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唐山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

2023-08-04刘炳震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唐山市旅游发展

刘炳震

(迁安市职教中心 河北 迁安 064400)

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实现农民增收增产、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乡村文化繁荣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深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2021 年2 月21 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2021 年12 月17 日全国乡村旅游工作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把发展乡村与乡村各领域政策措施相衔接、相协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三农”和经济发展大局。

近年来,唐山市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成果丰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唐山市为研究个例,旨在加强经验模式总结,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和实践需要,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 唐山市乡村旅游的优势与成效

1.1 唐山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唐山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乡村旅游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经济效益可观。交通方面,毗邻北京、天津两大城市,空运、高速、铁路交通便捷,有巨大的客源支持。需求方面,依托钢铁、煤炭、陶瓷等工业基础,经济发展位居河北省前列,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地理方面,北部群山环绕,具备生态休闲旅游的先天优势;中部平原生态良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南部毗邻渤海,独特的水乡渔村魅力无限,拥有海滨、平原、湖泊、山地、岛屿等多种特色自然景观。资源方面,有清东陵、明长城等历史遗迹,有乐亭李大钊故居、迁西长城抗战遗址、潘家峪惨案遗址等红色文化,唐山湾有菩提岛等滨海休闲,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1 个,博物馆、纪念馆17个,文化馆、群艺馆15 个,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打造了避暑休闲、养生康健、农业观光等一批项目,推动唐山市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1.2 唐山乡村旅游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唐山市把乡村旅游作为适应经济转型发展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确定了“一环三带多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对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旅游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经过多年努力建设乡村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吸引力不断增强。一是业态创新,打造了温泉、冰雪、演艺、游艇、现代农业等一批特色项目;二是丰富产品供给,遵化山里各庄、曹妃甸十里荷乡等创建国家级景区;三是乡村文化繁荣,开展唐山评剧、乡村网红、文化旅游等城乡共建共享和文化走亲活动,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发展。2021 年接待游客5 087.8 万人,旅游总收入536.5 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根据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告,唐山市有18 个村入选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政府通过政策、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加强对乡村重点村的支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唐山市在盘活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提高传统农村经济附加值、调整优化乡村经济结构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进而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2 唐山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旅游产业链不完善,整合度较低。中国社科院舆情实验室发布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指出,从2016 年开始,我国的乡村旅游已经由小旅游、中旅游年度进入大旅游年代。人们出游从景点游向全域游、生活游转变,升级型需求市场不断扩大,传统的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已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散客化需求。一些地方提出了乡村旅游新概念,例如“乡旅+文创”“乡旅+康养”“乡旅+商务”等,但实际运营上还是传统模式。在产业主体方面,乡村旅游项目大多数以旅游点、家庭户、种植大户为主要形式,农家乐、民宿的规模较小,存在单打独斗的发展特点。在管理运营方面存在着营销手段单一,农产品购物为主,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具体原因,一是缺乏政府的宏观规划引导,缺乏产业链要素的整合规划,产业链条短平。二是缺乏现代技术支撑,旅游新技术、新模式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推动不足,抗风险竞争力薄弱。

2.2 同质化问题突出,品牌知名度不高。当前,唐山市各区县的乡村旅游项目同质化问题突出,乡村建设城市化、产品供需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旅游项目主要聚焦在农家乐、垂钓采摘、民宿观光等领域,服务产品大多处在低端化、低效益水平。从发展模式、产品供给等方面分析,雷同产品服务较多,同行盲目跟风,价格战宣传模式极易造成严重的“内卷”。原生态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亮点与竞争力。有些乡村集体无视原有乡土文化底蕴,对乡村历史特色文化挖掘不够,盲目效仿建设娱乐场所、人造景观、江南水乡等。景区景点缺乏文化魅力,文化元素移花接木杂乱无章,究其原因是定位模糊,缺乏规划,唐山优质的冀东乡村文化、山海自然生态要素等没有被充分挖掘利用,导致众多项目千篇一律。

2.3 缺乏乡村旅游专门化人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当前,大多数从业者、经营者以个体户、家庭户为单位,多系农村剩余劳动力、未就业青壮年、返乡创业者,没有旅游服务的经验技能,职业岗位素质层次不齐。偶尔还会发生旅游宰客、捆绑消费等不文明事件,极大影响消费品牌品质。有些村集体为谋求利益,无视国土规划等政策约束,盲目投资、过度开发,违规使用土地林地资源,破坏原生态农耕系统。这说明当前乡村旅游的现代化管理运营手段不足,亟待旅游行业专家对乡村旅游从业者进行专门化指导培训。

3 推进唐山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是在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旅游需求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资本、资源、环境等要素的投入产出,实现经济社会各方面效益突出。

3.1 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的服务属性决定了构成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各要素间要密切配合、均衡发展,任何一个要素不完善都会产生“木桶效应”,直接影响整个乡村旅游产业质量。政府部门要完善乡村路、水、电、气、网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保障能力。对“旅游厕所革命”进行回头看,补短板提质量。协调开通城乡、景区间的旅游直通车,完善交通标识,构建“便捷乐享”乡村旅游服务网。政府要制定乡村旅游的规划方案,加强资源整合,统筹推进与文化、体育、工业、医疗、娱乐、康养等产业的有机融合,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服务效能。要注重营销推广,通过自媒体、短视频、广播电视等多途径、多形式强化宣传营销力度。

3.2 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积极对接乡村旅游需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唐山及周边的北京、天津、秦皇岛、廊坊等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游客出游频次增加,为唐山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要在巩固京津冀核心市场的同时,拓展中、远程客源市场,就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旅游项目。“十四五”期间,唐山市计划重点发展康养度假、特色小镇、文旅综合体等旅游业态,打造乡村旅游的特色亮点。各县区要发挥资源优势、挖掘亮点爆点,如北部县区以清东陵、明长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中部县区以开滦煤矿、启新水泥厂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南部县区以曹妃甸、月坨岛为代表滨海旅游资源。要抓好招商引资,谋划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成长力的特色项目,推动滨海度假、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的产业聚集。要深化“文化+”“旅游+”,把握融合、共享发展要求,丰富产业供给,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特色乡村旅游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3.3 把握绿色、安全发展要求,打造乡旅产业新标杆。乡村旅游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向精细化、特色化、深度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高质量项目新标杆。政府要通过政策、补贴等手段吸引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旅游事业开发,要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未就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专业化和健康化发展。要加大对民宿、农家乐、经营户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和服务能力,夯实乡村旅游产业人才基础。从业者和经营个体要转变原有的吃、住、玩服务思路,升级为“文化+体验+休闲+商务”立体式驱动的乡村生态旅游新模式,推进文旅产业及其新兴业态发展。乡村主体要培育文明乡风,打造特色亮点。要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提升服务设施智能化水平,创新“乡旅+5G”“乡旅+电商”等数字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全方位、立体化分析构建反映消费需求的消费者画像,挖掘潜力消费群体,实现由粗放型营销向精准型推广的转变。

猜你喜欢

唐山市旅游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
唐山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唐山市还乡河水污染综合治理
唐山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