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探讨

2023-08-04芦辉萍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农作物节水灌溉

芦辉萍

(古浪县古浪河系水利管理处 甘肃 古浪 733100)

水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核心,是构成地球生态圈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淡水持有量相对较少。早些年政府推广了南水北调以及景电工程等,通过对水资源的调配来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正常需求,尤其是在农业领域,传统的漫灌方式不但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则需要相关部门对农业人员进行积极的引导,并选择合理的技术手段开展节水措施,进而满足水利灌溉的各方面需求。

1 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分析

1.1 滴灌技术

1.1.1 应用范围。滴灌技术是当前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节水灌溉措施。与其它技术相比,滴灌技术主要应用在水资源紧缺的区域,比如偏远山区,或可调配资源不足的地区,这些地区所具备的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加上可选用的灌溉方式有限,很容易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因此,可通过滴灌技术来完成相应的浇灌内容。

1.1.2 工作原理。滴灌技术主要是使用低压管道系统,利用智能化技术完成灌水器的开关管控。在大部分植被的根茎区域设置毛管支管,运行过程中水资源能够沿着毛管逐渐滴入农作物的根系之中,并依照实际情况完成用量的调配,进而达到相应的灌溉目的。

1.1.3 滴灌系统的结构组成。滴灌技术所对应的系统共分为4 部分,分别为核心枢纽、滴头结构、不同类型的配水管以及动力系统。整个滴灌过程是在动力系统的加压作用下完成的;滴水装置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内容。由于整个滴灌系统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且设备精度要求较高,所需成本也较高,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设备检测,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

1.1.4 优点及分类。滴灌技术除了能满足全自动管理要求外,还能够满足增产需求,如在滴灌过程中可以将肥料以及营养物质随水一起滴施,达到提升肥效的作用,从而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当前常见的滴灌系统分为3 种,分别为半固定滴灌系统、移动式滴管系统以及固定式滴灌系统,需要工作人员依照实际情况选用。

1.2 喷灌技术

1.2.1 应用范围。喷灌技术,是利用动力加压的方式对正常流动的水体流向加以改变,使其能够喷射到高空区域,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会喷洒在相应的区域,进而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为宽敞平阔的区域。

1.2.2 存在问题。由于对喷头等结构缺乏重视,导致喷灌效果不理想,影响作物产量。另外,部分地区对实施节水灌溉技术重视不够,采用的技术模式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1.2.3 注意事项。在确定使用喷灌技术之前,需要对现场情况做系统性的调查,比如当前该地区天气情况、气候变化趋势、地下水流动情况、土壤含水量、空气潮湿度以及农作物的用水需求,只有对这些条件进行谨慎考量,才能够确保喷灌技术能够满足预期目标,实现促进农业经济长久发展的目的。

1.3 渠道防渗技术

1.3.1 技术要求。渠道防渗技术是农业灌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当前我国主要输水系统之一。通常情况下,相关人员在进行渠道防渗处理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环节的调整,比如对土料结构进行试压,或者是结合现场情况完成护面防渗处理,做好浆砌石的衬砌工作,加强砖块的衬砌处理,这样不但能够满足灌溉需求,对于整个农业建设与地区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3.2 渠道防渗技术特点。①利用渠道防渗技术能够降低传输渗漏所带来的浪费,减少成本支出,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②通过对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水资源运输管理过程中的管控,减少渠道抗冲击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2 农业水利灌溉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农业水利灌溉方面始终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不当、技术落后、理论知识不具备可操作性、各部门联动效果不佳等,这些都会使农田灌溉节水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起到相应的社会价值与作用[3]。

2.1 人员灌溉意识欠缺。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部分人员对节水灌溉仍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灌溉方式依旧是以大水漫灌或沟渠灌溉为主,这些灌溉模式不但在效果上无法满足预期标准,同时也会大量消耗水资源,且农作物产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后续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理想,现代化进程较为缓慢,相关部门没有进行过节水灌溉知识的宣传与推广,人们对于滴灌、喷灌以及渠道工程的认知存在较为明显的缺漏,对于节水工程无法进行有效管理,这些都会使农业水利灌溉效果大幅度下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也会因此受到阻碍。部分地区只在经济作物种植时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其它农作物种植无法获得相同的技术支撑,给整个农业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2.2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偏低。设备上的差距是导致节水灌溉工程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受到地理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以及区域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在进行日常工作时所选用的设备无法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契合,不配套现象严重;对于渠道系统的管控力度不足,人员的操作不具备标准性,进而导致节水灌溉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有关部门对节水灌溉的认识比较薄弱,所设计的建设标准达不到要求,许多设备出现了质量问题,且维修不及时,加上经费不够,导致现存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因而,需要工作人员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管控力度,从而延长工程寿命,满足农业建设的各方面需求。在很多存在已久的灌溉工程中,由于年久失修,整个灌溉系统的覆盖面积大幅度缩水,产生的效益也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在缺乏足够资金支持的背景下,地方配套资金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同样也会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较为直观的影响。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依照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使地区发展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3 农田节水灌溉配套措施

3.1 耕作及工程措施。深松工作与平整化处理是当前我国耕种环节的重要内容,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此环节的宣传,提高农业人员对专业技术的认知水平,能够通过地膜栽培或者是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完成相应的耕种环节。随着人们对种植结构的理解不断提升,耕种技术水平的不断优化,随着秸秆还田等措施的实施,整个耕地资源会呈现出良好的水土状态。通过这一措施,不但能够减少水分蒸发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能够对农作物的产量提升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开展这一工作,不但能够满足耕种需求,更为后续开展节水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加强对配套措施的管控力度,对传统的灌溉内容进行优化,选用符合要求的信息化手段,在有效提高耕种效率的同时,增加农业人员的经济效益。

3.2 管理措施。良好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并对灌溉用水进行优化处理,满足农作物生长状态下资源的有效分配,使水资源利用率得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利用信息化手段,针对水源的含沙量、实际水位、流量变化等参数完成相关工作内容,满足技术采集与整理的需求,并依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水方案的选用。此外,为了确保整个灌溉工程在自动化方面能够满足预期标准,需要相关人员对现场的水泵数量进行管理,并根据对水资源的需求完成自动化管理与控制,将信息技术与灌溉工作有效结合,从而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部门还要定期对现场的农作物分布情况进行检查,判断所呈现的实际参数是否满足预期标准,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由专业人员进行需水量的调整,以此来确保灌溉用水配置效果得以提升。

4 新型灌溉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4.1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目前很多发达地区在进行灌溉时会采用低压管道输水,这种技术能够满足平原地区的各方面需求,因而常被应用在井灌区中,以此来满足相应的建设需要。与其它灌溉技术相比,用低压管道输水替代明渠灌溉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节水模式,低压管道输水能够利用分水口完成相应的分水工作,并利用管道进行水资源的输送,进而满足灌溉的需求。从效果上看,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灌溉效果,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对蒸发现象也能加以控制,在农业灌溉工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这类技术虽然能降低水分损失,但后期运行成本相对较高,所涉及的设备与装置都要定期进行更换与维护处理。

4.2 高效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智能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灌溉模式,使得整个灌溉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从生物学角度、信息技术层面以及智能AI 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并对地区现状进行分析,选择符合要求的节水灌溉技术,比如针对土地资源质量不佳的区域,可以先利用GPS 技术进行定位,对整个区域的参数进行采集与分析,并利用生物取样的方式完成实物的深层次调研,此后,根据所获的农作物生长信息进行推演,完成原因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手段。与传统灌溉手段相比,这种灌溉模式能够由人员或设备根据农作物的实际生理情况以及生长状态完成灌溉技术参数的调整,能够避免发生过度生长的情况,提高作物品质,同时对于我国农业地区的长久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农作物节水灌溉
坚持节水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节水公益广告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