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2023-08-08王晓燕

中国德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时代特征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并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擘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开设专栏,就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阐释解读,为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其中关于教育特别是德育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摘 要

我国已进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将劳动教育作为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因素和内生变量,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要从战略高度正确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定位,从理论深度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从实践广度拓展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从未来向度创新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系范式。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劳动教育,时代特征

作者简介

王晓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事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将劳动教育作为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因素和内生变量,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一、从战略高度正确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定位

立足党和国家层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选择。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2021年,我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法理地位。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迫切需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立足教育体系层面,高质量发展是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的核心主题,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都在强力推进。但如何科学建构劳动教育体系,如何使劳动教育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如何使劳动教育体系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体系建设还不够全面完善,实施路径出现单一化、同质化现象,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建构是当前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的短板和难点。例如,从当前推进劳动教育的实践看,许多地方还在用传统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演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在不明确劳动教育独特价值与功能的背景下盲目推进劳动教育,凸显出思想性和社会性的匮乏,也凸显出价值理性与教育功能的弱化。部分地区和学校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由于对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把握不准,对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育人价值和实践逻辑认识不清,存在着把“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的认识误区和操作误区,存在肤浅化和碎片化现象,不重视新时代劳动育人整体的体系建构、课程建构、内涵建构,缺少对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引和方法指导。从整体看,尽管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正在蓬勃开展,活动方式和内容也在逐渐丰富,但是学校、家庭、社会在传统观念掣肘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依然处于理念与目标不尽一致、质量与效益徘徊在低质化的状态,亟待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立足实施推进层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是把握新时代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的必然要求。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实施推进中面临众多挑战。一方面,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突出强调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勞动价值观。另一方面,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适应劳动方式的新变化,突出强调学生的创新性劳动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劳动品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新使命新任务,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让学生在积极的、创造的、崇高的劳动价值取向中,感知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获得对劳动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报效国家,奉献社会,亟待以高质量发展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全方位推进,让高质量劳动教育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全领域、全途径、全过程实施,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二、从理论深度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理论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3]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思想理论的时代,是一个产生思想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在伟大变革中不断推动思想理论向前发展的时代。[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开宗明义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把其“中国特色”的理论内涵、制度机理、体系特性研究清楚、阐释清楚,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新时代劳动教育能否真正起到育人铸魂的作用,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且形成一个独立的高质量育人体系,关键要看是否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引。这个理论指引,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涵、制度机理和实践路径,深刻明晰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准确阐释劳动教育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教育属性等。[5]

深入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连续十多年在许多重要场合、重要会议和重要讲话中对劳動、劳动者、劳动精神和劳动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深刻阐释了劳动教育的根本性质和重要地位,突出强调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系统指明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略,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理论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6]截至目前,学者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有的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生成基础:一是继承于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二是厚植于中国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思想基础,三是源自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基础,四是汲取我国劳动教育历史经验的智慧基础。[7]有的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概括为:树立良好的劳动创造观,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发挥积极的劳动育人观,践行科学的劳动实践观,加强必要的劳动保障观,构建和谐的劳动环境观。[8]有的从理论、实践、时代、价值四个维度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独特意蕴:丰富劳动教育理论体系的理论意蕴,提升劳动教育成效的价值意蕴,展现时代特征及发展要求的时代意蕴,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实践意蕴。[9]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看,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依然亟待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依然亟待深入推进。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理论要义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思想精髓,而且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洞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提升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境界。一方面,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劳动的本质、劳动的文明作用、劳动与中华民族未来、劳动与造就个体生命辉煌、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等重要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观点,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当代青少年发展中实际存在的教育问题,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实施方略和路径,以及劳动教育文化建设等理论认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为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10]我们从理论深度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理论要义和实践方略,需要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更加系统性、时代性、专业性的研究,进行更加深入的体系化、结构化、学理化研究。

三、从实践广度拓展新时代劳动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

建好课程体系是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程质量直接决定劳动教育的育人质量。构建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需要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充分考虑不同学段特征,加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一方面,要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纵向贯通的劳动教育必修课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上系统衔接,形成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比如,基于大学阶段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阶段特征,区别于中小学,建设对大学生有一定智识挑战或智识吸引的劳动哲学方面的专门劳动教育课程。这一课程建设完成两个任务目标:一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教育的自觉与深度,二是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自觉引入当代学生劳动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劳动教育课程的横向融合。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比如,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类课程主要与服务学习、实习实训、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相结合开展各类劳动教育实践,注重分析相关劳动形态发展趋势,强化劳动品质培养,等等。

建强师资队伍是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实现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劳动教育作为一门与德智体美并举的必修课程,需要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教师的培养依赖于科学的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目前,国家师范类院校尚未对从事劳动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开设劳动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高校也很少。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体系的建设,要从建设并完善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着手,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哲学、劳动文化学、劳动经济学、劳动管理学、劳动关系学等一系列涉及劳动和劳动教育的学科建设,强化劳动教育专业的师范类人才培养,为劳动教育专业化奠定基础,逐步形成“劳动教育学科建设——师范人才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链条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为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持续输送专职师资。另外,政府和学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人才资源,聘请优秀社会人士,例如,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家等,成为劳动教育的“传道者”,邀请他们讲述劳模故事、创新故事,展示精湛匠艺,分享工匠情怀,以切实增强劳动教育的感染力,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入脑入心。积极探索构建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养培训,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健全评价体系是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劳动教育专业领域的确立,还必须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引领支撑。新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亟须建立健全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劳动教育评价体系。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面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不同类型的学生,应建立多元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要注重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身、同伴、家长、学校教师、第三方社会机构等;评价内容要注重多样化,包括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创新创业等;评价指标维度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着眼于评价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等。评价形式要注重多样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以保证更公正、准确地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客观考核学生的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此外,要建立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建立监测平台,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将其纳入国家制定的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以科学的质量督导评价体系,引领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实保障体系是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体系关系到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是提升劳动教育育人实效和质量的基础。实施高质量劳动教育,首先要提供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保障,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機制。可安排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另一方面,推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学习、生活有关场所,逐步建好配齐劳动技术实践教室、实训基地,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此外,需要健全劳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和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共同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也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确保学校开展好劳动教育。同时要强化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各地区要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学生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劳动教育必须将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基础问题,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影响着劳动教育的实施,左右着劳动教育的质量。

四、从未来向度创新新时代劳动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体系范式

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加入教育数字化的新赛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要素、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数字化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11]从未来发展向度看,数字化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学习时空和学习边界更加宽广,劳动教育的新形态、新样态不断呈现,需要劳动教育的体系建构和教育教学范式做出新的回应。

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新模式。2022年教育部实施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就是以“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上的前瞻性探索。在劳动教育方面,通过数字化,打破了传统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困境和壁垒,超越学校围墙和区域局限,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汇聚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资源,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建立家校社优质劳动教育资源的有效衔接与供给。比如,以教育数字技术助力实施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特别是针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劳动教育数字课程资源的辐射共享,增加高质量劳动教育资源新供给。

从未来向度看,建立智慧劳动教育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整合劳动实践教育资源与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技术、辅助展示与评价等,以“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等方式不断拓展劳动实践的应用边界,成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的题中要义。《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规定了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一样同为劳动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形态可以是文本、资源包,也可以是音视频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科学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助力劳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新体系。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建立在新的理念、新的内涵之下的新教育领域,它具有此前劳动教育的影子,也是当下劳动教育的基础。我们必须明确对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认识,把握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任务,基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点,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新体系。[12]当前,全国各地已有许多省区市着手开发中小学劳动教育大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结合AI技术对全区乃至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管理监测。例如,浙江省天台县从劳动开课、劳动课堂数据采集、分类劳动数据采集、劳动评价数据采集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再结合劳动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对监测数据通过AI运算,对全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进行评价,最后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从全国来看,目前主要呈现出三个向度的创新。一是劳动课程数字化。利用VR等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劳动教育载体,设计创新课堂,推进优质劳动课程的传播以及劳动教育的双向突破。二是劳动评价数字化。为解决劳动教育过程难以把控、难以评价的问题,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劳动教育评价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持,可以追踪学生全程化的劳动发展进程,形成多样化、系统性、常态化、长效性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开启了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评价发展的新模式。三是劳动管理平台数字化。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新研发,搭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平台,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对劳动教育的实时监测与科学评价,真实呈现学生、班级的劳动实践数据,帮助学校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实时了解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及时把控劳动教育组织趋势,规划家校社三位一体全要素、全领域、全过程、全途径协同共育。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不会变,但劳动教育的内外部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总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站在人类未来发展的视角,从战略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广度、未来向度上看,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更新劳动教育的教学理念、拓展劳动教育的教学时空、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范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管理和评价手段等,进一步形成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EB/OL].[2023-06-02].http://www.gov.cn/xinwen/2021-04/29/content_5603947.htm.

[2][11]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光明日报,2023-05-30(1).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2.

[5]王晓燕.努力创建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新格局[N].光明日报,2022-02-08(15).

[6][10]课题组.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十三[J].教育研究,2023(1):4-15.

[7]曲霞,党印.中国劳动教育发展报告(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22.

[8]张淼.习近平劳动观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4):21-26.

[9]张泰源,韩喜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四维意蕴[J].教育研究,2022(6):19-27.

[12]时俊卿.让新时代劳动教育起好步[N].光明日报,2021-06-22(13).

责任编辑︱刘 洁

猜你喜欢

时代特征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
岛礁区攻防作战的历史演变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