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书,生命中的光芒

2023-08-01高群英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童书波特绘本

○高群英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曾说,人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在童年,第二次是在为人父母、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在老年,面对衰老、疾病和即将到来的死亡时。

对我来说,在物质匮乏的童年,没有条件与童书为伴。第一次真正读童书,是在做了妈妈后与孩子共读开始的。自此,我对童书的热爱一发不可收。如今,孩子已经成为青年,我已进入中年,却依然爱着童书。

《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的作者陈赛,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7岁时,她加入《三联生活周刊》,有机会采访国内外知名的童书作家。自身的学识使得陈赛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阅读童书,工作提供的宽广平台又让她频频走近名家,拥有了开阔的视野。综合采访和阅读的感受,她写成了这本书。

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童书里有朴素至简的道理,有最温暖的情感,有最清纯的记忆。成年人只有读懂童书,才有能力把这个世界真实地介绍给孩子。

本书讲述了世界上最知名的童书作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比如,英国的毕翠克丝·波特和她的“彼得兔系列”童书,英国的罗尔德·达尔和他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美国的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国》,瑞典的林格伦和她的《长袜子皮皮》等等。

在走进、了解了这些国际知名作家的生活后,我突然感到,这些作家及他们的作品与我之间的距离被温暖地拉近了,我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加深了。书中的人物就像身边的朋友,我们的世界因他们的存在而增加了色彩,而且是明亮光艳的色彩。

因职业的原因,我自己也参加过一些中外童书分享会,接触到一些童书大家,比如,创作“霸王龙系列”的宫西达也,创作“大猩猩系列”的安东尼·布朗,创作“大脚丫系列”的埃米·扬,创作“Look 系列”的吉莉恩·沃尔夫,创作《月亮,你好吗》《亲爱的小鱼》的安德烈·德昂等等。那些国际知名绘本作家的语言、笑容和思考,透射出孩子般的天真、好奇心和想象力,也正是因为这些特质,他们才创作出优秀的童书。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是面谈。在与作者面对面,聆听了他们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作品背后的故事后,不由得把他们的人生和他们的作品联系在一起。于是,在“大猩猩威力”身上总能看到安东尼·布朗的影子,甚至于他的神态。安德烈·德昂属于大器晚成的绘本作家,在其人生低谷时,某一晚夜空中朦胧的月亮给予了他希望和力量,也赋予了他创作《月亮,你好吗》的灵感。此后,在我心里,月亮、小鱼、猫咪、星星、太阳和北极熊,就成了串在一起的好朋友。当我在生活中看到其中某一个时,美丽、温暖的画面就会在脑海中自动呈现。

优秀的作品就是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带给人太多开心的体验。即便是面对生活中西西弗斯式的徒劳,也会让我想起史努比的话:“将一副人生烂牌打得风生水起、妙趣横生,别管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曾惊诧于波特小姐笔下的动物形象的惟妙惟肖,每一个动作的姿态,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真实,真实到异常精确。波特小姐像“过家家”的小女孩一样,给笔下的动物“穿上”搭配得体的衣服。

阅读了这本书,才得知其缘由。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举国对自然科学狂热的时代,女性也不例外。波特小姐尤其喜欢研究昆虫、贝壳、蕨类植物、菌类、化石等,并乐此不疲地搜集信息、分类、命名和绘画。波特小姐不但会画画,更懂得观察细节。她以一种科学精准的态度创作出了故事中的一切——动物、植物、花园和树林。波特小姐钟爱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里珍藏的十八世纪的贵族服装,于是把这些优雅的服饰“穿”到了自己笔下的动物身上。于是我们便欣赏到了穿着绿色燕尾服的刺猬,穿着木底鞋、在田间干活的兔子,穿着条纹裙、系着大围裙还戴着白帽子的洗衣妇刺猬等活灵活现并超越人们想象力的传世形象。

记着前些日子,我在周国平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过一张漂亮的图片。画面非常简洁:在房间靠近窗台的一隅,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穿着白裙子的女孩,低头注视着一只小狗,而这只似乎是犯了错误的小狗却不敢对视女孩,低眉顺眼、胆怯地看着别处。窗台上有一盆东倒西歪的红玫瑰,风吹动着淡蓝色的窗帘。这幅画色调偏暗,既优雅又含蓄,还有点梦幻。

我早已忘记了微信公众号中文章的内容,却记住了这幅画。在《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里,我又看到了这幅画。这是奥地利绘本画家莉丝白·茨威格创作的《玫瑰兵团》。陈赛对这部作品的分析是站在文本的角度,却阐释了画面的力量。我觉得莉丝白·茨威格的绘本在视觉艺术方面是非常好的启蒙读物。

在童书里,尤其是在绘本中,莫里斯·桑达克是一个超重量级的人物,被称作“绘本界的毕加索”。“我清晰地记得我的童年。我知道那些可怕的事情,但我也知道不能让大人知道我知道,否则他们会吓坏的。”这是桑达克对童年的记忆,他是一个早慧而敏感的孩子。曾轰动美国的著名飞行员查尔斯·林白之子被绑架案(郝广才的《今天》讲述过),困扰了桑达克的童年。无助感、对死亡的恐惧,成为他心底的阴影。

成年的心理问题,的确都是童年时埋下的隐患。在桑达克的内心,童年并不是成人心中无忧无虑的模样,相反,却似孤立无助的噩梦。抗拒这个噩梦的武器是白日梦、幻想和疯狂的想象力,这些才是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桑达克曾公开称自己是同性恋者,但从未让父母知道。他拥有与多数人不一样的生活。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他内心的情感。我认同桑达克的信念:死亡最终会使我们与所爱的人相聚,但爱会延续,生命也会延续。

我读过《第94 只风筝》,但没有太关注作者。陈赛的《孩子,让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最糟糕的一面》这篇文章讲到了麦克·莫波格,我这才知道除《第94 只风筝》外,《战马》《半面人》也都是莫波格的作品。受战地诗人萨松的影响,莫波格希望一代代长大的孩子能够不被现代政客所欺骗,知道人有时候是多么邪恶,有时候又是多么强大。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在童书的阅读中越陷越深。因为童书让人进入一个慢悠悠、无限开放的世界,前方随时都有意外、惊喜发生。这里的时间对我们来说,不再像射出去的一支箭那样飞逝,而是像羽毛一样悠然自得地滑行。最美的生活应当如此。

猜你喜欢

童书波特绘本
读《哈利•波特》有感
二手童书交换会
我爱读的《哈利·波特》
新东方童书
成为哈利·波特
绘本
绘本
绘本
勇敢的哈利·波特
AR童书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