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共享模式下事业单位财务转型的优化策略

2023-08-14季雅倩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事业单位财务

季雅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0)

一、财务共享模式概念

财务共享模式(Financial Shared Services Model)是企业或组织的财务管理策略,旨在将组织内部分散的财务职能、财务服务资源整合到一个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和提升企业或组织的竞争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对组织内部财务流程进行优化和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集中管理,实现财务服务的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通过集中管理财务职能与信息化赋能,实现更高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降低手动处理环节,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有利于组织对财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从而为决策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组织,通常会设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该中心负责处理组织内部各业务部门的财务事务。具体的财务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组织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流程优化和人力资源配置等手段,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运作。

二、财务共享模式对于事业单位财务转型的重要性

(一)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财务共享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各事业单位节约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及资金成本,进而达到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而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可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从而达到共同完成各项任务的目的。在实施财务共享模式背景下,事业单位可以对不同部门的业务进行集中管理,有效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综合效益。

(二)推动财务转型发展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相对落后,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在管理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想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对其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转型。而财务共享模式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实现财务转型发展。在实施该模式后可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效益。通过实施此种财务管理模式,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

(三)有利于事业单位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事业单位也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而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后,可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使事业单位内部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实施此种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科学分析与统计。因此,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并依托财务共享模式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此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为有效促进事业单位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三、实施财务共享模式过程中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成熟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渗透,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但是,从该系统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由于系统搭建较为仓促,部分功能还未完善,导致业务部门人员难以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效率,同时削弱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效能。此外,业务部门在办理财务核算事项时,对会计科目和会计项目的使用不明确,对财务政策了解不足,导致网上填报信息准确性不足。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财务人员需要审核并发现问题,然后退回给业务部门进行修改。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反复,降低了财务核算工作效率。因此,在报销、修改和再次提交的过程中,各业务部门报销人员需要多次反复操作,这无疑增加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二)单位内部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不能有效衔接

目前来看,事业单位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往往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数据结构和接口标准,导致系统间的整合困难,无法实现有效衔接。且单位内部可能没有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导致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不畅,难以实现实时更新和共享,各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数据隔离,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这种现象阻碍了数据的流通和共享,影响了工作效率。由于数据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各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受到限制,可能导致工作流程烦琐、效率低下。同时,缺乏统一的数据录入、处理和传输标准,导致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困难,统一标准的缺失也使事业单位在应用财务共享模式时,无法有效地将各项业务进行分类。例如,在事业单位应用财务共享模式时,无法将业务分为会计核算业务、资金管理业务、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等不同类型的业务,无法对各个业务进行有效分类。

(三)内控机制难以嵌入信息系统,无法实现自动控制

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业务信息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各自负责不同的业务流程和数据处理,导致内部控制难以在两个系统之间实现有效整合。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内控工作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未能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依赖人工传递表单和签字模式,缺乏自动化技术支持,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导致数据遗漏、错误和滞后,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在系统层面,内部控制要求未充分纳入信息系统设计阶段,导致系统功能与内部控制需求之间存在脱节,无法实现自动化的风险监控和管理。此外,事业单位缺乏具备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知识的专业人才,且对现有职工的相关培训不足,导致内部控制难以实现自动化。

(四)注重资金投入,忽视绩效和评价

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情况来看,衔接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仍存在问题,如难以评价社会效益、难以将预算绩效与管理业绩考核挂钩等,这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难以得到有效评估。部分单位过于关注预算资金的使用,而忽视预算执行的效果,导致资金使用不当或浪费。由于财政结余经费的管理方式和考核预算执行率等原因,一些单位倾向于在年底突击花钱,以提高预算执行率,忽视资金使用的绩效。此外,财政预算资金绩效评价信息不透明,缺乏有效的公众监督机制,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难以受到社会关注与监督。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事业单位财务转型路径

(一)优化组织架构与流程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处理各部门的财务事务。FSSC的设立有助于集中管理财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确保FSSC 能够为事业单位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需要明确其核心职能和服务范围。一般来说,FSSC 的主要职能包括记账报表、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税务、薪资结算和固定资产管理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需要以流程再造为主线,以业务为核心,对单位各项会计业务进行统一处理,实现财务流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集中处理和管控。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标准化流程和管理制度,将财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明确各单位风险管理责任及控制措施,将单位内部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财务工作全过程。实现对会计核算、资金支付、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的信息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应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成纵向管理、横向协同的管理体系。其一,纵向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分为业务管理部和共享服务处。业务管理部负责各单位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对单位日常发生的所有费用事项进行集中处理,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和方法,实现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共享服务处负责对各单位业务进行统一监督、指导、管理和控制,向各单位提供财务信息数据。其二,横向协同。各单位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置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与各单位沟通、交流、指导、管理和控制。

(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是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重要环节,关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效果和服务质量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为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运作,事业单位需要选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财务人员。选拔可以通过内部选拔、外部招聘或者混合模式进行。同时,为了使财务人员适应财务共享模式的要求,事业单位需要提供全面培训与发展计划。培训内容需要包括财务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应用、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等方面。此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依据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内容与特点,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及准则,并优化激励方式,激励方式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会、表彰奖励等。鼓励财务人员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或事业单位内部寻求职业发展机会。通过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帮助财务人员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成长。除以上措施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评估财务人员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工作绩效,为薪酬激励和晋升提供客观依据。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

在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确保数据准确性和降低成本。为了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资金及技术投入,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搭建财务管理系统,确保所搭建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保持高度集成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需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单位原有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同时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电子发票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现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软件主要包括以下模块:基础模块。会计科目、会计凭证、银行对账等;核算模块。费用报销、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分析模块。经营指标分析、成本分析等;报表模块。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核算基础数据。凭证类数据、会计科目库、科目余额表、记账凭证类数据、明细账类数据、辅助类数据;信息系统。业务系统、报表系统等;决策支持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

在此基础上,需要将现有的财务系统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系统进行集成,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进行详细的系统集成规划,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此外,在集成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数据迁移和转换,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顺利接管财务业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不断关注新兴的信息技术,以便将其应用于财务管理过程。例如,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应用各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应关注信息安全。财务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因此,要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检查、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及制定应急预案,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为了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能够充分利用新技术,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财务人员可以掌握新技术的应用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四)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统一财务管理标准

在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要按照“业财融合、数据共享、管理增值”的原则,以“三统一”为基础,以“两规范”为目标,以“五个一”为保障(即统一业务流程、统一业务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统一信息系统、统一考核评价),不断完善和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质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目标,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构建财务管理体系。

其一,业财融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此,要构建业务财务融合平台,实现业务财务信息系统一体化。业务财务融合平台要以业财融合为基础,以业财信息系统为载体,实现业财数据在业务、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化过程中的共享。

其二,统一业务标准。要实现统一业务标准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工作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流程规范,从源头上防范风险。通过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使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更加规范、高效和完整。因此,在建立统一业务标准时应以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内控制度为保障。

其三,统一管理规范。要实现管理规范化,必须对整个单位进行全流程管理规范建设。按照统一制度流程对单位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全流程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其四,统一信息系统。要实现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共享,必须将业务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对接起来,实现数据共享互通。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渠道,规范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采集内容,确保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其五,统一考核评价。要实现考核评价科学化,必须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以充分调动各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便于财务部门进行考核评价,分析及改进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等。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等新模式的应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来说,需要充分认识新时代财务管理趋势,重视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推动财务管理方式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发展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事业单位财务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