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出创造性张力

2023-08-20本刊编辑部

当代党员 2023年16期
关键词:永川企业

本刊编辑部

7月27日,重庆市委召开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这是本年度的第二次“一把手例会”,也是一次半年总结会。

承压前行,殊为不易。今年上半年重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45.95亿元,同比增长4.6%。全市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发展动能持续转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平安建设成效明显。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运行还存在短板弱项,仍需保持爬坡上坎的定力。

三季度是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的关键期、攻坚期。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各区县、各部门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全力攻坚三季度。

“下半场”加油猛冲,呼唤实干精神。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务实进取,吸取经验教训,坚持党建统领,以实际行动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

“靶向招商”,助力产业“强筋壮骨”

挖掘机轰鸣作响、渣土车来回穿梭、工人忙碌不停……7月底,位于重庆高新区的奥松半导体8英寸MEMS特色芯片IDM产业基地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火热景象。

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于今年2月落户重庆高新区,包含8英寸CMOS+MEMS特色传感器芯片量产线、8英寸MEMS特色晶圆快速研发线等建设项目,技术能力覆盖CMOS+MEMS特色工艺,可实现各类MEMS传感器产品的研发和批量生产。

“我们很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奥松电子相关负责人说,项目建成后,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轨道交通、医疗健康、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供应链提供有力保障。

招商引资工作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市委经济工作会指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着力重点,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重庆高新区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印发《重庆高新区开展专班制招商工作方案(试行)》,新组建6个重点招商专班9个专项工作组,瞄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核心器件、数智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招大引强、招新引高。

“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多部门协作。”高技术服务专班软件信息组组长张海称,专班制可以整合全区的招商资源,调动各部门的力量,聚焦项目准入研判、谈判落地和建设投产,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重庆高新区还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如推出建设项目“分阶段分期办理施工许可”“一企一专员”等创新试点,推进“一业一证”智慧审批改革,深化拓展“三评合一”融合审批、同类项目“打包”环评等。今年以来,有16个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

永川区放大特色优势,突出招商重点,着力打造“2515”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产业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升级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摩托车、消费品、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做精做优纸及纸制品、智能家居、医疗器械、元宇宙等15个高成长性细分集群,上半年引进43个市外优质项目,正式合同额达436亿元。

总投资10亿元、来自浙江省的台州市路商蔚来资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汽摩减震系列、电动车整车及配套生产项目,就是永川区引进的优质项目之一。

从路商集团初次到永川考察到“拍板”决定落户,前后不过10天时间。

“以商招商。”永川高新区管委会招商三部负责人王幻之道出背后原因,“永川汽摩产业链为路商集团铺就了一张网,令其‘一网情深。”

原来,在永川考察期间,路商集团了解到永川汽车摩托车产业链“兵强马壮”:以长城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在永川发展迅猛,这里还拥有100余家配套企业,发动机、变速器、车身、底盘、电子电器五大核心关键零部件齐聚;雅迪摩托车落户后,永川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新能源摩托车集聚地,目前相关配套企业共计30余家。此外,永川还是全国首个实现全域开放的自动驾驶示范城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永川区智能网联汽車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永川区低速无人化功能车测试运营管理试行办法》等法规政策。

“路商集团不远千里从沿海台州赴内陆永川投资,很大程度上是受产业链的牵引,我们坚信永川将是路商集团完善全国智造产业基地的下一站。”路商集团董事局主席应文斌称。

金融活水,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公司流动资金需求不断增长。得益于金融党建‘三网融合机制,詹经理第一时间为我们匹配了‘银税通产品,发放贷款100万元,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重庆润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他口中的“詹经理”正是华夏银行重庆江北支行的客户经理詹拓,也是江北区华新街街道社区金融网格员。

银行职工“化身”金融网格员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其背后是江北区和重庆银保监局携手开展的金融党建“三网融合”专项行动。

4月以来,江北区、重庆银保监局联合首批选定的12家银行保险业机构进行试点,分别“一对一”结对联系江北区12个镇街,并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对应支行(支公司)、服务网点、金融服务人员编入对应社区基层治理网格。

“我们能快速了解企业需求,并为之匹配合适的金融产品。”詹拓称。

在首批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2家银行保险业机构又先后加入。目前,普惠金融服务已经全覆盖嵌入江北132个村(社区)、725个网格,“15分钟金融服务圈”基本建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如何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帮助经营主体更好地获取金融服务,是让金融之水“活”起来的关键。

为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江北区聚焦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持续招引外资银行、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等优质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供给。今年上半年,江北区新引进8个优质项目,落地总规模200亿元的中新互联互通母基金。

在璧山区,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护航实体经济行稳致远,区委、区政府先后组建工业企业流动性信用贷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个体工商户信用便捷贷等“八大资金池”,出台了《重庆市璧山区中小微企业流动性信用贷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重庆思普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八大资金池”的受益企业之一。

这是一家为整车制造商提供配套产品的企业,客户包括奔驰、大众、长安等车企。

2021年,得益于重庆农商行璧山支行、三峡银行璧山支行两笔共计1760万元的融资信用贷,该企业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在当年就实现了1.6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73.9%,利润也同比增长286.9%,达686.5万元,去年更是实现营收2.19亿元,今年有望达3.27亿元。

“‘八大资金池各具特色,又互为补充,是我们探索项目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的有力举措。”璧山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称,比如申办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辖区入库科技型企业目录的企业可以在线填报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数据,合作银行收到信息后,将以系统自动生成的知识价值授信额度为基础,确定企业的信贷额度。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八大资金池”已累计支持企业1142家,帮助企业获得贷款1386笔,贷款金额共计约69.52亿元。

“数字变革”,激活发展新动能

来到位于长寿高新区的小康动力总装智能工厂,“整洁、有序、高效”是这里的主旋律:明亮的车间内,各种机械手臂上下翻转,物料运送机器人来回穿梭,忙碌地工作着……不仅生产车间变得更加智能,工厂的生产线也被装上了“数字”的大脑。

“例如一台发动机从零部件到总成,大约要经历148道工序,产生约1万个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产品上的读写码,被实时采集到每个工位屏幕后端的信息化平台中。信息管理系统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从而更科学合理指导生产。”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举例道。

数据统计,通过这些智能化设备和数据信息化平台,车间从原来每月产出1700件产品提升至1.9万件,生产线效率提升率达1018%,不合格率下降89.3%。

作为老工业基地,加快转型升级,是长寿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必然选择。

为此,长寿区提出打造“中国西部数谷”,以数字“关键变量”撬动发展“最大增量”。其中的路径之一,就是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智转数改”,打造出一大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数字赋能产业升级。

产值超300亿元的重庆钢铁,曾经是乌烟瘴气、粉尘漫天的“厚笨重”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今推进数字化变革,迅速蝶变为“专精特”的行业链主企业。工人师傅只需守在中控室的大屏幕前,就能利用AI算法智能系统,轻松从云端对加热炉温进行精准控制。

今年上半年,长寿累计推进智转数改项目165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7亿元、同比增长6.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经济增长实现半年红。

数字重庆建设是迈向现代化的全新探索,是适应引领现代化的必答题,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探索如何推进实现变革重塑、数字赋能、整体智治、量化闭环。

今年3月,由中国信息协会举办的“2023年数字城市论坛”发布了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云阳县“云上营商环境数字化治理平臺”成功获选“2022—2023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这是云阳县以“用数据记录现象、用数据透视规律、用数据完善治理”的数字化治理逻辑,通过深入调研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等13个一级指标办事场景,系统梳理核心业务,逐级解构业务单元形成的数字化治理平台。

通过该治理平台,可以实现数据自动比对、智能分析,以及从数据的实时汇聚到指标变化的动态展示,对营商环境相关环节、耗时、成本等优劣数据一目了然,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作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推动云阳经济社会发展。

县域经济连着城市和农村,场景丰富,是自下而上数字化应用“最佳靶场”。

云阳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机制,还推出10余个“云上+”系列产品:在全市率先推出的“水电气联办一件事”,让过户平均时间缩短到5分钟;“云上·企业·家”平台,为10余万企业和212条政策画像,实现了政策工具箱主动找企业;“云阳家门口就业”平台让企业和求职者不出家门即可双向匹配。

“上半年疏通‘多跨疑难问题116个,文件同比减少14%、会议同比减少13%。”在重庆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上,云阳县用一组数据再次印证了技术提能带来的效益提升。

“亩均论英雄”,逼出土地含金量

3月8日,江津区2022年度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分级评价结果出炉。重庆三峡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评分从3年前的51.09分提升到97.52分,企业等级也得到提升。

“这只是江津‘亩均论英雄实践的一个缩影。”江津区负责人称。

“亩均”是一个农业领域的术语,代表着农产品的产量、种植业的效益。“亩均效益”强调总产量,更强调单位产出,其本质是以最小的资源要素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江津以单位用地产值、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用地投资额等6个集约发展指标为基础,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单独供地投产满3年未升规企业共697家开展分级评价,90分以上为A级完全履约企业、80—89分为B级履约企业、60至79分为C级基本履约企业、30至59分为D级未完全履约企业、29分以下为E级未履约企业。

“针对优质高效企业,我们会给予政策和空间保障优先支持,鼓励他们增资扩产、创新研发;针对落后低效企业,则实行‘一企一策提升服务,通过二次改造升级、二次招商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和资产。”该负责人称。

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转变发展逻辑的“信号灯”。不少企业主动实施技术改进、加大研发投入、节约土地资源,以适应新的评价机制。

三峡电缆公司位于珞璜工业园区,是一家制造、销售电线电缆的大型企业。3年前,因其6.8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租给其他企业作仓储用地,拉低了公司整体用地产值和税收,经济贡献较低。

“一方面我们投入资金,加大研发力度;另一方面,珞璜工业园区派驻工作人员‘一对一为我们开展服务,帮助公司成功引进新的生产项目,产值大幅增长。”看着曾经排名靠后的公司正一步步提升,董事长何金存感慨万千。

据统计,实施分级评价工作以来,江津区185家企业实现了提分提级,28家D、E级企业有序退出市场,累计利用低效用地2072亩;62家企业引入147个工业项目消化闲置厂房59.48万平方米,新增产值68.4亿元。

土地资源是稀缺资源,特别是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把有限的资源和空间集中到优质项目中,是探索“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应有之意。

7月27日,在位于垫江高新区澄溪组团的重庆国瑞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内,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批量生产“YJ板”。和普通的楼承板相比,“YJ板”在混凝土底模中植入了钢筋桁架,使一体化成型安装更方便。

2020年落户垫江县的重庆国瑞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是垫江为推动建筑产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绿色环保技术融合发展,带动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建筑产业链采取有利举措的样本之一。

“传统建筑业面临着高消耗、高污染的难题,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垫江县相关负责人说,为加快推进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垫江还引进重庆渝建实业投资50亿元,打造集预制构件设计、生产、安装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重庆渝建已形成智能化、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集群,年产新型钢混组合结构部品部件30万吨,可覆盖约400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

同时,为了让土地效益实现最大化,垫江强化结果运用,出台了《垫江县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试行)》,聚焦亩均产值、税收、投资等主要指标,综合企业行业地位智能化水平、研发创新、品牌建设、安全环保、诚信履约等情况,从多个维度对引入的装配式建筑企业精准画像,并按照“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给政策、给资金,实施分类帮扶。

今年上半年,垫江县实现GDP同比增长5%,工业投资总量居渝东北第一,工业税收同比增长76.4%,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亩均产值535.9万元、提升37.1万元,亩均税收同比增长57.2%。

立足优势,探索强县富民新路子

盛夏清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八龙村。

层层叠叠的椭圆形绿叶浮于水面,秦大明和村民一起穿着水裤,俯下身子,拨开浮叶,找寻着水下二三十厘米处的莼菜卷叶和芽头。

“我们要寻找的,是尚未露出水面那片芽状的嫩叶。”秦大明拨开水面的莼菜叶,小心地摘下挂着饱满胶质的莼菜嫩芽,“这些都是我们致富的‘金叶子!”

村民采摘后的莼菜,会由石柱县八龙莼工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当日统一收购。

“八龙莼工坊是八龙村村级自主品牌,集漂洗、杀青、保鲜、分级包装于一体,由村集体集合多方资源打造。”八龙村党支部书记陈云称,在7月14日举办的“石柱·冷水第八届莼菜产业发展大会”上,八龙莼工坊公司成功签订了总价值1056万元的莼菜订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石柱位于武陵山脉深处。绿色,是这里最醒目的发展底色——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6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9天。

近年来,石柱立足自身特色,始终突出绿色发展导向,加快生态价值转换,大力发展以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以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以莼菜为代表的生态果蔬“三色”经济,同时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10万余农民在家门口端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59岁的华溪村村民花仁叔在家乡经营着一家名为“有一家”的农家乐,“空闲时候我就到村集体的产业基地务工,旺季就在家经营农家乐,争取把农家乐生意越做越好。”

今年上半年,石柱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增速排全市第三位。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农村电商为发展定位,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7月31日,毗邻渝黔交界处的洪安镇平马社区的电商公司内,一台打印机正不断地吐出快递单。

“这些通过电商平臺购买‘秀山毛尖的订单来自天南地北,其中有不少是回头客。”平马社区第一书记董秀义高兴地说,“电商为我们拓宽了销售渠道,大家对茶叶产业的发展更有盼头了。”

自2021年8月,平马社区成立电商企业销售当地农产品以来,茶叶销售额由2021年的2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000多万元,茶树种植面积也从600多亩增加到2700余亩,茶叶就地初加工能力大大增强,平马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0%左右,由原来的“空心社区”变为渝黔两地有名的“茶叶社区”。

近年来,秀山不断强化电商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产业对电商的支撑作用,推动产品开发从做精农产品向做强工业品深化,全力做大通道产业链。

在促进农特产品规模化生产方面,秀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0余户、龙头企业161家,发展“一药两茶”100万亩,打造网货基地2000余个,建成在地加工厂150余个;在促进加工制造集群化发展方面,以秀山高新区为载体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打造“235”制造业集群;在促进市场销售多元化扩张方面,以电子商务为链接推动传统企业抢订单拓市场,进出口总额增长62.2%。

今年上半年,秀山电商交易突破100亿元,销售农特产品近9亿元,快递上行量达1574.4万件,新增市场主体1.43万户,总量达5.8万户。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物流枢纽,推动‘秀山制造走出国门、通达东盟。”秀山县相关负责人称。

猜你喜欢

永川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全力以赴 永川区中医院开启“防控+”模式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