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状与对策探讨

2023-08-30陈文满姬海华程鸣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期
关键词:百万扩招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

陈文满 姬海华 程鸣凤

摘  要  高职院校应针对社会生源的特殊性和目前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制订与优化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创新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百万扩招;社会生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01-0061-04

0  引言

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性工程。2019年国家实施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战略部署,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群体报考高职院校并被录取,社会生源急剧增加,高职“百万扩招”学生即社会生源,他们具有劳动者与学生双重身份,具有工作经验和一定职业技能,他们的学习基础不同,高职院校要适应不同层次生源的需求分类培养,大力提升社会生源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标准与规格,结合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对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的总体纲领性文件[1]。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界定了高职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达到的目标与成效,旨在保障社会生源获得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内容,在未来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中,要大力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专业职业实践技能,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除了专业课程,专业带头人、负责人与教学管理人员也要进一步关注公共课程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公共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对高职院校社会生源进行多维度教育和培养,提高社会生源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发挥引领性作用。

目前许多学者关注与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从本科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和博士学位人才培养等不同教育层次视角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优化策略,还有的学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讨与优化具体专业和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既有的研究主要立足于传统生源视野,对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社会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本文从“百万扩招”背景出发,探讨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与修订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策略。

1  高职院校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执行现状

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是一个多元、动态和系统的过程,是保障高职院校社会生源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是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2]。高职院校根据受教育对象的特点专门制订了社会生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区别于传统生源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优化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能制订出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传统生源人才培养方案,但由于社会生源招生时间短,相对于传统生源,社会生源的培养教育起步较晚,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1  人才培养目标预期值偏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少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期望值略高于实际,目标存在笼统性和通用性,培养目标内容没有紧密结合与立足于高职院校社会生源的现实,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真正发挥对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指导作用,人才培养目标呈现理想化趋势,出现脱离学生实际的状况,另外弱化了人文素养课程对社会生源的育人功能。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适应社会生源所体现的特殊性,没有真正体现专业的特色与差异性,与传统生源人才培养方案有趋同性与相似性现象,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对专业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培养目标分解后在教育教学组织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所培养的学生在专业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有时不能达到预期的期望与要求。因此,要将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由趋同化转变为多样化,培养兼具多种知识和能力的多样性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要能有效指导社会生源的专业教学工作。

1.2  课程设置缺乏个性化与特色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与途径,高职院校各类课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高职院校大多都规范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被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党史国史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职业素养课、国家安全教育等课程被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课程内容设置紧扣职业实践与社会实践,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但高职院校没有完全针对社会生源招生专业设置相应有特色的课程,课程设置存在某些不足,没有完全符合社会生源招生专业的特殊需求,没充分满足专业课程的深度与前沿知识的需求。专业课程涵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有的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不够严谨,不能与专业必修课有效配合,不能充分体现学科领域发展的现状和新产业、新技术,缺乏设置新兴技术学科的课程,没有考虑社会生源的个性化差异。

总体而言,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体系要统筹规划,优化整合专业、课程,要切实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个性化发展需求,将根植于实践的育人导向与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中。

1.3  实践教学执行与方案要求存在偏差

高职教育既是学历教育也是職业教育,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实践教育教学,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严格遵循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的开展,实践课程贯穿于高职院校社会生源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活动,积极推广社会实践活动,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融合,形成一套合理、有效、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不相符合的情况,对专业实践教学过程没有进行有效监督,缺乏有效的管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发展还落后于社会生源人才培养变革的实际需要,需要弥补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2  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自2019年起,招收社会生源的高职院校开始制订与完善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同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人才培养质量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传统生源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多次修订相对比较完善,在人才培养、学科研究与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方面有显著提升,但对于特殊社会生源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改革体制、监管机制和约束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创新。

2.1  受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体制约束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保障社会生源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内容设计方面,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由指导纲领进入具体课程内容之中[3]。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与要求,高职院校方案的论证都是由相关专家、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来组织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社会生源的特点与需求,以学生就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但受固有观念的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由教育部门下达指令,再由学校具体组织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主体相互之间存在理念差异,有可能会把教育理念和个人偏好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中;另外一线专业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健全与完善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体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充分发挥专家、行业企业人员、一线专业教师与社会学员的主体参与作用,提倡他们协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2.2  高职院校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对传统生源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有效的监测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积极参与高职院校治理工作,不仅对人才培养方案本身进行评估考核,还通过专业评估、就业评估等教学评审工作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监管,评估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政府与社会的评估监督使得各高职院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完善。但目前对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监督不到位,当前教育界虽对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但没有真正落实对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监管,任课教师对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真正消化理解并落实到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各专业需要结合社会生源实际情况,制订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实施方案,对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全方位了解社会生源职业岗位知识与能力需求情况,整合协调与平衡社会需求同高职院校社会生源教学组织工作之间的关系。

2.3  社会生源的就业结构制约方案的制订

社会生源结构日趋多元化,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企业,具有不同的工作经历与经验,就业岗位不一致导致就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就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需求不同。高职院校内部的择业价值取向、外部市场的用人理念也或多或少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社会生源的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直接影响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实践课学时占据总课程学时的比例权重。

对于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不能直接照搬传统生源教学经验,应该结合大多数社会生源的职业特点与兴趣,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与教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加强社会生源的就业引导和服务。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做好退役军人安置与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就业保障体系。

3  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随着社会生源招生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如何制订高质量的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水平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要符合教育部总体要求与教学标准文件的规定,高职院校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与专业特色,结合社会生源的职业特点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1  凸显分层分类人才培养鲜明特色

人的成长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一切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满足社会生源的需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进行分层分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改革高职院校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修改体制,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程的学分、学时与学期的要求,全面促进与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注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道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思政培养构成社会生源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通过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内容的讲授,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满足学生职业需求与终身学习的需求。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生源工作岗位相一致、与行业企业需求相一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生源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使社会生源的人才培养规格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社会生源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体系,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与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职业综合应用能力。

3.2  规范社会生源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人才培養教育改革的载体是课程,改革以往以理论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组建整合以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适应行业企业各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需求,明确社会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构建相应的知识能力模块。

公共课程贯彻实用原则,专业课程按能力要素来划分,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体现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围绕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保实践教学课程在总教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增强专业课程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性,根据学校特色形成人才培养优势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凸显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

专业课程内容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与完善,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丰富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双向融合与互动发展,建设惠及社会生源的个性化、多样化与多层次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设置个性化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以滿足社会生源个性化发展需求。如针对社会生源的职业岗位需求,尝试增加设置专业新兴技能课程,增设专业研讨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社会生源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3.3  加强对实训实践课程的监督管理

高职院校社会生源教育教学的特色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尤其注重凸显实践性与应用性,岗位职业技能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关键因素,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这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育观与职业教育观。但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实训实践课程的监督与管理缺乏力度,要强化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管,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实训指导书,规范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教学标准和指标体系,重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规划与选择符合社会生源需求的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社会生源的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综合素养。教育部修订系列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专业标准、实训课程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体系[5],高职院校应遵循国家实践课程教学标准,推进高职院校社会生源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与完善,加强社会生源专业职业岗位标准与实训课程教学标准的契合度与融通性,规范实训课程设置,重构优化实训课程内容,凸显实训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与针对性,确保实训课程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性。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订的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优化构建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岗位能力课、综合技能课与专业技能课等总体课程体系,满足社会生源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职业能力需求。

3.4  执行多元利益主体治理评估机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质量评价机制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社会生源构成的复杂性日益增强,高职院校与区域行业企业、行政单位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在评价主体方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的单一性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逐渐将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一线企业领导人员纳入社会生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外部质量监督评价主体深入参与质量评价活动,促使各利益相关方加强专业知识、价值体系与实践教学认知的相互融合与优势互补[6]。

在评价内容方面,将反映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投入与产出所形成的效益作为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参考的依据,全面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主动性,针对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对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涉及的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教学实施、师生队伍、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创新与调整,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总体比重,形成和凸显社会生源人才培养区别于传统生源的特色与特点。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科专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研究的重要议题,无论是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职教特色,确立分层分类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对接产业的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规定了明确的标准与要求,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体系中,关注社会生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明确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向与目的,构建与优化学科内容的合理比例与课程体系的规范化设置,课程设置注重对社会生源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实现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进行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创新,创造更大规模人力资本促进社会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5  参考文献

[1] 金绩磊.东北师范大学和台中教育大学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比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2.

[2] 白逸仙,柳长安,艾欣,等.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挑战与应对:基于十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的实证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53-62.

[3] 黄巨臣.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利益相关者逻辑及其作用机制[J].北京社会科学,2021(10):56-65.

[4] 陈磊,李枫,沈扬,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时代潮流、实践路径及其保障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21(7):65-69.

[5] 关于征求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8年)》意见的通知[A/OL].(2018-10-22)[2018-12-11].http://www.moe.gov.cn/s78/A07/A07_sjhj/201810/t20181031_353249.html.

[6] 李梦卿,邢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07-114.

猜你喜欢

百万扩招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