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引领、数字赋能:职业学校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创新与实践

2023-08-08邵佳洪王健

中国德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生产

邵佳洪 王健

学校通过“标准引领,数字赋能”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创新与实践,搭建了由实践操作、劳动素养、劳动项目构成的生产劳动教育评价三维模型,开发了“智慧劳育”数字平台,开展了生产劳动教育的分层精准评价,打造了家校企协同评价的教育链,实现了评价的全闭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迈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中,党和国家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理应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由于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教育有着天然联系,通过实习实训的生产劳动教育,学生学会了使用工具,掌握了技术规范,提升了技能水平,激发了创新能力,培育了工匠精神,培养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此,学校需要加强对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改革,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诊断功能,提升生产劳动教育的育人水平。

一、职业学校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时代价值

“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劳动素养培养质量进行准确诊断,确保其符合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追求相一致。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劳动教育的淡化和弱化,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也明确要求加强对劳动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通过学生的实习实训开展生产劳动教育,加强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改革,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与投入的动力,让学生在技能训练和劳动实践中磨炼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明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树立起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观。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学生的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基本的办学制度,工学结合、校企一体育人是基本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生产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实现劳动的综合育人价值。职业学校通过制定评价标准、扩充评价主体、改进评价方法、丰富评价形式等方式,有效解决了生产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促进了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引导教师对教学的准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改正不足,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蓄能,推进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生产劳动教育评价中,学校将生情、校情、企情相结合,将学生、教师、家长、企业师傅作为评价主体,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职业综合素养有机融合,实现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亲子之间互相沟通、师徒之间理实结合,进而实现“三全”育人。

二、職业学校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现实之困

随着职业学校生产劳动教育的推进,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生产劳动教育过程的复杂性,评价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现阶段,职业学校生产劳动教育评价主要存在评价内容虚化泛化、评价方法传统单一、评价主体家企缺位这三大问题。

(一)评价内容虚化泛化,针对性不强

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是开展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基石,也是提升生产劳动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能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内容以显性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而缺乏或虚化、泛化对隐性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的评价,导致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缺失。同时,评价内容往往大一统、千人一面,然而学生的兴趣爱好、文化基础、动手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具有较大的差异,导致评价的针对性不强。

(二)评价方法传统单一,智能化不足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当前以考分为主的指挥棒下,对学生的生产劳动教育评价还是以结果评价为主,虽强调过程评价,但由于过程的记录、统计以手工为主,费时、费精力又不完整,数字化程度不高,系统性不够,导致过程评价随意性大,使劳动素养的评价与学生的个体发展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因此,学校亟须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完善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三)评价主体家企缺位,协同性不够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政府、企业、家庭、学校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多元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开展针对性评价,从而使评价更加全面、真实。当前许多职业学校对生产劳动教育的评价是以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与职业学校密切相关的企业、家庭却被孤立在评价活动之外,成为评价的局外人和旁观者。家长和企业相关人员的评价缺位,会造成生产劳动教育与社会脱节,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形势,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创业,降低了家长对子女的满意度、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不利于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考量,丧失了家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功能。

三、职业学校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策略

针对职业学校生产劳动教育评价中的现实问题,学校按照“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的研究思路,从研制科学的评价标准、开展层次性数字评价、健全家校企协同评价等方面,构建了生产劳动教育评价闭环系统(见图1),形成了培养学生想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一)研制科学的评价标准

1.创设三维模型

在生产劳动教育中,学校既要关注生产劳动内容、方法、技术等方面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主要包含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四个方面。依据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样本,学校总结出实践操作主要包含九个方面,即生产前的安全提醒、设备检查、材料准备三个方面;生产中的方案设计、加工制作、工具使用、作品检测四个方面;生产后的7S管理、反思提高两个方面。学校以劳动项目的实践操作评价劳动素养,建立由“实践操作(X)”“劳动素养(Y)”“劳动项目(Z)”构成的生产劳动教育评价三维模型(见图2)。

2.确定观测指标

为了更好地衡量学生的生产劳动教育效果,学校需要确定劳动素养所包含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对应的主要观测指标。

劳动观念指学生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劳动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看法与观点。因此,学校在生产劳动教育评价中对劳动观念设置了两个观测指标,分别是认识劳动价值和尊重劳动者。认识劳动价值重点观测学生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对自己成长的体验、制作产品的感受、劳动创造财富的领悟。尊重劳动者重点观测学生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参与劳动的每一个人的尊重程度,对实训机会的珍惜程度,对劳动资料和劳动成果的爱惜程度。

劳动能力指学生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展现出的综合表现,包括所具备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学校在生产劳动教育评价中对劳动能力设置了三个观测指标,分别是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创造。劳动知识重点观测学生对劳动安全与法规知识、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劳动技能重点观测学生对技术规范的理解程度、加工工艺的编制能力、展现动手能力的水平等方面。劳动创造重点观测学生运用新思路思考解决方案、创造新方法、实施新操作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习惯指学生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形成的稳定而规范的劳动行为。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认真完成劳动任务的品质。因此,学校在生产劳动教育评价中对劳动习惯设置了两个观测指标,分别是劳动纪律和劳动品质。劳动纪律重点观测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能否自觉遵守校企双方的规章制度,能否达到安全规范、技术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水准。劳动品质重点观测学生能否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主动、实事求是、面对困难不退缩,坚持不懈完成任务。

劳动情感指学生在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秉持的内在劳动意愿与感受。因此,学校在生产劳动教育评价中对劳动情感设置了两个观测指标,分别是劳动意愿和劳动感受。劳动意愿重点观测学生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成果的认同与亲近程度。劳动感受重点观测学生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能否体会付出劳动的不易,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能否增强劳动的责任感、幸福感与自豪感,能否主动积极地投身劳动,为他人与社会提供服务。

3.设置评价内容

学校根据生产劳动教育评价三维模型,结合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四个域,分别设定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者;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创造;劳动纪律、劳动品质;劳动意愿、劳动感受九个观测指标。针对每个生产劳动教育项目,学校将根据实践操作的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九个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评价内容。

生产前的评价旨在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培养其检查与保养设备、生产备料的劳动能力,促使其养成生产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的劳动习惯,为顺利进行生产劳动,获得劳动成果打下扎实的基础。

生产中的评价旨在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项目的方案设计、加工制作、工具使用与作品检测都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技能;体会到只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解决生产劳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领悟到只有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完成劳动任务、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创造物质财富与价值,才会尊重产业工人,进而对劳动人民产生浓厚的感情。

生产后的评价旨在帮助学生把先进的企业7S管理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对整个生产劳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肯定长处,改进不足,为下一个项目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二)开展层次性数字评价

1.建立分层评价路径

针对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的差异性,学校实施分层教学。一是学生分层:新生入学时,学校基于学生的水平进行基线测评,根据学生意愿动态地分为初、中、高三级水平。二是项目分层:按照学生层级、职业标准和生产岗位要求,学校制订了三级教学标准,设计对应初、中、高三级水平的劳动项目。三是评价分层:对不同层级的劳动项目,学校设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

在项目实施中,学校依据劳动素养中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四个维度的重点观测指标,再将每个指标均分为A、B、C三层,分别赋分3分、2分、1分,针对学生的表现可以定性观察,也可以定量赋分监测。

在实习实训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努力程度和意愿,初级可进阶到中级,中级可进阶到高级,让学生习得与之能力相匹配的专业技能,提升劳动素养。

2.搭建动态监测平台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教育评价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校与超星集团合作开发了一套支持PC端与移动端的“智慧慈技”生產劳动评价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数字化。

在实践操作中,学校将学生的劳动表现输入评价系统,建立生产劳动信息数据库,自动生成学生生产劳动教育报表,记录每个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升情况,动态监测生产劳动教育质量,自动预警,指导教师进行改进工作。预警则采用“时间节点+工作量节点”的模式,制约评价主体,确保评价质量。从学期初到学期结束,学校都可以从数据当中进行分析,及时而公正地对学生的劳动素养做出精准评价。

3.完善多元评价方式

根据每位学生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学校利用数字评价管理系统,形成生产劳动教育的评价报表,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测评。

强化过程评价。在劳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进行全时段跟踪评价,形成了学生的劳动素养监测报表。通过同伴、教师、家长、企业人员的评价反馈,学校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并改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探索增值评价。学校对学生的劳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学生自身的劳动素养的起点看纵向变化,建立“劳动成长实践对照表”,实现学生的劳动素养增值幅度数据化、有形化,让学生时刻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完善结果评价。学校完善对学生劳动结果的认定,不再只用考试分数呈现,更注重学生的技能成果和劳动素养,通过定期开展“技能之星”“7S之星”“纪律之星”“智慧之星”“安全之星”等评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健全综合评价。学校通过学生、家长、教师和企业师傅等协同评价,全面考量学生的劳动教育达成度,评定“劳动标兵”“校园工匠”“校园劳模”等综合之星,激发学生的劳动动机。

(三)健全家校企协同评价

学校依托数字平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参与、企业师傅强化相结合的家校企协同评价,使评价更加全面有效。

1.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在生产前、中、后对照评价指标,对自己的劳动表现和完成的项目进行自我赋分,培养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的同伴对自评情况进行复盘,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教师边巡视边进行过程性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后,教师对每个小组在生产前、中、后的三个环节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诊断,提高教育效果。

2.线上线下家长点评

家长主要参与学生生产劳动教育的结果评价。学校将学生作业上传至展示区,家长依据评价标准对作业进行点评。学校适时开展生产劳动教育线上直播,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生产劳动教育的过程评价。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技能节等邀请家长来校观摩公开课,让家长充分了解子女的劳动表现,及时引导、鼓励、督促子女。家长的积极评价能够改善亲子关系,使孩子更加努力学习,增强学习动机。

3.实习实训师傅评议

学校定期邀请企业师傅来校观摩实习实训公开课,让企业师傅以企业实际生产的要求对学生在生产前、中、后三个环节的表现进行实时诊断、评议,帮助学生改进不足,提高生产劳动教育的适应性。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时,企业师傅对学生在岗前、岗中、岗后的表现,以及在安全与规范、纪律与礼仪、产品合格率和工作效率、工位整理、设备维护、工作反思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议,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问诊把脉。

学校通过“标准引领,数字赋能”生产劳动教育评价的创新与实践,搭建了由实践操作、劳动素养、劳动项目构成的生产劳动教育评价三维模型,开发了“智慧劳育”数字平台,开展了生产劳动教育的分层精准评价,打造了家校企協同评价的教育链,实现了评价的全闭环。

【邵佳洪,慈溪技师学院(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党总支书记、院长,正高级讲师;王健,慈溪技师学院(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科研处主任,高级讲师 】

实习编辑︱乔 羽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生产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用旧的生产新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热爱劳动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