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松针蚧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2023-08-04汪文锐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治虫针叶松针

汪文锐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 甘肃 天水 741020)

中华松针蚧属于同翅目珠蚧科的昆虫,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对松属植物造成危害,如油松、马尾松、黑松等。中华松针蚧繁殖速度快,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流行蔓延,造成松树针叶变黄、枯萎脱落,严重的会引起松林大面积死亡,对林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中华松针蚧曾多次在小陇山林区爆发成灾,不仅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威胁,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1 中华松针蚧的危害

中华松针蚧对松树危害较大,中华松针蚧在若虫阶段主要以幼嫩的针叶和1 年生枝梢的汁液为食,造成受害针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初期出现黄斑,随着虫害的发展,黄斑逐渐连接成片,后针叶变为黄褐色并枯萎脱落,受害的成片松林如同被火烧过一样,林分生长受阻。虫害发生初期,中华松针蚧种群的生长繁殖主要集中在林木的中下部,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多,逐渐向上向外扩散蔓延。随着中华松针蚧为害年度的延长,林木中下部枯萎脱落的针叶越来越多,新生的针叶和枝条也逐渐变短,林木的向高生长受阻,受害的部位也逐渐上移,当蚧虫为害到树顶,整株树都变得枯黄,很容易引起其它病虫害的入侵,如象鼻虫、小蠹虫等,加快松树皮木的分离,致使整株树枯死。

2 中华松针蚧的生活习性

中华松针蚧在小陇山林区1 年发生1 代,若虫或者雌成虫寄生在针叶或枝条上越冬。翌年3 月下旬~4 月中旬,天气变暖,越冬的若虫开始发育进行雌雄分化,若虫生长很快,生长期约为20 d,这阶段对松树的危害最大,若虫吸食针叶和幼嫩枝条的汁液,造成松林成片死亡。到了4 月下旬~7 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出现的盛期为5 月初~6 月中旬。成虫的繁殖力很强,产卵量为40 ~160 粒/只[1],初孵的1 龄若虫爬行能力很强,寻找新生的针叶进行寄生,到10 月中旬,天气变冷,2 龄若虫结壳完成进入越冬期。

3 引起中华松针蚧虫灾蔓延的原因

3.1 林分结构不科学。有的林场营林树种比较单一,尤其是由油松、马尾松、黑松等树种营造的人工林面积大,这就为中华松针蚧的繁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当虫害发生后,种群的数量会迅速增大,松林大面积受到侵害。因此,更新人工林纯林,营造多树种的混交林,不仅可以提高林分的抗病力,还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降低中华松针蚧的虫口密度及发生率。

3.2 营林管理不到位。在营林生产中,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不到位,不能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发生虫害后也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没有及时清理感染虫害的林木、枯枝、落叶等,导致虫灾日益严重。此外,林场的领导对中华松针蚧虫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每年的发生面积逐渐增大。

3.3 没有严把检疫关。在对虫害的治理过程中,没有严把检疫关,使得虫害从发生区域向周围的地区扩散,受虫害林地面积扩大,增加了治理成本,提升了治理难度。另外,在虫害的治理过程中,相关联地区的林业系统各部门配合不力,没有及时互通信息,没有强化协同作业力度,导致虫害交叉传播,影响治理效果。还有的林场引进苗木的时候,没有严把检疫关,导致引进携带有中华松针蚧的苗木,从而引起中华松针蚧在当地发生蔓延。

3.4 根治措施不科学。中华松针蚧容易反复发生,要联合采取多种方法才可以提升防治效果,达到根治的目的。如果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就会影响治虫的效果,尤其对于林木高大、面积宽广的林分,寄生于林木隐蔽部位的蚧虫很难被杀死,导致根治不彻底,当环境适宜的时候,中华松针蚧虫害又会暴发。

3.5 资金投入少。个别林场只追求经济效益,对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够,因此,对防治林木病虫害投入的资金少,如病虫害防治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仪器不足,没有过硬的森林防护队伍等,当出现中华松针蚧灾情后,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拨款进行治理,地方资金投入少。还有的领导缺乏长期治理的观念,只看到短期的效果,后期治理跟不上,导致虫害反复发生,灾情加重,制约了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 中华松针蚧的防治措施

4.1 化学药物防治。根据中华松针蚧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在适宜的阶段采用化学药物防治,如初孵若虫虫体小,蚧壳正在形成阶段,壳比较薄,对虫体的保护力度差,此时喷洒药剂渗透力强,可以有效杀死幼虫。

4.1.1 林下喷洒杀虫剂。中华松针蚧发生初期,虫卵以及若虫主要集中在林冠的中、下部,而且不同的虫期在主、侧枝分布也有区别,因此在虫灾发生初期,初孵若虫阶段可以选择适合的药剂集中消灭林冠中、下部的虫卵,控制种群向上扩散,以免林木顶梢遭到侵害。经常喷洒的药物有辛硫磷、喹硫磷乳剂、氧化乐果、西维因可湿性粉剂等。对于孤树、林木密度较小的小面积林区,可以在树根周围地面用50%辛硫磷1 500 倍液喷洒,也可用50%氧化乐果乳油稀释后浇在树根下,杀虫率高达95%,药效可持续6 个月;也可以在感染蚧虫的林木基部打2 ~5 个孔,然后注入稀释后的氧化乐果,连续注射3 次,也对防治蚧虫也有明显的效果,而且这种方法不受阳光照射、雨淋的影响,可以提高药效,非常适合小面积林分的防治[2]。

4.1.2 利用烟剂防治。在郁闭度大、林木高大的高山林区,可以利用林丹烟剂、敌马烟剂等防治孵化期的害虫,一般在5 月下旬~6 月中旬进行,利用这种方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而且防治速度快,效果好。利用烟剂烟熏要选择无风的早上或者傍晚进行,这个时间气压低,烟雾浓度大,上升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杀虫效果好。利用烟熏防治害虫还要注意药点的设置,药点一般呈环形、马蹄形或者方格形,药点之间的距离要综合考虑地形、地势、风向、虫情等,一般虫情严重、地形复杂、山沟陡坡较多的地方,要适当增加药点。烟熏治虫要统一作业、统一管理,点火从沟坡下部开始,点火时间要一致,行动要迅速。烟熏治虫要特别注意防火,严防引起火灾。

4.1.3 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适宜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中幼林,常用的农药有辛硫磷、氧化乐果、苦参碱等。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提高效率,提升治虫效果。

4.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可为其它防治方法起到辅助作用。在间伐修剪林木时,要将病木虫枝剪除,然后收集到一起进行处理,使虫源减少,降低虫灾传播速度。在松针蚧结茧期间,烟熏、喷洒农药都没有效果,这个阶段可以发动群众进行人力摘除。幼虫休眠期正好是农闲季节,也可以发动群众进行灭虫。人力除虫适合零星的树木以及面积不大的中幼林,可以弥补化学防治的不足。

4.3 生物防治。利用松针蚧的天敌进行防治,能够降低治虫成本,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牯岭草蛉、红点唇瓢虫、异色瓢虫、松蚧瘿蚊、红缘瓢虫等都可以抑制松针蚧的种群数量,如松蚧瘿蚊以松针蚧的卵、雌虫为食,每天可以吃掉9 ~20 粒虫卵;牯岭草蛉的幼虫每天可以吃掉20 ~30 粒的虫卵[3]。在松针蚧活动的林区,可以引进天敌,降低害虫的虫口密度。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害虫生物防治措施研究,促进森林资源健康发展。

5 预防中华松针蚧虫灾的措施

5.1 更新纯林,营建混交林。以油松、马尾松等松树营建的人工林,树种单一,对虫害的抵抗力弱,一旦感染虫害,很容易暴发成灾,导致林木大面积死亡;而多种树种合理搭配组成的混交林,生态环境复杂,生物种类多,有寄生性昆虫、菌类、益鸟等多种病虫害的天敌,害虫的种群数量增殖慢,造成的危害小。而且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林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要对纯林、疏林等进行补植更新,用阔叶树种、灌木对松林进行改善,提高松林抵御松针蚧的能力。同时要对林下植被进行保护,尤其要保护为天敌生存提供食物的蜜源植物。

5.2 加强宣传力度,开展联防联控。中华松针蚧的治理难度非常大,对于中华松针蚧的治理是长期的系统性工作,要将其纳入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中。各级政府领导要做好社会各部门的协调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制,制定害虫的治理目标并签订目标责任书。要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大力宣传中华松针蚧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带来的危害,增强广大群众防虫治虫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营造良好的有害生物治理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降低相邻地区之间的交互传染。成立虫害治理工作组,并对各地的虫害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对各部门进行协调,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要定期召开治理中华松针蚧的经验交流会,相互学习,确保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5.3 加强检疫力度,防止疫情蔓延。要严格贯彻《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根据林木的归属权和经营权,落实“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开展病虫害的治理。要强化检疫力度,对于引进或者输出的苗木要严格进行检疫,严禁携带有病虫害的林木以及林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5.4 增加投入,加大科研研发力度。防治中华松针蚧是科学性、系统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加大对防虫治虫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研发新技术,提高治理后的虫口减退率。要坚持防治和科研相结合,利用科学的手段促进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治虫针叶松针
松针扫把
更 正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风雨海棠
松针是另一种时间
农科110专家赴汾阳“治虫”
今年1季度德国针叶材出口量增长7%
加拿大针叶锯材继续以美国南部为中心
农业部启动春季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
秋蚕期桑螟防治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