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与甘薯间作栽培技术

2023-08-04薛全义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充分利用间作甘薯

薛全义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9)

间作套种是我国重要的栽培制度,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应用比较广泛。间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栽培形式,如果运用得好,可充分发挥两种作物的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复合群体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充分利用光能,减少浪费。花生与甘薯就是两种适宜间作的作物组合:首先高矮不同,通过间作,花生有一定的边行优势;其次两者消耗的养分不同。二者搭配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提高种植效益。

1 花生甘薯间作栽培增产的原因

1.1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花生与其它作物间作,增加了全田植株的密度,叶面积系数也随之增加。单作,同产品作物个体之间的生长状况比较一致,根系分布深度和茎叶伸展高度都在同一水平面上,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完全一致,因此,其密度和叶面积系数的增加受到较大的限制。间作则不同,花生与其间作作物构成复合群体,它们彼此间的外部形态不同,植株有高有矮,根系有深有浅,对光照、水分和土壤等养分的需求也有不同,其密度和叶面积系数可以超过单作的限度,从而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

1.2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间作可以使2 种以上植株形态和生育特性有显著差异的作物在同一地块、同一季节良好生育,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

1.3 改善了作物的生育条件。①合理间作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花生与高秆作物间作,可以改善高秆作物行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据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在距地面50 cm 处,单作玉米的CO2浓度为228 mg/L,而间作玉米田为247.8 mg/L。②合理间作可以调节土壤温湿度,提高土壤养分。花生与高秆作物间作,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提高了地面覆盖度,从而减少了地表的直接散热和水分蒸发,土壤湿度和温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转化、分解及微生物的活动,也有利于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2 间作技术及效果

2.1 花生、甘薯间作的技术要点

2.1.1 根据生产条件选用适宜的间作方式。花生行数的多少与密度的大小要根据栽培目的、土壤肥力和甘薯品种而定。间作花生采用穴播,穴距15 ~25 cm,每穴播2 粒。每亩花生穴数因花生行数多少而异。每畦间1 行花生的,每亩约2 500 穴;每畦间2 行花生的,每亩4 000 ~5 000 穴;每畦间3 ~4 行花生的,每亩5 000 ~7 000 穴。北方花生产区以及四川等省采取1 畦间1 行花生,或者1 畦间2 行花生,或隔1 畦种2 行花生,将花生种在相邻畦的两侧,而将甘薯茎蔓引向另一畦沟中,这样花生在盛花前受荫蔽较轻。

2.1.2 适时扦插甘薯和播种花生。花生播种与甘薯扦插时间的配合是否得当,影响着2 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春甘薯扦插过早,花生过早受到荫蔽,开花结荚就会受到影响;而扦插时间过晚,则对甘薯产量有影响。秋甘薯扦插过早,同样影响花生生长发育;扦插过晚,由于干旱和气温降低,冬前薯苗生长缓慢,开春后才能恢复生长,薯块发育期缩短,也会影响产量。春甘薯间作花生,由于花生出苗所要求的温度较甘薯扦插所需要的温度低,因而作好畦后,宜先播花生,花生出苗以后再扦插甘薯,使甘薯晚插早收,以减少甘薯对花生的前期荫蔽,同时也减少花生对甘薯后期的影响,花生适时早播对提高产量也十分有利。

2.1.3 选用适宜的品种。花生适宜选用早熟丰产、结果集中的珍珠豆型品种,成熟后及时收获,为甘薯后期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花生收后要立即培好土,保持畦的原形,以利于甘薯生长。甘薯品种宜选择生育期较短,能够晚插早收和茎蔓短的品种。特别是与秋花生间种,由于秋花生播种期受生长季节的限制,更应该选择生长势强、扦插成活快、生长期短而耐寒性强的甘薯品种,这样既不影响花生生长发育,而甘薯又能适时收获,从而获得花生、甘薯双丰收。

2.1.4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获得花生、甘薯双高产的重要一环。花生由于播种于畦侧,容易覆土过厚,要注意及时清棵,以保证全苗和生长茁壮。花生苗期最忌荫蔽,在甘薯生长期中,特别是生长前期,如采用2∶2 间作方式,要注意把蔓引向两穴花生之间,为花生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此外还应注意做好及时中耕、防治病虫害和灌溉等工作[3]。

2.2 花生、甘薯间作的增产效果。华南以及山东、浙江、四川等省部分花生生产区有花生与甘薯间作的习惯。花生与甘薯间作,利用甘薯扦插时间晚、前期生长缓慢,而花生播种早、收获早的不同特点,可以争取季节,充分利用地力与光能,在影响甘薯很小的情况下,增收一定数量的花生。

3 间作应注意的问题

3.1 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在作物种类选择上,要从有利于通风透光、有利于肥水统筹、有利于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等方面全面考虑,尽量克服间作作物共生期相互矛盾的一面,充分利用和促进其互相促进和协调的一面。一般掌握在株型上高秆作物和矮秆作物配植,植株繁茂和株型收敛的搭配,以便增加密度后仍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在叶形上做到尖叶与圆叶搭配,尖叶指禾本科作物,圆叶指花生,以便养分统筹互补;在根系分布上要深根与浅根搭配,以便合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在生育期上要生育期长的与生育期短的搭配;在熟性上要早生早发的早熟作物与晚生晚发的晚熟作物搭配,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在品种的选择上,要注意间作的作物间互相适应,互相照顾,花生品种应选用耐荫性强、适当早熟的高产品种,与其间作的作物要选择株型不太高大、收敛紧凑、抗倒伏的品种。

3.2 确定合理的种植规格及密度。合理的间作种植规格是能否发挥复合群体在充分利用光能、土地资源的同时,解决间作作物间的一系列矛盾的关键。只有间作种植规格恰当,才能既增加间作作物密度,又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既便于间作作物田间管理,又能发挥其技术措施的增产作用。密度是在合理间作种植基础上取得双高产、高收益的中心环节,密度不当,不能发挥间作的增产作用。尤其是花生的种植密度,应根据间作方式及种植规格,尽量加大种植密度。

3.3 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间作要获得成功,必须根据间作方式及各种种植规格,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重点技术有整地改土、水肥管理、间作时期、田间管理等。各地在引进或采用新的间作方式时,均要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栽培条件,对栽培技术进行试验,创立一套适于当地条件的栽培管理技术。

甘薯和花生间作能形成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对阳光的截取和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这两种作物产生互补,减少了土地的浪费。虽然花生与甘薯间作也存在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但是间作的优点大于缺点,所以要进行合理的间作栽培。

猜你喜欢

充分利用间作甘薯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做好妇联家庭儿童工作
高中物理如何充分利用扩展性栏目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枣药间作滴灌种植技术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通过朗肯循环充分利用载货车柴油机的废气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