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诵读策略”运用摭谈

2023-08-17蒋丽萍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8期

蒋丽萍

熟读成诵是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能够欣赏其中精巧的表达,积累许多凝练优美的语句,并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文化自信得到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强化。

一、以诵读感受音韵美

古诗词往往具有鲜明的节奏以及和谐的音韵,适合学生诵读。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指导学生在划分节奏的基础上,掌握每句诗中平仄运用的规律,读出古诗词特有的韵律感。

如教学《江南》时,一年级的学生不需要掌握平仄的概念,只要知道哪个字怎么读就可以了。以第一句“江南可采莲”为例,“江南”两个字是平声字,要读长一些,“可”和“采”两个上声字要读得短而有转折,本句最后接的也是一个平声字,诵读时语调要缓而平,教师通过亲身示范,带领学生读出婉转悠扬的意味,避免一年级学生出现一字一顿读古诗的现象。

二、以诵读领悟语言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反复诵读、吟咏,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象,领悟语言表达的独特魅力。

《游园不值》一诗中最为神妙的表达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从“满园春色”看,园中的杏花应是千朵万朵争相斗艳,花丛中蜂飞蝶舞,而诗人对“关不住”结果的表述竟然只有“一枝红杏”,似乎太少了点,难以体现“满园春色”的繁花似锦。但也正是在“一枝”与“满园”形成的鲜明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期待与欣喜之情;而且“一枝”的“一”在句中读入声,在急促的音调中表达出意外和欣喜感,也把红杏枝头伸出墙外形成的画面表达得动感十足,诗句的语言美由此可见。

三、以诵读发现意境美

在古诗词中,诗人往往通过营造鲜明的意象来表达意境。诵读意境优美的古诗词,往往能让读者进入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流连忘返。因此,教师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进入、陶醉在作者创造的意境中,充分体验古诗词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在《清明》一诗中,诗人杜牧用看似平白如话的叙述语言,在诗中形成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悠远的意境也由此产生。在诵读具体诗句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第一句,“清明”在声音拉长、延展中能够感受眼前的一片春景,后面的叠字“纷纷”在拖长的读音中表达出雨势不小、乡村道路泥泞难行的感觉。第二句,“行人”声音拖长,“欲”是入声字需要读出十分痛苦的感觉;“断魂”二字,表达出诗人独自在雨中行走时触景伤情、乡愁浓得化不开。第三句,平仄相间感明显,读出诗人借酒消愁的迫切感。第四句,在“遥指”中读出距离上的不远不近之感,情感上读出诗人的无奈又不失望。這样的诵读能让读者感悟到《清明》一诗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四、以诵读体会情感美

诗人在古诗词中抒发感情,有的是借物抒情,有的是融情于景,有的是直抒胸臆。想体会古诗词中抒发的感情,最管用的方法还是诵读,在遵循诗歌语言特点的同时,借助节奏与韵律变化,体会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有第一快诗之称,全诗表达了诗人奔放热烈的欣喜之极的感情。诵读本诗的前半部分,能够真切感受诗人初闻官军胜利消息的万分惊喜,“涕泪满衣裳”,愁容消失殆尽,仿佛喜从天降,诗人用“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行为把大喜过望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诵读诗的后半部分,由诗人在手舞足蹈中作返乡的准备,到想象一路返乡转瞬即至的欢快,在“即从”“穿”“便下”“向”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表达中,读者的心随着作者一起飞奔起来。学生诵读这种快意当前、一泻千里的表达时,不应一味求快,读出抑扬顿挫反而能够显出越来越激动的感觉,这样才与作者抒发的情感相匹配。

总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语言、韵律、意境与情感,感悟古诗词的文化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