前教师要对“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内涵有完整的认识,对我国素质教育育人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认识。现代教育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初中音乐教学中将“五育”相融合,不仅强调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二、“五育”融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从新时代的教育语境来看,“五育”融合实际上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一点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相一致。从人才培养的观点出发,实施“五育”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过度采用任务分配法,让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做,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还会削弱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相反,如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落实“五育”并举,就可以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选取和学生关系紧密的内容,制订教学的推进计划,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二)实现了协同育人发展

“五育”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它所实现的教育效应、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是五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在新时代,伴随着综合素质培养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多渠道、多资源的教育形态开始涌现,在教育的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也形成了协同教育之势。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五育”融合的思想可以把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个人发展联系在一起,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运用。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五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积极推动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等,“五育”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与精神品质呈现出一种“矛盾与失衡”的发展状态,比较突出的反抗与封闭的心理特点给“五育”融合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部分教师很难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基本知识的传授相结合。很多音乐教师都有很强的传统思想,他们觉得只要学生学会了唱歌,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没有把审美等教育放在第一位,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由于升学压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音乐教师在课上让学生自己去钻研别的科目,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文化课学习,这也使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

四、“五育”融合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思维,转变教学理念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思想基础上的新要求,不是德、智、体、美、劳内容的“重合”或“拼接”,而应该把“五育”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把“五育”集中到学生的音乐学科活动之中。不同的学科,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学校在开展“探究课间跑步运动中的音乐”“探寻古典诗歌的音乐之美”等方面活动时,可以将音乐和其他课程相结合,将“五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探究的同时,不仅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还受到音乐的熏陶。初中生正处在一个成长的特殊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如果音乐教师能够与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进行更多的沟通,形成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那学生可能就可以获得更好的辅导。在新时代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音乐学科的教学不再仅仅是对音乐知识与技巧的追求,而是要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音乐智慧、音乐审美、音乐实践价值的培养。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拓宽眼界,通过以乐润德、以乐启智、以乐娱体、以音乐审美、以乐促劳等途径,更好地提高音乐学科的整体育人效能。

(二)深入研究教材,融合教学目标

要在音乐课堂上落实美育熏陶、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传播体育精神、重视劳动教育,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是关键。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抽象却又深邃、细致。音乐可以反映人们的情绪,既能“浸润人心”,又可以“提高品德”。“五育”结合不能为了结合而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必须谨记,音乐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它的教學是要把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放在第一位,同时不能忽视道德教育,与此同时,要适当结合智力教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五育”的结合并非孤立的、单向的,而是一种交叉的、互动的。在音乐课堂中,许多教学环节都存在多种教育目的的混杂。教师在“口传心授”的情况下,利用歌曲中的场景以及表达的情感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一些特殊的歌曲还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学生在体会歌曲高亢、优美的旋律的同时,可以对相关音乐课程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响亮的音乐中练习举手等基础动作的过程中,已渗透了道德教育、体育和美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学生在与老师深情合唱歌曲《爱我中华》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去思考歌曲背后的含义,在上课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去体味歌曲的爱国韵味。久而久之,“五育”的融合会更加清晰。

(三)创新教学设计,突出音乐审美

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为核心,而学生又是这门课的主要教育对象,要使他们在音乐课堂上体会到美,并實现“五育”的统一,教师就要有创意地进行各种形式的美的实践,如听、看、唱、编、写等,这些都是针对“五育”的一种或多种形式而进行的,每一种形式都是通过音乐来进行的,可以实现更好的育人。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设适当的课堂情境,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劳动的歌”单元,主要呈现与劳动有关的各类口号和歌谣。尤其是《军民大生产》,其节拍与唱腔深受学生的喜爱,常常在刚开始学习时,就把班上的气氛带到一个小高潮。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把歌曲唱好的基础上,再让他们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他们平时的劳动经验为基础尝试创作新的歌词,并唱出来。这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互动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会回想自己参加过的劳动,然后与自己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勾勒出自己参加劳动的情景。学校中比较常见的大清扫、垃圾分类等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学生在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的时候,无疑会感到非常骄傲,这是对自己创作的肯定。此时,音乐教学中体验和情感的升华,要比对歌曲本身的学习好得多,歌曲变成了审美和创造美的载体,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融会贯通在一起,最终实现“五育”融合的教学目标。

(四)真实教学评价,落实科学测评

在进行“五育”融合的教育评估时,教师要深刻理解“五育”并举的教育评估,并制定适当的教育评估方法。音乐的美学性决定了它不能如文化课程那样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在测试设计中,要突出“音乐是听的艺术”的思想,在“听音乐”中完成考核作答,提高情景的现实性和典型性,避免笔试成为死记硬背的理由。在音乐课程中,除了笔测之外,还应当对音乐欣赏实践进行评估。“班级演奏会”是一种比较好的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编的节目单来检验学生对节目的表达方式的正确性,也可以通过演出来检验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更可以看出学生的演出有没有体现出“美”。另外,在考核中还应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音乐活动等作为考核内容。真实感评估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巧来解决与实际情况相近的问题。以“五育”融合为基础的音乐综合素质评价也不是各种素质的简单叠加,在设计测评内容的时候,要努力挖掘测试内容中不同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地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五育”融合的完成程度。

(五)创造欣赏环境,引起情感共鸣

环境会对一个人产生深刻而长久的影响,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一个人的个性与品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不但能够为美育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平台,还能够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各种教学资源呈现出来,利用信息技术、实物呈现等各种方法,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让学生重燃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将这种氛围与“五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情境中揣摩各种音乐的艺术性,在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审美水平。

(六)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听、唱、弹、创作和综合艺术演出等方面的实践。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深层次的激发,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合作和互助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音乐教师要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开始,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在提高他们的创造力的同时,还可以把音乐教育分成几个方面,并将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可以让他们的音乐学习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结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榜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同学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在对实践活动方案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起到示范作用,给学生塔建良好的实践学习的平台。

五、结语

“五育”融合的目标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教师开展审美的教育、心灵的教育、生命的教育、情感的教育,而不只是单纯地教授他们学科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育健康的个性,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要使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身为一名音乐教师,要进一步发掘教材的人文意蕴,以“五育”并举的思想为核心,树立“五育”相融的教育生态观,不能用学科的区别来束缚自己的教育理念,要从教材中发掘“五育”因素,以全方位的教育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洪瑾宜.五育融合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育[J].福建教育,2022(46):11-13.

[2]龚艺池,单宏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大众音乐教育的发展探究:以初中音乐教学为例[J].艺术大观,2022(32):121-123.

[3]蔡嘉欣.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对后进生转化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34):159-162.

[4]伍德英.五育并举,优化课堂: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教学的优化融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9):149-153.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知行中学)

编辑:常超波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音乐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融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