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住诗意、情感与哲思
——张作梗组章《春意料理》 浅读

2023-08-22杨晓澜

散文诗 2023年9期
关键词:界碑春意哲思

◎杨晓澜

因做编辑的缘故, 时常和作家、 读者聊天, 大家纷纷感慨,现在的文学作品好像少了许多味道, 小说文学性不足, 散文缺乏真诚, 诗歌已是回车键、 随意分行的句子, 没了诗意、 情感、 意境, 更缺乏深度思考、 生命意识、 人文精神。 诗歌自来有“文学的王冠” 之说, 可诗人为什么在当下被不断边缘化, 被误解与调侃? 中国唐诗宋词的诗词传统哪里去了? 值得思考。 所幸的是,张作梗的近作《春意料理》 让人看到了部分写诗者的坚守和努力。

《春意料理》 是一组散文诗, 它兼具诗的精练、 意蕴及散文的情感、 节奏。 目前, 散文诗的尴尬在于有的太散文化, 毫无诗意; 有的过于规矩, 没了散文诗的自由度; 有的佶屈聱牙, 故作深沉。 而《春意料理》 注重探寻生命悠远之处, 并以丰富的想象、多维的视角、 饱满的情绪, 留住了散文诗的诗意、 情感与哲思。

其一, 诗意。 诗意是散文诗的最核心属性。 散文诗最先是诗,有了诗的器皿, 别的属性才能源源不断地注入器皿之中。 一章散文诗若无诗意, 便味同嚼蜡, 干巴生硬, 如炎炎夏日走在沙漠,毫无生气。 《春意料理》 诗意弥漫, 不少句子灵气十足, 读其中的诗歌、 词句, 仿佛走进一场弥天大雾, 沉浸在诗意的雾气之中,不能自拔, 缓缓不知归路。 同题诗《春日料理》 描绘“南瓜花是一个漫溢的小池塘”, 将南瓜花比作小池塘, 多么鲜活贴切; 雨水滴滴答答, 慢慢从花心流出, 像池塘水一点点漫溢, 声音、 画面、意境, 只一句便跃然纸上。 “水龙头拧干钟声。 听觉短路”, 可谓以动制动, 让人联想: 是水龙头被关掉, 水声让耳朵短路, 还是打开水龙头, 哗哗的流水声掩盖住了寺庙或人生之路的钟声? 诗人坐在窗前, 听鸽子、 看瓜藤、 观流水、 吃料理, 任“雨下成一种时尚的休闲理由和方式”, 徒留一颗诗心在笔头。 《边界》 中,浮动的湖水成为界碑, 雀鸟不鸣叫时, “像群山沉默的回声”, 将成群的雀鸟与群山作对比, 小鸟与大山已无边界, 鸟的动与山的静已无边界, 水的柔软与界碑的硬已无边界, 拆除一个一个界碑, 但湖水般的界碑依然奔涌而来, 诗的意象、 气息、 穿透力扑面而来。 《雨水集》 一组30 篇, 整体阅读就像看一场淅淅沥沥、密密麻麻的雨, 雨水的音质、 调性、 形式、 景致, 一滴滴下到读者心里。 这组诗里有很多佳句, “雨水发芽, 有如声音的种子”,诗人将雨水的声音比作种子的发芽, 有时不易察觉, 轻微、 静谧, 且雨水也可以发芽, 这种发芽的气韵, 像声音的源头、 声音的种子, 一切声音都源于此, 仅此一句, 就写出了整个大地醒来的声音。 “雨, 祈求你下成一座桥吧。 要不然, 下成一座寺庙也行”, 在诗人眼中, 雨可以成为渡人的桥、 渡人的寺庙, 可以通往彼岸, 可以成为信仰, 这是一种博大、 悲悯、 理想的诗意。

其二, 情感。 谈到情感, 有人会问, 谁写作没有情感? 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但在阅读很多诗歌时, 却不得不感慨常识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当下, 不少诗歌强作愁绪、 无病呻吟, 看起来“满纸辛酸泪”, 其实做作、 虚假、 空荡。 修辞立其诚, 诗贵在动人。 一首诗有了饱满、 丰沛、 真诚的情感, 才有了骨头、 血液,才引人共鸣、 久久难忘。 张作梗的诗是真挚的, 开阔的, 来自热血胸腔和灵魂深处, 去往山川大地、 人文自然、 日常生活和社会百态。 《石头——谒古罗马哈德良离宫》 里, 诗人致敬一千多年时间过去、 宫殿毁灭, 但依然坚守地下、 用肩膀支撑历史王国的花岗岩石头, 站在这些沉默、 坚实的石头上, 诗人不再依靠向导、解说, 而是用手一一触摸, 进入隐匿暗道, 用情感受千年不腐的石头的忠诚、 担当、 不屈和伟力。 《雨水集》 里, 诗人情感奔泻如瀑, 一往而深, 每一章, 每一句, 都发自诗人内心, 流向读者心头。 诗人已经成了雨的代言者, 世界变化、 人生轮回、 喜怒哀乐、 历史文化, 都和雨有关。 多年前去世的人, 可以在雨水中复活; 低头穿过雨水之门, 我们可以领受神的祝福: “在不可能完成奇迹的地方, 雨水会助一臂之力”; 雨声可作画, 雨布可作镜; 雨水可掩饰悲伤, 又可找回“我们滚着铁环的童年”。 雨是“跨越种族、 肤色、 文化、 宗教伦理的”, 正如作者的悲悯、 博爱之心。《星空颂》 涂满诗人对星空的希冀, 《甬道与栈桥》 讲述诗人对青春时光的怀念, 《无差别》 展现诗人对大变革时代世界不确定性的担忧。 诗人一枝一叶总关情, 但又不停留于写景抒情, 而是深入生命肌理、 心灵镜像、 内核本质, 达到万事万物和心灵深处的同频共振, 用带着血泪的情感、 刚柔并济的情绪、 无比热爱的情趣,写出了诗歌和人性的千般滋味。

其三, 哲思。 哲思彰显诗人和诗歌的高度。 一章散文诗没有背后的意义、 深刻的思考、 人文的向度, 即使有再好的诗意和情境, 也 “矮了三分”。 张作梗的散文诗是厚重、 开阔、 深刻的,《春意料理》 这一组, 题材涉猎广泛, 信息量大, 多声部交织, 多角度思考, 显示出极致的睿智思考和从容的理性表达。 《星空颂》现实和虚拟交杂, 诗人直面俗世的星空, 有偏头痛、 大地裂变、泥与丸、 冰与火。 生活的真相是复杂的, 但无论如何, 这些疼痛、混沌之上, 必将有 “冥想的星空”, 必将有 “神力在闪耀”, 只是, 考验人类的是我们如何来寻求这种平衡。 《锂电池》 是以小见大的典型,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着手, 用锐利、 形象、 冷峻的词句,将锂电池身心分离的处境精准刻画。 锂电池的人生多么不可控,随时被人拿走、 被人改装、 被人铺设, 由物及人, 在世间, 又有多少人如同锂电池般地活着, 甚至还不如它。 徒有皮囊, 行尸走肉, 有的自知, 依然强作欢笑; 有的浑浑噩噩, 一生空无。 《观一部二战片》 照见诗人的敏锐眼光和独特洞察, 没有得到春天的允许, 七星瓢虫的领地就被入侵, 战争打破了自然律法, 更让幼小的孩子直接失去童年, 滑进纪念日。 大地被清场, 风筝被击落,猫头鹰哭泣, 春天像墓园, 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凉。 《盲光》 《流传》 《无差别》 等诗章, 也满怀对自我、 人世、 未来的解构, 诗人用或明亮或黢黑的视野抵达精神的高度。

猜你喜欢

界碑春意哲思
哲思小品
MADE IN CHINA
哲思小品
拾一抹春意,书一笺花事
春意客厅
在渝黔界碑
精神成长的10块界碑(3)
春意
精神成长的10块界碑(1)
精神成长的10块界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