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高校体育课程SPOC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2023-08-02敖灿祖雪亚李鹏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武术技能

敖灿 祖雪亚 李鹏飞

(1.重庆交通大学体育部 重庆南岸 400074;2.重庆工程学院通识学院 重庆巴南 400056)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2]。教育信息化问题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

1 重庆市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概述

2023 年,从重庆市3 所本科院校的46 位体育教师关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问卷中发现,重庆市高校体育课程线下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占89.2%;SPOC 模式占比10.8%;全盘线上授课模式则没有教师使用。重庆市高校在线精品课程本科层次共498门公共通识课程,体育类课程共计8门,其中纯体育理论类课程2门,体育技能+理论类课程6门,占1.6%。说明重庆市高校体育课程是以传统体育课程模式教学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通过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信号强化掌握运动技能及相关知识,实现基础体育知识、基础运动技能的传授;具有教学反馈及时、课堂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掌握灵活可控、学生身体活动参与度高等优点。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位置,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兴趣,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学生获取的体育知识、信息,来源于教师讲授和书本,授课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构建高层次体育知识和掌握复杂运动技能。

2020—2022年,在重庆市各高校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体育课程在线教学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学生运动体验缺失、身体活动参与度低、体育锻炼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在全盘线上体育课程中也凸显出来。由此,一种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即SPOC教学模式成为体育课程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 是Small 的缩写,P 是指 Private,O 是指Online,C 是指Course,SPOC 即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 教学模式能给学生带来更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更有效的学习效果,将其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4]。

2 大学体育课程SPOC模式教学实验

为探索大学体育课程SPOC 教学模式与体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差异,在重庆市3 所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武术”课程中,选取18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组(男45人,女45人)采用SPOC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男45 人,女45 人)采用体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并通过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对两组同学的学习效果做对比分析。受试者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表(n=45)

2.1 大学体育SPOC模式

体育课程SPOC教学模式是结合体育学科特点,通过SPOC 平台和线下课堂将线上和线下二者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以课前(线上)+课中(线下)+课后(线上+线下)为核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5]。大学体育SPOC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体育课程SPOC教学模式结构图

2.2 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验观察指标

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观察指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包含:(1)体育理论:武术理论知识;(2)体育技能:拳、掌、勾、弓步、马步、仆步、左右弹腿变歇步冲拳、左右仆步穿掌、弓步推掌—拗弓步冲拳—马步冲拳、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初级长拳三路成套演练[6];(3)身体素质: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柔韧、速度;(4)课后体育作业:每周2 次中长跑练习。观察指标包含:体育理论测试成绩、体育技能测试成绩、学生体质健康达标身体素质各项测试成绩、耐力跑测试成绩。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实验后测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混合的方式进行。两种教学模式特征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教学模式特征表

2.3 大学体育SPOC教学的实验控制

为了避免其他非控制变量的干扰,体育项目选取普及程度相对较低的武术运动进行教学,排除有武术或搏击基础的学生参与教学实验。在教学实验开始前对两组学生进行武术基本技能测试,两组学生均不能完成,参与实验的学生均为无武术基础。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是学生学习武术技能的重要能力,实验前选取《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涉及身体素质的指标:立定跳远、50 m跑、坐位体前屈、1 000 m跑(男)、800 m跑(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进行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7]。

表3、表4 为男女生实验组、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独立样本t检验,各项目P>0.05,说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在五项身体素质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被试者身体素质水平大致相同,排除实验前测的干扰,可以进行武术教学的后续实验。

表3 男子实验前 实验组、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

2.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理论成绩、体育技能成绩比较分析

完成15 次课的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武术理论、武术基本技术、武组合技术、初级长拳三路成套演练进行评价,并将两组的各项成绩对比分析。

如表5所示,通过15周的教学实验,对两组学生的武术理论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均值大于对照组(87.11>81.75),且P=0.00<0.01,说明SPOC模式教学与传统武术课堂教学相比,在理论成绩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由此判断在体育理论教学方面,SPOC模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效果。

表5 实验后两组学生武术理论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n=90)

SPOC 模式教学在课前的线上学习部分,以“体育理论+技能教学”为主要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在线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任务点的学习获得对应的积分,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均有数据记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师线上课程设置章节答题,学生通过答题引起思考,巩固强化理论知识;相比传统体育课堂随堂讲授式教学更为有效。

武术技能学习是武术课程的重点内容,武术技能测试包含了基本技术、组合技术、初级长拳三路成套演练,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武术技能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6所示。

表6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武术技能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n=90)

武术基本技术成绩,实验组平均成绩为(88.42±5.66)分,对照组平均成绩为(86.90±5.63)分(P=0.08>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SPOC 模式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对武术基本技术的教学效果一致。武术基础技术包括拳、掌、勾、弓步、马步等单个基础动作。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因为武术基础动作难度低,易于模仿;对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要求不高,两种教学模式均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武术组合技术成绩,实验组平均成绩为(84.71±5.12)分,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9.91±4.93)分(P=0.0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SPOC 模式教学模式对于武术组合技术教学效果优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武术组合技术考核包括左右弹腿变歇步冲拳、左右仆步穿掌、弓步推掌—拗弓步冲拳—马步冲拳、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是2~3 个以上的动作组合,且在行进间完成。需要对武术技能有良好的理解和身体协调能力,属于中等难度技能。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反复模仿练习;SPOC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融合发展,强调在学生理解其理论要素、动作路径、转换细节的前提下反复练习,以掌握技能。在武术组合技术教学方面,SPOC教学模式效果优于传统体育课堂模式。

武术成套演练成绩,实验组平均为(83.45±4.50)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78.31±4.83)分(P=0.0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SPOC 模式教学模式对于武术成套演练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成套动作在良好的武术基本功的基础上,对初级长拳三路整套36 个动作节奏、准确度、规范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传统体育课堂包括教师演练示范、学生分解练习、完整练习,再到完成整套拳的学习。教师的演练示范只能在体育课堂上呈现,演练示范的次数也有限。传统教学没有教学视频的辅助,学生凭借对上课时段老师示范的印象来完成复杂的整套动作的学习,容易出现动作停顿、流畅度低、完整性低、无法展现武术轻重缓急节奏的情况。分析实验组在线平台学习长拳三路成套演练这一视频点的情况发现,实验组学生视频学习反刍比平均达到1 000%,即实验组学生在完成线下课程学习的同时,课后该视频点的平均学习次数达到10次,说明在线教学视频对于武术成套演练的教学更为有效。

2.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是大学体育课程重要目标之一,主要通过线下体育课堂的身体素质训练实现。实验后,对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并进行独立样本体t检验。

由表7、表8可知,在经过15周教学实验后,男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 m 跑、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的测试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SPOC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效果是相同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在于线下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师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把握,两种模式在线下课堂中采用相同的训练方法、相同的运动负荷,故教学效果相同。

表7 男子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n=45)

表8 女子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n=45)

2.6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课后体育锻炼成效分析

课后体育锻炼是体育课堂延伸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SPOC 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布置相同的课后体育作业:学生每周进行1~2 次中长跑练习。SPOC 模式要求学生课后线下锻炼APP打卡+SPOC教学平台上传打卡数据。传统模式采用学生自主锻炼的方式。期末男生测试1 000 m跑、女生测试800 m跑,以检验学生课后体育锻炼成效。

由表9 可见,实验组男生1 000 m 跑平均耗时(230.4±28.05)s,对照组男生的1 000 m 跑测试平均耗时为(248.2±31.78)s、t=-2.87,P=0.00<0.01。两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女生800 m 跑平均耗时(215.6±21.08)s,对照组女生800 m跑测试平均耗时为(229.6±22.49)s,t=-3.02,P=0.00<0.01,两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在课后体育锻炼成效方面,SPOC 模式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因为技术手段的限制无法监督学生课后体育锻炼的情况,只能通过期末测试对15 周的课后体育锻炼做出总结性的评价,SPOC 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手机APP 和SPOC 平台监督学生课后体育锻炼的情况,且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课后体育锻炼,以提高课后体育锻炼的成效。

表9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课后体育锻炼中长跑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n=45)

3 结论及建议

大学体育课程SPOC 教学模式是在改革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全盘线上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融合混合式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塑造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生态。在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中高难度体育技能教学、课后体育锻炼成效方面,体育课程SPOC模式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身体素质发展、基础体育技能教学方面,两种模式具有一致的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SPOC教学模式对于体育理论、复杂体育技能的教学优势,拓展体育理论、体育技能在线教学资源,从各运动项目理论知识拓展到中华体育精神、民族体育文化、体育伦理道德等方面,从专项技能拓展到体育知识、技术战术的运用,以更优质的在线体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体育理论素养。大学体育课程以线下体育课堂为基础,科学安排线上、线下学习比重,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让体育理论入脑,通过有运动量、有强度的线下体育课堂让体育技能入身。紧跟信息时代的脚步,紧密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深入研究体育课程SPOC模式,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必将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全面革新。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武术技能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武术
画唇技能轻松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