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元教育思想对当代武术教育的启示

2023-08-17李竞松马路宽

武术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武者武术价值观

李竞松 刘 静 马路宽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1 引言

颜元,河北博野县人,清初思想家、教育家,字易直,又字浑然。[1]他极力推崇“习”字,名所居曰“习斋”。青年时曾学骑射、医学以卜筮之术。颜元一生主要活动在于教书工作,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开私塾授业,晚年受邀请于肥乡主教漳南书院。颜元是明末清初教育历程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同时在对武术的教育也极为重视,是清初学校体育的开拓者。深入了解颜元以“习行”为主层面的教育思想,基于其对宋明理学“静坐养性”的批判、以民为本的实学思想以及明确的义利价值观三个子层面展开探讨,进一步探究颜元“文武兼修”的文体教育思想,以探寻颜元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武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2 颜元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

2.1 崇“实”而卑“虚”,重“习行”的教育思想

2.1.1 颜元对宋明理学之“虚”的批判

颜元早期笃信宋明理学,认为宋明理学是集儒家之大成,以为程朱又较陆王更为纯粹切实。直至其祖母去世,颜元完全“遵文公家礼”办理丧葬之事,但“颇觉违于性情”,于是便开始对宋明理学产生质疑。[2]又值明末时期,封建政权日渐腐败,阶级矛盾日渐突出、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连年不断,日益彰显出以“理学”为主的治国思想弊端。以程朱理学为政治指导思想已无法继续维系明廷的统治,“静坐读书”无法将明王朝从社会动荡之中拯救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颜元从理学的“静坐养性”一而变为以“习行”为核心理念的行动指引,批判宋明理学“半日讲学,半日静坐”的纯书斋式研习方式。颜元认为知识来源于行动,在认识论方面阐发了唯物的观点,[3]以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为旨是其学术思想的精髓所在。

2.1.2 颜元以民为本之“实”教育思想

颜元实学教育思想是人民性的。以人民为根本,站在人民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将摒弃“形而上”的理论,探寻“形而下”的实践出路。以“民命”为出发点,亦以“民命”为归宿,认为经世致用之才的培养应该立足于实事的创办,而减少一些虚无的理论。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是实践性的。他认识到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并以实践为归宿。[4]颜元的实学思想伴随他的一生,其青年时所著的《王道论》即显现了“浮文是戒,实行是崇”的教育主张,并将其贯穿终身。他倡导的实学教育不仅是停留于书本的表层含义,还要去探寻文字之中具有实践意义的深层内涵,即用书本知识指导实践,检验实践。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将颜元学术思想归类于实践实用主义学派,称实践实用主义学派在中国几千年来思想史上“自然是由习斋手创出来”。[5]关于教育方法,颜元反对习静,主张习动。他断言“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6]倡导“习行”教学方法,主张教学过程必须与实际相联系,从亲身躬行中获取真知。

2.1.3 颜元明确的“义利”哲学价值观

明确颜元的价值观有助于深入了解其“习行”思想的定位与方向,明白应从何而“习”,又向何处而“行”。“义与利”是价值观讨论的核心话题,自先秦以来,各学术流派就一直热衷于探讨这个话题,集中表现为儒家孔子宣扬的“义以为上”、道家的“齐物论”,墨家的“义,利也”。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大为宋代理学家所称赞,但其将道义远置于利益之上,割裂了义与利之间的关系,没能辨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叶适先生对此加以批判,说道“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7]肯定了功利的价值。颜元针对董仲舒的义利观提出了“正其义而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了义利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义利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倡言“欲富”,鼓励人们追求财富,自古无数文人名士标榜自身“富贵于我如浮云”而去争名逐利,鲜有人承认自己也拥有世俗的欲望。颜元说道“圣贤之欲富贵,与民相同” , 这也鼓励习武人的德性培养更需坦荡磊落,明确义利价值观,指导着习武者的价值判断。

2.2 颜元“文武兼备”的文体教育观

颜元的教育思想中也显现出一股尚武的理念。晚年颜元主持漳南书院则贯彻了文武兼修的主张,不仅设有“文备斋”,主攻文学教育,还设有“武备斋”以研习兵法和武事并进行实际操练。颜元认为“习行礼、乐、射、御之学,健人筋骨,和人血气,调人性情,长人仁义。”(《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体育运动能够“固人身心,化人性情”。一反孟子“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上》),颜元提出“善战者加上赏”之说。孟子认为,兵善战者,善诡道,不合儒家思想中的“信”;兵者杀戮无数,不同于儒家倡导的“仁”,割裂了事物整体的性质,从局部看待问题,则对战争的评价演变成两种不同的方面。颜元从整体观出发,结合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认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固然不好,但是为了民生福祉却是不得以而为之。他以为,凡兵必诈,而兵之诈并非背离儒家的“信”,而是恰合儒家所提倡的“智”。《孙子兵法》中说道“兵不厌诈”,战争是极其残酷的事情,战争关系着民生的福祉,而这一重任落在了军将的肩上,为正义的事业而奋勇战斗,并非“不仁”,相反,恰恰是符合“仁”“勇”之德。这样,颜元将军事武备与儒家的三“德”:仁、智、勇联系起来。武术与军事武术的关系密不可分,这样的价值观也应成为习武者身心兼修的价值引领,对习武者身心修习有借鉴作用。

3 颜元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武术教育的启示

鉴古而知今,新时代的发展历程是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武术积淀千载,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武术教育堪当重任。颜元的教育思想给予当代武术教育工作重要的现实启示。

3.1 行为层面上,从“习行”中探寻新时代武术教育发展路径

武术教育的实践性在于发挥武术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全民健身提升全民体质,武术产业助力体育产业以推动国家经济,推行武术入奥提高国家文化声誉,提升武术文化输出,促进国际武术文化交流与传播等多方面。[8]颜元实践性的教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越过时间跨度遥相呼应,鼓舞着当代学者从实践中探寻当代武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出路。从颜元“经世致用”观点出发,武术教育应更多地发挥自身作为文化所蕴涵的精神价值,铸成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标识,更多发挥“文化符号”的作用。在当今西方世界文化霸权强势渗入我国本土文化的文化争夺战中,武术教育是一道坚实的防线。将武术文化带入社会,不仅应最大化地展现武术文化价值,营造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氛围,还应致力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性,加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武术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武术强体质、健气魄的功能作用,在不需要武术作为杀戮手段的和平时代,武术的健身价值更多地被人们追崇。颜元人民性的教育思想时刻提醒我们武术教育要以“民命”为启碇点,最终也要以“民命”为归宿。从颜元“经世济民”思想出发,最大化武术的健身价值,将武术融入校园和生活中,更进一步做到武术推行全民健身,扩大武术受众,将民众切实带入武术文化氛围之中。

3.2 精神层面上,发挥武术“导之以行”的教育作用

颜元提出“正其义而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价值观点,辩证地看待义与利之间的相互关系。颜元主张“以义为利”“义利并重”,与墨家“忠,利君也;孝,利亲也;功,利民也”异曲同工,看清了儒家所宣传的“忠、孝、功”无一不与“利”相联系。[9]忠,是为国为家,是利国更是利己,只有国家发展富强了,个人才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结合时代的发展步伐,明确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也是个人利益的依托。

由“利”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不计其数,若习武者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不义之财”铤而走险,因“利”而弃“义”不仅失去了武术教化的价值,还败坏了武术内在的精神品格,破坏了社会的秩序规范。明确正确的义利观是为了将事物的本质看得更清楚,才能避免被利“蒙蔽双目”的情况发生。武术的技击性特点要求习武者拥有更明确的价值观,培养习武者当代的“侠义精神”。自古以来,“侠”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习武者是侠义精神的重要载体,武术则是侠义精神展现的重要手段。[10]侠义精神同时也“明确着习武者的社会责任,点缀着习武者的精神境界。”[11]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新时代习武者的“侠义精神”应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养建设,以习武的精气神带动社会风气,清晰利欲之辩,根据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以动态发展的目光约束自身,培养能够推动时代发展的习武之人:一方面要培养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强化武术的教育引导作用,导“尚武”之风气,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规避因“利”导致的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武术德育教育和个人品行的教育价值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内化为习武者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3.3 制度层面上,推动“文武并进”教育发展变革

“文武兼修”教育思想起源历史悠久,起源自远古时期先人们的教育活动,可追溯于殷商时期的“武士教育”,至周代以“礼”为中心的“文武兼备”教育内容,[12]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文化兼备”思想对现代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主席在其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贯穿着“文武兼修”的教育理念,强调“德、智、体”三育缺一不可,注重体育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关系。颜元认为宋明理学的教育重文轻武,儒者惯于高谈社稷,但在国家真正陷入危难时则“文不能出谋,武不能陷阵”,主张“教文即教武”的教育原则,培养在和平时期可“修身治人”,战时可“持干戈,卫社稷”的文武全才。“以武修身”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现实意义。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武术教育要符合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将传统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使武术文化契合新时代发展的主题,继承优秀传统武术文化,持续优化传统武术文化时空格局,发掘传统武术文化的多元价值,在文化创新与文化实践中解读传统武术文化教育的当代价值。

4 结语

当代的发展是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清初颜习斋富于创见性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指引学者们探索当代的教育路线。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历时数千年而经久不衰,伴随着当代发展步伐应全面融入我国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之中,以武术促进当代教育的全面发展,完善教育体系,以“习行”的实践观为思想指导,从文化与体育两个方面,充分发挥武术文化精神,以武术教育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凝聚力的提升、国际文化的交流以及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

猜你喜欢

武者武术价值观
中华武术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武术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