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023-08-04刘后文宋唐川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土家族少数民族民族

宋 鑫 刘后文 宋唐川 龙 杨 周 艳 陈 丹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2018 年1 月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悠久,由于文化差异,导致了文化多样性,而文化的多样性也使得人文特色显著。其中少数民族乡村拥有其独特的人文特性,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具有重大发展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最适合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策略,而“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持续有效地实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适用性密切相关。重视乡村振兴是每个乡村发展规划体系中的首要步骤,也是提高发展潜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1 少数民族文化概述

少数民族文化是指由各个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一切精神文明的集合,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它表达了少数民族的价值观、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价值体系。少数民族文化的物质文化则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物质文化产品,如饮食、服饰、建筑、手工艺品等,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方式。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原则

2.1 本土化特色原则。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将区域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出来,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区域的独特性进行保护,将其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2 文化原则。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对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境和文化内涵全面地展现出来。

2.3 可持续发展原则。目前,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对其进行了过分的开发,从而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破坏。因此,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防止民族文化的消亡,实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4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要坚持多效益共赢,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 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乡村“三农”带头人数及能力不足。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尽管农村人口数量众多,但是这些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却很低,且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而且每年都会有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流出,留下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和妇女。留守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发展意识都很低,农村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制约农村振兴的一个巨大短板。

3.2 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城乡基本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政府资金的缺乏,很多农村基础设施不能启动或维持,造成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迟缓。而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和资金的缺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3.3 乡村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仍待开发。合理而丰富的产业结构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社会资源的优化、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农村的产业结构趋于单一,有些村庄没有一个能够持续地、全面地发展的产业,更缺少了特色产业的培育,仅靠传统节庆活动带来的一时的旅游产业以及旅游周边产业的暂时发展。

3.4 过分注重形式,没有文化内涵。就传统节日自身而言,存在着只注重形式、忽略内容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到,维护民族节日对于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当地旅游市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缺少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可能会对当地的经济带来一定的暂时性的效益增加,但却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地区经济发展。

3.5 外来节日文化冲击大。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确受到了外来节日文化的严重影响,节日的本土传统文化也出现了失范。中华文化具有广泛的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正是中华文化得以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外节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人民对本国的部分传统节日丧失了兴趣,而对国外的节日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崇拜,从而破坏了我国的传承生态,使部分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3.6 文化传承人才缺乏。土家族分布区以山区为主,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随着土家族传统节庆的发展,土家族的传统节庆文化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因为土家族节庆文化的经济价值并不显著,再加上大都市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生存环境,更多的人选择了在大都市打拼。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招手舞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4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以村民为主体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利益共享机制。要从土家族的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在尊重和维护村民自主权的前提下,听取他们的意见,以维护他们的权利为前提,以利益分配为手段,对那些离开家乡的年轻人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回到家乡去创业;村级组织要充分发挥引领的作用,调动普通村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传承中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村民的利益共享度,尽可能地减少贫富差距,防止农村劳动力外流。

4.2 以政府为主导引领多方参与建设。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政府要为土家族的村民着想,将为当地农村提供最好的基础设施作为政府决策的一部分。同时,政府也要对各个部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指导,督促他们完成各自的任务。另外,政府还要加大对土家族传统节日的宣传,大力吸引投资,为土家族摆手节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保证土家族摆手节的正常举行。

4.3 乡村产业要多模式推进。为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提出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土家族想要获得真正的发展,仅仅依靠摆手节是很难维持下去的,所以,在确保摆手节可以正常进行并延续下去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土家族的民族特点,开发出几个有特色的产业。如以农业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尝试发展旅游业,实现农业观光产业,并通过包装和宣传,打通农业产业链。发掘乡村的文化内涵,等旅游业发展稳定后,再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尝试设计一个产业的价值延伸计划。这样乡村产业就可以在多种模式下,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发展的多元化和多主体的共赢。解决乡村产业结构单一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产业的整合来实现共同发展。

4.4 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促进文兴结合。“文兴”相融是“乡村振兴”下民族传统节庆的核心,而“乡村振兴”下民族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则是其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乡村振兴”下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既要跟上现代化的脚步,又不能失去其最原始的文化精髓。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活动的时候,应该将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可以进行创新,但不能抛弃。

4.5 坚守自身特色,结合多方面创新。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属于一个传统的节日,它很容易受到具有新鲜感的外来节日文化的影响。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将其与当下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在不改变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对传统的摆手节展开创新,以更好地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进行可持续传承。

4.6 整合传承理念,建设传承队伍。在继承土家族摆手舞时,首先要整合摆手节的传统观念和目前的发展状况,把土家族的传统节庆文化融合到一起,保证土家族摆手舞的观念清楚明了,同时保持观念的完整;以土家族摆手节为切入点,扩大摆手节的内涵,将其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项目来宣传,以此来增强节日的吸引力,提升传承者的心理认同感,实现以人为本,将土家族摆手舞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位传承者的心中。为了保证土家族“摆手舞”的广泛流传,应成立一个统一的“传播团队”。建立一项可以将土家族摆手舞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的研究,使传承者们具有更高的民族自信心,在传承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恒定的热情,并将土家族摆手舞中所包含的文化精髓进行深度挖掘。

猜你喜欢

土家族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土家族情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土家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