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梳妆台村:智慧巡河护航绿水青山

2023-08-20龚毅

当代党员 2023年16期
关键词:梳妆台巡河稻虾

龚毅

炎炎夏日,永川区来苏镇梳妆台村临江河畔又迎来几个熟悉的身影——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叶昌伦和同事们在管辖的河道段巡检。

在一处小桥下,叶昌伦发现了几个饮料瓶和鱼饵包装。禁渔期结束后,前来钓鱼的游客越来越多,产生的垃圾也容易被遗弃在河道附近。

“以前我们都是用纸笔来写巡河日志,记录和存档都不方便,问题上报也不及时,现在用‘智慧河长App记录,效率提高不少。” 叶昌伦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智慧河长”App,将巡检结果上传至平台。

临江河是永川的母亲河,有六大水系、200多条河流,河库点多线长面广,管护难度大。

为护好一江春水,永川区创新推进河库网络化管理机制,通过打造“智慧河长”信息系统,成功融合“线上、线下”管理。

梳妆台村就是智慧巡河护河的典型代表。

河长履职“掌”上调度

退休工人陈增武住在梳妆台村的梁家湾院子。每天早晚,只要不下雨,他都要溜达到河边广场,看看沿河盛开的美人蕉、菖蒲和鸢尾。

和煦的阳光下,一朵朵明艳的花伴随着潺潺河水,慰藉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但在过去,这样的场景并不常见。

来苏镇共有6条溪流、6条河流、5座水庫、868口山坪塘和20余道拦河(溪)堤坝,水资源相当丰富,很多村民就凭着一湾河水做起了畜禽和水产养殖。

但传统养殖污染大、产量少、效益不佳,更重要的是破坏了村民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彼时,环绕梳妆台村的临江河脏乱腥臭,鱼虾几乎绝迹。

“临江河几乎成了臭水沟的代名词。眼见在家门口赚不到钱,年轻人便纷纷外出打工。”陈增武回忆道,“热闹的乡村逐渐变得冷清。”

河湖的治理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把河湖生态治理好,不仅能提升当地老百姓的幸福感,还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7年初,永川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紧紧围绕“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的总体思路,开展河库“三排”“三乱”“三率”等专项整治行动。与此同时,为了更高效智能地保护流域水环境,永川区委、区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规划构建了集PC端、移动App及大屏展示端三位一体的“智慧河长”信息系统。

“该系统综合应用了无人机、卫星遥感、5G、视频AI识别等技术,将水生态、水污染及水环境等相应要素集成到一张图上进行综合展示。”永川区“智慧河长”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游波称,“各级河长在现场收集到的数据、发现的问题,都能够放到一个平台进行分析。这让我们的调度更加智能,覆盖更加全面。”

2021年,“智慧河长”信息系统正式上线,梳妆台村迅速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智慧河长App操作起来很方便,只需要点开‘巡河,就能实时看到我们的位置,中途发现了问题随时拍照上传即可。”叶昌伦说。

河湖生态“云”上保护

8月初,永川持续降雨,河面漂浮物增多。

在一次巡河中,叶昌伦发现在荆竹河口的左岸,一丛净水植物倾倒在河水中,堵住了水里的高效充氧设备。

“这可能会造成充氧设备损坏。”叶昌伦心里一紧,赶紧通过“智慧河长”App将现场问题上报。几乎在他点击“提交”的同时,来苏镇河长办公室就收到了这条预警信息,立即安排清漂队前去清理,并联系设备供应方前往现场对充氧设备进行检修。

当天下午,净水植物倾倒问题就得到解决,充氧设备经检修后也完好无损,实现了“当天发现当天整改”的巡河问题闭环管理。

“‘智慧河长信息系统相当于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后台支持,因为问题发现得早,处理得快,影响就会更小,对水质监测也更好。”来苏镇河长办工作人员杨健介绍。

除了“专职网格员+镇村河长”的人防体系,来苏镇还建构起“AI监控+智能化截污井+潜表流湿地”的物防技防体系。

在梳妆台村荆竹河与临江河交汇处,一套AI视频设备于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摄像头,但通过这个摄像头,来苏镇可以实现对水面、岸线和设施的实时监控。

“比如非法捕捞、游泳、河面出现大量漂浮物等问题,这套设备都可以通过图像识别、行为分析,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发出警报。”杨健称,“我们可以通过后台实时交办,及时处理问题。”

截至目前,来苏镇各级河长及网格员通过“智慧河长”App巡查临江河5000余次,协调解决水污染问题300余个,临江河上游水质也稳定达到三类标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这样的乡村美景又从愿景走进了现实。

绿色发展实现新“丰”景

走进梳妆台村珠玉寺村民小组,挺拔翠绿的稻谷接连成片,一眼望不到头。

在稻田四周纵横交错的水沟里,50多岁的种养大户刘德超拉起沉在稻田水中的地笼查看情况,只见一只只体态丰盈、色泽鲜艳的小龙虾长势喜人。

“我们现在是一水两用,一稻三虾。第一季稻前虾,亩产近200公斤,这一季稻中虾的质量更漂亮。现在市场行情是供不应求,每天要接好多个采购电话,加上水稻的收入,年产值差不多接近1万元一亩。”算起今年的收成账,刘德超咧嘴笑着,开心得不得了。

刘德超的经历在当地颇有代表性。他在外打工20多年,年纪渐长后决定回乡创业,一开始选择了养殖泥鳅。

为更好地守护生态底色,刘德超关停了泥鳅场,走上稻虾综合种养这条绿色发展的路子,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虾双赢”的新“丰”景。

“只有水好,虾的品质才好,正是因为临江河的水质变好了,我们才有搞绿色发展、综合种养的信心。”刘德超说,他现在把一河好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了保证养虾的稻田水质达标,不但在稻田里种满了净化水质的虾草,每半个月还要送检一次水质,密切关注氨、氮、亚硝酸盐等数据是否超标。前不久,他还自购了一套检测水质的设备。

“今年我还扩大了流转土地的面积。现在我的稻虾种养基地已经达到600亩,还带动了周边100多户老百姓一起发展。”刘德超有些自豪。

智慧赋能正在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动力。为进一步助力稻虾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在梳妆台村投资近500万元,建设湿地、缓冲带拦截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实时监控设施设备,为稻虾种养基地绿色发展拓展生态空间。

如今,梳妆台村稻虾种养示范基地已超过3000亩,村民的收益由过去每亩地单纯种粮不到2000元,提高到了稻虾共生的6000元。

猜你喜欢

梳妆台巡河稻虾
河长智能巡河APP 系统设计与应用
露天梳妆台(大家拍世界)
2019年第一季稻虾行情报告新鲜出炉,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虾农们
出门前的准备
发展稻虾产业,重振鱼米之乡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稻虾共生高效种养关键技术
个人财产离婚时可以以共同财产抵偿吗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庄玉庭先负孙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