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龙村:智慧园挂满富裕果

2023-08-20陈骅丁毅

当代党员 2023年16期
关键词:青龙水肥柑橘

陈骅 丁毅

7月21日,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数千亩数字化果园里果树郁郁葱葱,技术人员启动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后,5万株柑橘树的根部齐齐被晶莹的水珠浸润。

“只需轻轻一点鼠标,成片的柑橘树就能同时‘喝上水。”在果园山坡下的办公楼里,讲解员邹雪正通过三维数字地图,向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68名果园工作者展示青龙村的数字化种植养护手段。

短短5年时间,青龙村从整村土地宜机化改造开始,结合数字化手段,建成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带动当地村民亩均增收1万余元。

耕种自动化

青龙村产业发展的改变,是从自动化农机开上田间地头开始的。

青龙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村,过去田地分散,“巴掌地”较多,耕作条件差,大量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撂荒严重。

为找到一条适合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青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志带领全村找到了制约青龙村发展的两大问题:土地分散、劳动力缺少。

2018年1月,青龙村抓住渝北区在大盛镇至统景镇公路沿线建设柑橘产业带的契机,开始进行整村土地宜机化改造。通过合并碎片化耕地,让陡坡变缓坡、小田变大田,同时挖沟起垄,修建机耕道,让可耕种土地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2350亩。

土地平整了,种什么得选好。经过多番走访和论证,黄志与村民想法一致,“就种咱最有经验的柑橘”。

为更好地运营柑橘产业,青龙村在当年就成立了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让全村517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并以80%的占股比例享受分红。

为了实现耕种自动化,青龙村组建了全市首个智能农机专业服务队,并购置了4台拖拉机、9台旋耕机、10台多功能运输机、6台履带自走式喷雾机、10台电动修枝剪等机具,全面实现机械化耕作和管护,同时还承接社会化服务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自动化农机开上田间地头,起垄、旋耕、播种、打药、铺膜等作业场景都不再耗时耗力,一块块“巴掌地”成了能够被充分利用的“黄金田”。

养护无人化

7月的青龙村热气升腾,连绵的山坡上,一排排果树整齐排列,碧绿的树叶在骄阳下泛着油光,乒乓球大小的果子挂满枝头。

树梢间,隐隐传来“嗡嗡”声。循声望去,两台大型植保无人机飞起,徘徊在果園上空,不时悬停着,向果树均匀喷洒营养液。

一根根细长的黑色管道沿着果树环绕,每棵树下分布4个滴头,水和肥料顺着管道滴灌至树根,让果树充分吸收营养、保持所需水分。

早在2018年,青龙村便安装了智慧物联网大数据和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让整片果园实现水肥管理精准化和高效化,既能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又能有效缓解夏季高温旱情。

罗光全就是负责操作该系统的技术人员之一。日常养护中,罗光全会在附近的灌溉房关注系统运行情况。他介绍,整个果园有4个灌溉房,同时运行作业,两个小时就可以将2350亩果园滴灌完毕。

“最近温度逐渐升高,我们的重点任务就是防止果树‘渴水,影响收成和品质。”黄志说,通过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能保证果树全天候水分充足,每亩果园能节约水电60%,节约人工成本80%,节省肥料15公斤。

在虫害防治上,果园也有“秘密武器”。

在树旁的小路上,一辆3D智慧对靶喷药机器人正转动着履带平稳前进,它不断挥舞着“雨刷”一样的手臂,将除虫药均匀、适量地喷洒到叶片上。

“给30亩柑橘喷洒农药,原本要6个工人工作一天。”黄志用一组数据进行了对比,“3D智慧对靶喷药机器人的作业效率是人工的10倍,4个小时就可以完成250亩至300亩柑橘地的虫害防治。”

不仅如此,使用精准的施药技术,还可以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通过对比实际生产,在做到有效防治虫害的前提下,柑橘产量预测精度能达到80%。

监测智能化

用数据指导生产,一个平台就能管理千亩果园,青龙村已经实现智能高效的管理。

来到青龙村便民服务中心一楼办公室,一块分辨率达5厘米地块级的三维数字地图清晰明了,种植规模、土壤环境、长势分析等作物生理数据,外部环境、智能农机等属性数据,都在这里汇聚。

“这就是我们运用5G+无人机、近地遥感、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打造的‘无人果园数字化管理云平台。”黄志介绍,整个果园目前布设了180台(套)数据采集设备,通过这些设备,环境监测、远程监控等功能模块可随时切换,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信息一览无余。

“比如通过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果园内的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环境、病虫害等数据信息,保证果园24小时被全面监测和全面感知。”黄志在大屏幕上将鼠标移至果树长势监测模型处,AI便自动整合分析数据,诊断每一棵果树的长势,并提供管护方案。

如今,围绕“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决策”这一主线,青龙村以“1+4”(一个数据中心,果园环境监测、精准管理、远程监控和智能农机四大功能)模式为架构,让果园管理实现3个转变:从“满地奔忙”向“人不下地”转变,从滥施乱用向精准滴灌转变,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转变。

一组数据也印证了数字化为青龙村产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截至目前,全村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80%,过程管理费用降低50%,一级果品率提高40%,果园亩均增收1万余元。

2020年至2022年,青龙村集体经济年均收益近200万元,农户年均分红超100万元。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返乡学技能、谋事业,昔日的“空壳村”一朝蝶变,成为宜居兴业的“重庆市市级生态村”。

“预计今年的收入至少增长三分之一。”聊起数字种植带来的变化,黄志脸上写满骄傲与自信,“我们还将着力推动果园经济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要求,扩展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青龙水肥柑橘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少林功夫拳(三)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小青龙说“角”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