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延安精神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度融合

2023-08-08郭博

中国德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延安学校

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具有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校考察,看校史、访餐厅、进课堂,勉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嘱托学校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遵循。学校着力从“六个下功夫”的角度,努力推进延安精神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度融合,探索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延安精神与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边区学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的办学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教育计划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是转变学生思想的锐利武器”。这是边区教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学校教育应积极传承这一优良传统,用延安精神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是开展边区教育史教育。学校充分挖掘陕甘宁边区时期全国各地青年心向延安、心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追求民主进步的感人事迹,用他们“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教育学生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是开展延安精神主题班会课。学校充分挖掘延安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编写延安精神教育读本,利用班会课,学习延安时期的红色故事及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革命家、教育家论著,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个人成才和革命事业的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学校充分挖掘革命纪念地资源,如党的七大会议旧址、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延安革命纪念馆等,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深厚内涵,使学生在研学实践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

(二)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爱国教育的励志史。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谱写了壮丽的愛国主义史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赢得了“万众瞩目清凉山”的盛况,全国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学校教育应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开展红色场景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凤凰山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清凉山革命旧址、四八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场景教育,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是唱响延安时期的红色歌曲。延安时期,人民群众创作了许多给人力量、催人奋进的歌曲,如《抗大校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黄河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延安颂》等。学校组织学生传唱这些红色歌曲,让学生在壮丽激越的旋律熏陶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三是观看红色影视剧、歌剧。延安时期,人民群众创作了《白毛女》《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许多歌剧和秧歌剧。新时代,也创作了像《保卫延安》《延安!延安!》《延安保育员》《南泥湾》等一批红色影视剧和歌剧。学校组织学生观看这些影视剧、歌剧等,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三)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

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具有崇高的品质、博大的胸怀,是学校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楷模和典范。

一是学习讲道德、正品行的崇高品质。毛泽东与毛岸英之间的感人故事为学校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提供了鲜活案例。这些案例生动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情观”,并由此洞察他们在大德、公德和私德上的崇高品质。

二是学习讲规矩、守纪律的崇高品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了学校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的典型素材。

三是学习敢担当、讲奉献、有作为的崇高品质。延安时期,劳动人民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负重前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校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的精神滋养。

(四)在培育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正是学校引导学生培养奋斗精神的丰富源泉。

一是讲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故事。延安时期,有关于毛泽东的《一块菜地》《一床棉被》《一盏心灯》等故事,关于朱德的《一件棉衣》《编箩织筐》等故事,关于周恩来的《纺线英雄》《三用大衣》等故事,关于刘少奇的《狮子口鞋》《一卷钞票》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校要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故事引导学生培养艰苦朴素、乐观向上的品质。

二是讲述南泥湾的故事和劳模的故事。学校用南泥湾的故事和张思德、郝树才、吴满有、李凤莲等劳模的故事,引导学生传承南泥湾精神、劳模精神,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

三是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学校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导学生继承党的“七大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同心同德、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奋斗精神。

二、加强延安精神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可以看出,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定位,将其从原来的“民生”板块前移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板块,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表明了党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和地位有着日益清晰的认识,也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很明确,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很明确,即“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很明确,即“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中学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上务必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加强思政教学,切实践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强各学科教学改革,关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在高质量落实、普及教育的同时,着力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弘扬延安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学校教学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思想动力。

一是在思政课建设上加强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学校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源优势,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加强合作交流,提升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内涵,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思政课程的教育质量。

二是深化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通过深化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考评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加强与大学的合作交流,重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贯通培养,在学科竞赛课程中开设系列大学先修课,如电磁学、微积分、线性代数、大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历史、地质学等。同时,学校建立了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成立了贯通培养中心,推进学科体系整体联动,采取课程群、项目式、分层式等方式进行贯通培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特长培养,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与自主实践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自信心,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学科思维,培养科学素养,塑造科学精神,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拔尖创新与应用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

(二)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学校堅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落实“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一是突出德育实效。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全力打造红色德育品牌,增强红色德育功能和影响力。学校不断加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红色育人资源平台的搭建,建设实践育人示范基地、“爱国三问”基地、“延安精神践行基地”以及班团集体结对项目,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是提升智育水平。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科普实践活动。

三是强化体育锻炼。学校秉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实施体育固本行动。学校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四是增强美育熏陶。学校积极开展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开设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技能。

五是加强劳动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学校创建了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作为学生学农、学工、学商的实践基地。同时,学校加强社团活动室和活动场地建设,积极开展有益健康、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加强延安精神与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度融合

(一)用延安精神扬师德

学校用延安精神培养教师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这与“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目标相一致。

一是用延安精神增强教师的政治素质,培养科学的政治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这一精髓和革命先辈的鲜活事迹可以引导教师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实践,进而追求真理、掌握真理、坚持真理,不断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摆正思想方位,树立“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

二是用延安精神增强师德修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这一灵魂和革命先辈的鲜活事迹可以引导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对同志团结热爱,对人民充满热忱,培养教师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坚定“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

(二)用延安精神铸师魂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弘扬延安精神、践行根本宗旨、强师铸魂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是用红色文化陶冶教师情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这一本质体现和延安厚重的红色文化可以引导教师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师德情操。

二是用延安精神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境界。学校带领教师参观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地,让不计得失、甘于奉献、“为民务实清廉”的延安精神在教师内心深处牢牢扎根,引导教师自觉献身教育事业,让“立德树人”成为引领教师队伍成长的精神支柱。

(三)用延安精神正师风

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延安时期的实践表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抵制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最好法宝。

一是以延安时期的革命先辈为榜样进行榜样教育。学校引导教师重温延安精神,学习先辈事迹,用自力更生的品质升华教师的精神境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鞭策教师,培养教师养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消除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思想,激发崇尚节俭、艰苦创业的品格,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是在考核评价中融入延安精神。学校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自我革命的作用,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自我监督结合起来,教育引导教师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努力为“立德树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四)用延安精神强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教师要立志成为“大先生”,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典范。

一是用延安精神引导教师树立“大境界”。学校引导教师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培养教师养成大学问、大德行、大情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滋养。

二是用新时代“大先生”内涵引导教师肩负“大担当”。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教育和引导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当好新时代“四个引路人”,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博学善教、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持,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添砖加瓦。

围绕“六个下功夫”,构建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不仅需要延续优良传统、脚踏实地,更要关注时代变迁、与时俱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道阻且长,身为教育者的我们任重道远。学校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重要指示、寄予的殷殷嘱托作为今后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彻始终的突出主线。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学校全体师生要牢记嘱托,奋楫笃行,不忘教书育人之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郭博,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乔 羽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延安学校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学校推介
走进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