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事业单位采购管理的若干思考

2023-08-14高玉辉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高玉辉

(河北城乡建设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30)

采购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促进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落实和完善,甚至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近年来,事业单位发展及管理的不断完善,对事业单位的采购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在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的基础上优化采购步骤,完善采购管理机制,更加高效地落实采购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采购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进行采购管理时,为确保采购工作的有效性,一般都会遵循如下两点基本原则。

第一,要遵循科学准确性原则。事业单位在进行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应以自身实际发展为基点,在上报相关的预算项目和额度时,务必坚持准确性原则,政府的采购部门和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审批时,应全面坚持科学性原则,在进行流程审批时务必根据规定进行,进而达到保障采购工作的真实性和管理规则的科学性。

第二,要遵循国家现行政策。事业单位在实施政府采购工作时,应建立在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并与单位自身的采购实际需求相结合,保障采购能够与实际需求相一致,避免出现物资材料等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对采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应及时根据现行政策对采购管理制度进行调整。

二、加强事业单位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加强采购管理,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采购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能够有效提升单位的议价水平,即让供应商直接参与竞标,避免中间商赚差价,这样能最大程度降低采购成本,进而使更多的资金用于单位内部的其他业务建设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助于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二)有助于提高政府采购工作透明度

事业单位加强采购管理,有助于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度。政府采购工作涉及各业务部门并细化到各项目中,相关预算编制工作明确要求应对单位各部门的采购要求进行公开,并在外部监督下进行政府采购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及提高资金支出管理效率。

三、事业单位采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人员对采购管理工作重视不足

在执行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时,事业单位存在相关负责人对政府采购的必要性认识不充分及重视不够的状况,极大地影响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购管理意识不够,不能够全面认识到科学的政府采购管理方式对事业单位总体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最新的采购规范和管理制度的要求认识不够,对单位的收入支出情况不够清晰。例如,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采购预算汇报工作时,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认知,且没有一个合理的目标,加之某些员工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将采购工作当作一种任务来看待,甚至忽视实际需要而盲目进行采购,导致采购预算的计划与实际有很大出入,会使采购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政府采购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时代,片面性较强。例如,有的单位认为采购管理就是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并未注意到政府采购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且未对采购管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缺乏采购风险管理意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相关风险的产生。

(二)单位采购工作缺乏规范性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中还存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难以保障采购物资的质量及资产安全。例如,一些单位在对政府采购进行预算编制时,更多倾向于完成管理者下发的指标和任务,只是为了完成业绩和指标,忽略了采购的科学性,未将采购预算与单位实际发展需求相联系,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预算编制结果与实际不符,不能满足需求。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编制的预算不全面,部分采购预算的管理者对采购原则和目标缺乏全面认知,部分人员因贪污腐败而未全面执行采购预算,直接导致预算漏报情况发生,导致一些重要物资没有被计算在内。此外,有的单位在进行采购时会出现谎报、不报等危害采购工作的情况。例如,少数事业单位为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会出现在预算编制时夸大自身采购需求,导致出现过多的浪费;或是不熟悉采购物资的合理范围,直接将所有的采购项目都纳入采购工作,造成预算与实际不相符。

(三)单位采购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采购管理工作缺乏全面的监督机制,若在采购全过程没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就会使单位采购工作面临各种风险及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首先,有些事业单位采购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在采购管理监督工作的具体执行中,一些部门的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不够,未能使监督作用有效发挥。其次,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涉及的过程较为复杂,包括各部门各方面内容,工作人员要依据实际需要制订采购方案,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核,要对市场的有关物资招标等情况有所了解并询价采购,落实物资的采购和后期验收工作,完成采购全过程的记录和物资的运转记录工作等,这个庞杂的全过程系统,要求单位工作人员务必加强监督,一旦采购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单位损失惨重。此外,在监督工作的人员分配问题上部分单位也存在一些问题,采购工作需要不同的人员负责,而部分事业单位因为人力安排不到位,或是为节省成本而导致在监管工作的人员安排上不够科学合理,无法做到不同职务相互独立,最终导致采购监督工作无法落实,进而影响采购质量。

(四)单位采购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建设是当今事业单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新时期的发展环境对事业单位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仍有部分事业单位的采购人员专业能力不强。首先,有些单位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工作时缺乏业财融合思维,不懂得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联系,进而对各部门的相关工作缺乏全面了解。有些单位职工虽然对政府采购政策有所了解,但是无法独立解决相关办理过程的业务问题,直接降低了采购的工作效率。其次,采购专业技能不够。例如,在进行政府采购季度、年度报告时,由于自身能力欠缺而造成对采购方式等情况的不熟悉,可能会面临审核不过关的问题。最后,有些单位采购工作岗位的设置欠缺规范性,有时会出现监督人员与采购人员为同一人的情况,这就不能很好地将采购与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例如,某事业单位内部职工自身思维不具有创新性,能力要求不高,缺乏认真学习采购知识的积极性,并且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对相关管理制度也不太熟悉,对政府采购业务流程认识不到位,最终导致采购工作无法落实,采购的合同审核不通过,出现采购预算、招标预算数与实际相差过大的情况,严重损害了采购工作的准确性。

四、应对事业单位采购管理工作问题的策略

(一)明确采购主体责任,提高对采购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要将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事业单位必须增强全员采购意识,要明确相关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防范治理机制建设。首先,事业单位要提高管理人员对采购管理的系统化认识及对政府下发的相关政策的学习,明确自身的采购责任,完善单位的采购管理制度,加强采购风险防范治理机制。同时,要对单位的政府采购各环节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研究分析,及时将风险降至最低,要将采购管理思想和风险治理意识贯穿于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全过程。其次,要建立健全单位采购内控制度,培养全过程管理思维,对采购涉及的预算到物资验收支付等全过程都要进行完善,并保障有关部门严格遵守制度规范。最后,事业单位还应在提高全员对采购管理工作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基础上,优化采购工作的详细程序流程,建设内部组织架构。例如,成立独立的采购组织、招标部门等,这些部门应参照实际情况进行岗位职责划分,以提高其科学合理性。在新时代环境下,事业单位还应重点加强对采购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确保其转变传统采购思维,努力培养其职业道德,及时学习采购法,掌握采购法的实质,将采购工作有效落实到位,从而提高单位内部管理能力。

(二)科学合理落实采购工作,提高采购管理工作规范性

首先,事业单位要确保采购工作的合理性,应加大对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采购预算编制水平,避免不合理的预算编制。严格落实采购范围,并按照标准化的审批流程进行,提高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在执行采购预算编制时,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必须结合单位战略目标,将预算作为战略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坚持预算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单位发展需求,实现长期采购和短期预算的紧密结合。其次,有关部门要积极进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加强责任意识,确保科学的采购预算编制责任贯穿于各部门,进而保证所有预算编制人员都能够有序投入其中。最后,要完善采购预算管理制度,确立政府采购预算的管理实施细则及其采购人员的岗位职责,使采购预算工作能够有序落实,并通过建立问责机制确保相关问题能够精准定位至具体责任人。此外,科学的考核制度也是必要的,加强对采购工作预算编制的所有职工及其岗位工作职责进行考核评价,进而达到提高预算编制真实性、规范性的目的。

(三)完善采购监督管理机制,提高采购工作效率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障事业单位采购管理工作及整体发展稳中向好的重要手段,新时期事业单位必须加大采购监督力度,提高采购工作的可靠性。因此,为健全采购监督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对采购监督管理工作加大重视力度,保障采购监督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大采购监督管理的投入力度。第一,完善采购监督管理制度,监督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标准以规范各种采购行为,确保工作人员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采购行为进行监管,从而提高采购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第二,要在采购监督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采购数据信息进行动态化的跟踪监督,有助于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充分地对采购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理解,对采购状况有着更全面的掌握,进而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对采购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减少采购管理工作与实际的出入,将采购风险降至最低,进而确保采购工作能够贯彻落实。例如,某些事业单位通过内外部监督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落实监督工作,通过加强自我监管,设立预算管理、审核等职位,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将采购和监督相分离;再结合外部的监管机构,如政府部门的专业监管、社会大众的监管等多种方式实现联动监督管理,最终实现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采购工作全面监督,极大提高了采购的效率和安全性。

(四)落实各项培养计划,加强采购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新时期下,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采购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采购人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与其他部门实现有效对接,进而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采购工作的要求。首先,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实际需求为核心进行人才培养,定期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学习采购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对相关采购工作结果进行绩效考核,通过高效的激励制度和奖惩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发,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其次,设立科学合理的采购职位。在采购岗位安排工作中,事业单位应坚持适岗适任、人岗匹配原则,要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确保相关职工熟悉招投标业务流程和日常物资采购业务,能够及时完成单位的日常采购任务,并且对经济类的招投标、日常采购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学习,对其进行总结并加强物资管理工作。最后,在采购注册、采购工作流程、清算流程、验收流程等环节,避免人员分配不合理问题发生。以上通过多方面的人员能力建设,有效实现单位采购工作的规范性,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事业单位在自身的各项管理中,必须重视对采购工作的管理,要确保全员都能对其予以应有的重视,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学习现阶段采购管理政策方针。事业单位要坚持科学的采购管理模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事业单位应对已有的采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优化,职工还应加强采购风险意识培养,确保采购工作能够健康平稳。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无论是对采购风险还是人员的执行效率,都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将采购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加强人员能力和素养建设,也是新时期采购工作效率提高的必备保障。通过多方位的策略实施,促进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