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之诗 草虫入画的盎然意趣

2023-08-28

新美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画谱草虫蛱蝶

张 铨

草虫这一绘画意象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史上对于绘制草虫较早的记载出现在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其“第二品”中有对南朝宋画家顾景秀善画蝉雀的记载:

顾骏之,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始变古则今,赋彩制形,皆创新意……画蝉雀,景秀始也。宋大明中,天下莫敢竞矣。1[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第二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12 册,第3 页。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也提及过此人:

顾景秀中品上,宋武帝时画手也。在陆探微之先,居武帝左右。武帝常赐何戢蝉雀扇,是景秀画。后戢为吴兴太守,齐高帝求好画扇,戢持献之。陆探微、顾宝光见之,皆叹其巧绝。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六“宋”,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36 页。

画史中所记载的作品我们如今不得见,但从这则史料中我们可以获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善画草虫的画家,且其绘制的蝉雀扇深受皇家喜爱。再后,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中也对本朝善画草虫的画家予以记录,卷十载:

嗣滕王湛然,贞元四年为殿中监兼礼部尚书,回鹘使。善画花鸟蜂蝶,官至检校兵部尚书、太子詹事,年八十四。3[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唐朝下”,第194 页。

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亦载:

嗣滕王善画蜂蝶、燕雀、驴子、水牛……曾见一本,能巧之外,曲尽情理,未敢定其品格。4[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国朝亲王三人”,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5 页。

后世的文献诸如宋代的《宣和画谱》、元代的《图绘宝鉴》、明代的《画史会要》等书中对于嗣滕王的记载均来自以上二处,且根据《宣和画谱》中记载,宣和年间皇家内府收藏中便有嗣滕王的一幅《蜂蝶图》。5[宋]《宣和画谱》卷十五“花鸟一·滕王李元婴”,潘运告编,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314 页。那么我们不禁会问,当时的宫廷画家们是否目睹过此幅作品呢?他们在描绘蜂蝶一类草虫时,又是否参考过嗣滕王的这幅《蜂蝶图》呢?这一切不得而知,但“滕王画蝶”的典故却频频出现在后世草虫题材作品一旁的题画诗中,成了寄情自然的美好志趣的象征。正如(传)宋代赵昌的《写生蛱蝶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旁便有元代书家冯子振题咏的诗句:“蚱蜢青青舴艋扶,草间消息未能无。尺绡何限春风意,约略滕王蛱蝶图。”此外,《唐朝名画录》中还记载了江都王善画雀蝉、6同注4。周昉曾绘有《捕蝶图》7《唐朝名画录》“神品中一人·周昉”,第5 页。等事宜,可见唐朝善画草虫的画家数量更胜前朝。遗憾的是,上文所述的唐代几位画家并没有相关作品传世,画史中所提及的作品我们亦不得见。但唐代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观鸟捕蝉图》(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为我们了解唐代有关草虫的绘画提供了一些思路,画面左侧有一位侍女,正仰头观看飞鸟捕蝉的场景,蝉于树干之上,极为简略,可见此时画面中的蝉与鸟均作为人物的陪衬,并未得到画家着重的刻画,它们仅仅是画家用来展现人物故事的道具。

后世画家在对草虫进行描绘时,所涉猎的草虫种类逐渐增多,除却上文提到的蜜蜂、蝉、蛱蝶外,螳螂、蜻蜓、蝈蝈等也极为常见,五代黄筌所作的《写生珍禽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便细致描绘了蛐蛐、天牛、蝉、蜜蜂、蚂蚱等九种不同的草虫,对比上文提及的唐代《观鸟捕蝉图》,五代时期的画家已经开始注重对于草虫结构与造型的精准把握。

在宋人格物精神的引领下,加之南宋小景画的流行,画家们对于草虫的描绘更为普遍,他们开始了对草虫极为细致的观察和写生。宋代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中有记:

曾云巢无疑工画草虫,年迈愈精。余尝问其有所传乎?无疑笑曰:是岂有法可传哉!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笔之际,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此与造化生物之机缄,盖无以异,岂有可传之法哉!8[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景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第865册,第304—305页。

这则资料生动展现了宋人是如何观察与写生草虫的,他们先是将草虫捉来仔细观察其结构样貌,昼夜不倦,但又担心不能全其神气,故将其放归于草地间,再继续观察,从而写就草虫的形与神,使之成为画卷中的点睛之笔。这则趣闻背后彰显着宋人的格物精神,而其中所介绍的观察与写生之法也被后世画家奉为圭臬,宋朝李澄叟于《画说》中记:

夫画花竹翎毛者,正当浸润笼养飞放之徒。叫虫,问养叫虫者;斗虫,问养斗虫者,或棚头之人求之。鸷禽须问养鸷者求之,正当各从其类。又解系自有体法,岂可一毫之差也。9[宋]李澄叟,《画说》,载《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四,景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第819 册,第428—429 页。

这则文献中的内涵要义,大抵与《鹤林玉露》中相似。谈及宋代画家对于草虫的刻画,不得不提及(传)赵倡的《写生蛱蝶图》,其中描绘了三只蝴蝶及一只蝈蝈,三只蝴蝶各状其貌,造型、色彩均不同,应是三个不同的品种。首先,画家对于蝴蝶及蝈蝈的结构、造型、色彩的细腻刻画必定得益于其长期的观察与写生;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画家通过在自然中的观察和写生后,企图赋予画面一定的空间感,这种空间感不仅来自画家对于画面构图及空间的把握,例如运用留白之法等等,还来自画家对草虫动态的描绘:例如画家在描绘花丛间翩翩飞舞的蝴蝶时,都会于画面中为它们留出合理的运动空间;再比如描绘草丛中似有前进之势的蝈蝈时,画家也会在其运动路径上给以空间的留白,以无限地贴合自然之景。这一方法被宋人广泛利用,宋人善于在画面中描绘草虫的各种动态:待飞时、被捕捉时、起跳时等等,一定的空间留白不仅让草虫的动态更加合乎情理,更使得画面生机盎然。正如《写生蛱蝶图》中,翩翩飞舞的蝴蝶似乎可以飞去画面以外的地方,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从技法上看,宋人笔下的草虫以勾勒赋色居多,到了明清时期,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艺术家们开始尝试以水墨写意的画法去描绘草虫,于是草虫在画中的呈现方式便更为多样了。再至近代,齐白石先生对于草虫的描绘直追宋法,将对自然的观察与写生运用于自己的画面中。他在《白石老人自述》中提道:

那时(1931年)令弟仲葛、仲麦,还不到二十岁。暑假放假,常常陪伴着我,活泼可爱。我看他们扑蝴蝶、捉蜻蜓,扑捉到了,都给我作了绘画的标本。清晨和傍晚,又同他们观察草丛中虫豸跳跃,池塘里鱼虾游动,种种姿态,也都成我笔下资料。10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第115 页。

这段资料所记载的,实则与前文宋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写生有异曲同工之妙,近人皆熟知白石老人笔下的草虫世界,将其所绘的瓜果鱼虫看作是对平淡生活最真实质朴的描绘,大俗大雅间令人折服,世人也喜为他的作品安上“雅俗共赏”的名号。单从对于草虫的描绘来看,古人似乎有不同的见解,宋人认为,画家画草虫,是同诗人赋诗一般的风雅之事。

北宋《宣和画谱》中,作者将有关草虫题材绘画的专门记载附在了书末(卷二十·蔬果·药品草虫附)蔬果一卷后。的确,草虫题材的绘画在画史中并非单独的画科,它总是依附于花鸟画而存在,画家们对于草虫的描绘也大多出现在花鸟画中。《宣和画谱》卷二十“蔬果叙论”中有言:

诗人多识草木鱼虫之性,而画者其所以豪夺造化,思入妙微,亦诗人之作也。若草虫者,凡见诸诗人之比兴,故因附于此。11《宣和画谱》卷二十“蔬果叙论”,第412 页。

从这则资料中我们可知,在宋人的眼中,画家对于草虫的描绘,正如诗人运用于诗中的比兴。诗人善将自己对于自然万物细腻的观察和感性的体悟寄托在意趣盎然的诗句中,而画家正是以诗人的视角去构建画面,花草与小虫相伴,以草虫点睛画面,将自己对自然造化的理性观察和感性思考付诸笔端,使得画面生动有趣,平添生机与诗意。《宣和画谱》中还有一则对南朝画家顾野王的记载,书中道:“画草虫尤工。多识草木虫鱼之性,诗人之事,画亦野王无声诗也。”12《宣和画谱》卷二十“蔬果(药品草虫附)·顾野王”,第414 页。对于顾野王所绘的草虫题材作品,作者将其比作“无声之诗”,可见宋人对草虫类绘画的评价与认识盖与前文一致。

那么宋人为何对草虫类绘画有如此的评价呢?唐宋诗人的诸多词句中,花鸟鱼虫确是常常出现的物象。唐代刘方平诗中的春夜,有“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宋代杨万里诗中的炎炎夏日,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唐代杜牧诗中的秋夜,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代杜甫年迈时,春日里下朝归来,江边醉饮,眼见亦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人对于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腻,并有着他们独到的见解,他们在描绘四时之景或眼前之境时,大多选择描绘四时之中的花草鱼虫,以凸显出诗中相应环境与相应季节的特点,这亦是大自然四季轮回的生机之所在。草木花卉是彰显季节特征的静态物象,而伴随其间的或聒噪,或跳跃的小虫们便是动态物象,诗人们便准确地抓住了这些物象的特点,才使得诗句所描绘出的景象更为生动,所流露的情思也更加深入人心。到此,再反思之宋人《宣和画谱》中对于草虫题材绘画的评价,称之为“无声之诗”便极容易理解了。如果说诗句是诗人们用文字语言勾勒的画面,那么以草虫这一物象入画,便是画家们用线条和色彩作出的无声之诗了。白石老人于其《工笔草虫册》中所题诗文恰能总结此意:

从师少小学雕虫,弃凿挥毫习画虫。

莫道野虫皆俗陋,虫入藤溪是雅君。

春虫绕卉添春意,夏日虫鸣觉夏浓。

唧唧秋虫知多少,冬虫藏在本草中。13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卷十“工笔草虫册题记”,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80 页。

白石老人深谙草虫类绘画之精要,对于吾辈画虫,亦颇有助力。由此,吾辈再将草虫入画,不仅应继承宋人写生格物之精神,准确把握草虫的结构与造型,还应对草虫的动态、画面的空间布局给予关注,对于笔墨一味地戏谑玩弄毫无意义,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境真切地表达、塑造于画面之上才是要义。读罢此诗,心中粲然,乍听到窗外春虫窸窣,正是万物复苏之际……

猜你喜欢

画谱草虫蛱蝶
草虫小品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论晚明书籍的设计与审美
——以《诗馀画谱》为例
《宣和画谱》由宋入元传播考①
猫蛱蝶和黑脉蛱蝶
金堇蛱蝶
草虫的画法(八)
草虫的画法(五)
《历代画谱类编》
钱松喦《南瓜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