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宝兰:“红色精神”永不过时

2023-08-17江心

检察风云 2023年15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试验室漏水

江心

张宝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女科技工作者联合会第一届副会长,获得广东省五一巾帼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楷模、中国交建“建设功臣”、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曾经有人问张宝兰,为了建设港珠澳大桥,和家人分开7年,后不后悔?她说:“有遗憾,但不后悔!”港珠澳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造桥建隧技术实力,它代表的是一个古老民族赓续千年梦想、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能参与并见证这项伟大工程,成为伟大“中国梦”的忠实践行者之一,她无比骄傲和自豪。

大山的孩子:扬帆起航逐梦大海

记者:从2011年到2018年,你就像一枚钉子,扎根在伶仃洋的孤岛上,创下“沉管不裂、滴水不漏”的世界奇迹,为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最核心的岛隧工程立下汗马功劳。作为大桥建设中唯一奋战在一线的教授级女工程师,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让你擎起这国之重器?

张宝兰:这大概和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我是广东省南雄市百顺镇人,小镇坐落在群山间,我是大山的孩子。父亲是一名运输司机,一家人生活清苦。艰苦的生活让我很早就懂得了要替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培养了我越挫越勇的韧劲,在后来的工作中,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轻易服输。

1983年,我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材系,选择这个专业,其实并没什么深思熟虑的规划,只不过是当时父亲同事随口的一句建议罢了。不过,现在想来,一切都好像命中注定似的。毕业后,我进入广州的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刚工作的几年里,我干的就是民工活,天天搞混凝土。雖然很苦,但不得不承认,艰苦岁月对人的磨砺是一笔宝贵财富,泥浆里摸爬滚打的日子让我练就了一身本领。

无悔七年:那些遗憾和荣耀

记者:7年驻守在孤岛上,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怎么办?你是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的?

张宝兰:2007年,我父亲因病去世,第二年底,我把母亲接到自己家,本想可以边工作边照顾母亲,还能陪伴即将中考的儿子和身体不太好的丈夫,谁知,2011年5月,单位突然派我去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厂混凝土试验室工作。

我母亲患有严重高血压,身边离不开人。得知我要出远门工作,老人急了。起初,我理所当然地以为工作地点就在珠海,每周末都能回家。可是,一切超出了我的预料,牛头岛远离陆地,没有房屋,没有仪器,没水没电,也没手机信号,连绿树都很少见。当时,我真的倒吸一口冷气,如果自己住在孤岛上,一家老小怎么办?可是,领导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宝兰啊,试验室需要你,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左右为难中,我决定接下这个任务,按照工作进度,最多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再回去好好照顾家人。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大桥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建设要用到大量的沉管,而决定沉管质量的是混凝土的配比,这是重中之重。大桥项目流传着一句话:港珠澳大桥能否建成看岛隧,岛隧的关键在沉管。

开弓没有回头箭,海中荒岛,从零开始,一年时间根本不够。2012年底,我一狠心,含泪把母亲送回了老家。当时,我向母亲承诺,等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一定带她来走一走,看一看。可遗憾的是,她老人家没能等到这一天,2017年9月,她永远地离开了。

说起平衡工作和家庭,其实我无论怎么努力,始终都对家庭抱着一丝愧疚之心。有一年假期,儿子来岛上看我,朋友开玩笑说:“你想不想妈妈陪在身边?”儿子说:“小时候会希望妈妈多陪陪,但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我当时没忍住,红了眼眶。这么多年,我不仅错过了儿子的中考,连高考也没办法陪在他身边,我能做的只是以身作则,保持努力向上、勇于拼搏的良好状态,给儿子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撑。

记者:你和团队研制的“不开裂混凝土的超级配方”,攻克了世界级难题,这是一个怎样艰辛的过程?

张宝兰:欧洲一家权威的工程建筑杂志披露过这样一个数据:全世界所有的截断式沉管的漏水率是10%。隧道漏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沉管与沉管之间的接口漏水;二是材料的漏水,也就是说,漏水是正常的也是被允许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心里很清楚,大体积的混凝土没有不开裂的,如果要保证港珠澳大桥的120年寿命,海底沉管隧道必须要经受住时间和海水的考验,确保120年在海底不漏水。

世上没有奇迹,有的只是极致的匠心追求。我们所有人都把精力投入到研制“不开裂混凝土的超级配方”中,一年时间里,我们用坏了5台搅拌机,反复配比100多吨混凝土。终于,在进行了海量试验后,研究出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超级配方”,能够阻碍海水氯盐渗透的速度,延长混凝土的安全使用寿命。

有了“超级配方”,接下来是沉管预制。按照设计要求,每个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约8万吨。这样的超级沉管,全世界没人制造过。每浇筑一节沉管,需要连续不间断工作51个小时左右,最长一次,我50多个小时没合眼。我们一共浇筑了33节超级沉管,加上调试、整装、检测、出坞……我亲眼盯着33节沉管从水泥沙石变成庞然大物,稳稳地沉入隧道,看着这座世纪工程在伶仃洋上跃然而起……

退而不休:推动巾帼力量

记者:那些年,荒岛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你是怎么克服的?

张宝兰:刚上荒岛的时候,我必须在环境恶劣、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在4个月内建成与世界最大的沉管预制厂相匹配的试验室,这无疑是一块“硬骨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两个姑娘挤在简陋的民房里,屋子只有6平方米大小,必须关上门,人才能转身。

7年里,我休过一次“长假”。那天,我去预制厂现场察看混凝土沉管拆除模板后的质量状况,一不小心从垫脚桶上摔下来,掉进沟里。医生建议我卧床休息10天左右,我“因祸得福”,有机会享受丈夫和儿子的照顾。

虽然一步步走来都挺难的,但那里的环境是真的美,随手一拍就是360度无敌海景,很多朋友羡慕我这种“度假气息满满”的工作,可他们谁也不知道,真实情况是试验室、预制现场、食堂、宿舍之间日复一日的机械切换。

交通兴,经济兴,则国家兴。港珠澳大桥,为老百姓架起一条康庄大道,承载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生活圈的历史使命,港珠澳大桥的沉管浇筑混凝土质量由我们来掌控,是一件值得一辈子骄傲的事。

记者:如今,你虽然已从一线的科研岗位退下来,但一直没有离开公众的视线,尤其在女性创新创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力量,对于这方面,你有什么感想?

张宝兰:干我这行,在别人眼里就是“玩泥巴”,又脏又苦又累,工作枯燥收入还少,但我一干就是20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希望通过自身的经历,传递女性在创业创新道路上披荆斩棘的正能量。现在,我“退而不休”,愿意继续发挥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为推动行业提高质量、升级改造而努力。我在红旗下成长,从小看的是《红色娘子军》,听的是《唱支山歌给党听》,读的是《刘胡兰》,那些巾帼英雄忠党爱国、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我战胜一个个困难。“红色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女性必须传承“红色精神”,激发创新创业新动力,以不懈的奋斗姿态展现巾帼风采,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试验室漏水
商品混凝土试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DB Living Lab试验室ETCS L3演示试验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漏水的鞋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下雨时才漏水
焓差试验室湿度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下大学生红色精神现状认同研究
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