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让乡村振兴更有质量

2023-08-20杨果

当代党员 2023年16期
关键词:信用农产品数字化

杨果

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规划,要求通过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转变农业市场经营模式,从而带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跃升,多维度、更广泛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重庆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20年重庆市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达40.3%,2021年达43.3%,高于全国同期37.9%、39.1%的发展总体水平,位于西部地区前列。

但是,与浙江等先行省份相比,重庆数字乡村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面临着新的发展压力。首先,新形势下乡村经济缺乏新产业支撑。受资金、人力、技术等因素制约,重庆乡村产业发展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提质增效面临的困难较多,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等环节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次,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缺乏新手段支撑。现有村干部存在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与数字乡村发展相适应的带头人较为缺乏。再次,农业农村大数据整合缺乏新基建支撑。重庆覆盖全域、服务城乡、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基础体系虽已基本形成,但农业农村大数据利用重平台建设、轻数据治理,跨行业、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不足,缺乏服务农民、农村、农业的综合性应用场景。

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乡村振兴更有质量,要突出数字赋能共同富裕,加快数字化思维、认知、技术在广大乡村的运用普及,撬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系统变革,通过场景打造和要素集成着力提升数字乡村发展质量。

以产业数字化为牵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乡村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建立与市场供需相匹配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对农产品消费趋势数据挖掘,精准安排农业生产经营。鼓励使用环境气候、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农机智能调度等技术与系统,推动生产智能化、加工自动化、管理标准化,以数字化指导生产、服务决策。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网络,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于一体的数据监测系统,推进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强镇建设,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建设农村物流配送监测中心。以涉农信息资源地图为基础,汇聚各级相关数据资源,建设农村农产品配送中心、冷链运输、冷库储藏、产地预处理等流通基础设施,推动乡镇农贸市场,区县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壮大,完善农产品加工、流通、物流、配送企业等农村物流配送重点领域数据资源图层,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实现分层展现和动态管理,为经营、流通、管理提供可追踪、可查询、可分析、可决策、可调度的“智慧地图”,推动农村物流配送资源合理配置。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新业态。充分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优势,联合抖音、京东等线上平台,大力发展融合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服务经济,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探索“飞地抱团”“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发展模式,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生产类、服务类、资源类等各类经营主体,带动广大小农户共同发展,实现同走振兴路、同谋共富经。

以数字乡村治理为手段,强化组织化经营能力建设

建立综合性农业服务平台。依托“渝快办”平台打造“渝农通”特色应用,整合现有各类涉农服务平台资源,建立镇级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终端,完善功能配置,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包括现代产业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农村产权交易、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及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数字化服务。

构建数字农业农村人才技能培训体系。在广大农村普及互联网知识和信息化基础技能,切实提高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搭建农村区域智能化培训系统,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培训体系;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和益农信息社信息员培训等活动,持续推进网络直播等“新农具”应用的技能培训;鼓励各类企业和服务机构建立专业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面向农业农村人才开展市场化专业培训。

建立农户信用体系。围绕“人—地—钱—事”,完善涉农主体信用档案,绘制农业信用可视化地图;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配性金融产品,开发信用预警、信用报告、信贷白名单等信用产品;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农村新型监管机制;建立信用评价标准,探索开展“信用积分”等道德评议和信用评价方式,优化乡村信用环境,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以新基建为支撑,夯实乡村全面数字化转型基础

加快完善乡村新基建体系。实施一批乡村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推动城乡同步规划建设千兆光网、5G網络、移动物联网;推动城乡同网同速,加快实现行政村4G和光纤全覆盖,基本实现重点乡镇5G全覆盖,农村接入速率达100M以上;加强国家和市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大力发展县域数字经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巴渝乡村大脑”。统筹云、数、智、网、图等要素,推动建设统一的涉农公共数据、公共算法等平台,建立乡村地理信息多维立体“一张图”;强化农业农村基础数据采集和现有资源汇聚,编制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通过与自然资源规划、气象、水利等市级部门开展数据交换合作等方式,形成涉农地理空间、气象、水资源等农业资源大数据;推动“乡村大脑”应用,加快巩固农资监管、农产品流通、集体经济监管等领域应用场景的统筹建设。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农村研究所所长、重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信用农产品数字化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