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23-08-01泊头市教师发展中心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生活化科学

泊头市教师发展中心 张 凯

2 月20 日,在《新民晚报》登载的《我国理化生课程落后世界70 年,大多是200 年前的知识ChatGPT 来临,或将学校教育逼到墙角》一文,触动人心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们的教育还是围绕着考试、升学这个唯一目标,那必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再‘减负’也没有用。千万不能忘了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这个根本。”而在之前2月13 日《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文章《硬科幻能给孩子带来什么》中说道:“科幻的魅力并不在于是否一定能实现,而在于:给你展现一个比你所能想到的还宏大的东西,激励你拿起接力棒往前走。”

读了这两篇文章,我陷入沉思:国家大力倡导的公民科学素养相较之前有大幅提升,学校里的学生受影响几何?如果说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短板,又该如何补救?

在学校教学中,科学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好科学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自觉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不论年龄大小、经验丰富与否,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应坚持以下几点:

一、实物教学

科学教师要积极准备材料,无论是实验室标准化材料还是学生自备材料,都要结合材料来上科学课,因为学生通过支配材料可以产生感官体验。

科学教师还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材中“提出问题—探索规律—拓展延伸”往往是每课的基本教学框架,特别是最后联系生活的拓展延伸环节,在常规的课堂上往往是师生交流几句话,回忆一下生活场景就结束了。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认识现象、总结规律上,好像实验和生活有着明显的分界线。知识是拿来应用的,教师为什么不以生活化的现实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呢?这样既认识了客观规律又解决了生活化的问题。

学生在面对鲜活的生活问题时,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自然迸发,驱动自身自觉去解决问题。在生活化情境中学习科学才能更适应学生对接社会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在现实中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压缩空气》一课,教材在探索环节用注射器推、拉空气和水,比较出压缩空气的性质,最后的拓展环节是课外活动:做一支空气压缩枪。教师以“怎样做一支空气压缩枪”作为统领整节课的活动主题。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对压缩空气性质了解不多、制作材料不全等难题,这反倒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会主动出谋划策,然后又成就满满。

二、尊重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善于表达的优势。例如,课堂上一名学生说:“一次,家里的盐罐不小心被打翻在院子里,父亲问我怎么让混有草根泥土的‘脏盐’变干净呢?我是这样做的……”学生的充分表达也隐含着其坚持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善于与他人分享的科学态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实践的主体,因为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会获得丰富的体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各项操作技能,还会潜移默化地渗透严谨求实、大胆质疑和追求创新等科学态度,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社会责任感,而在这些体验中也孕育着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课堂氛围要民主宽松,但不是任由学生主宰课堂进行浅层次的玩耍,为提升学生认知,还要借助教师的辅助作用严格落实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学生思路不清处点拨,在小组遇到难题时参与合作,在教学中适时出示的学习支架会让学生的科学思维更上层楼。另外还可以通过课后服务加强辅导。学校课后服务对这部分放学晚走的学生可以按兴趣特长分组,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施展。如在科学兴趣小组里,可以按低、中、高年级分段组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继续做课上实验;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仪器室,组织科普阅读,和科学老师交流科学问题。

三、重视研讨

活动过后的研讨环节是很多科学教师所忽视的。其实,由探索活动中获取数据、形成结论到经过研讨形成全班的共识,师生可以交流的问题有很多:数据的获得是否规范,由数据怎样推理得到结论,同学的看法有分歧怎么办……在交流碰撞中,学生的思维会更严谨,视野会更开阔。

在科学教研活动中,务求实用性也非常重要。我市每年都会组织一届科学优质课评比,参赛教师只有二三十位。在赛前加强磨课时,我特别注重师生研讨交流,尤其看重教师能否以现实问题统领课堂。这样的活动如果仅以评奖为目的,对其他科学教师就不会有任何触动。教研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喜欢上科学。所以我在评比后会再组织一次总结,播放典型课例给县域科学教师观摩,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教学模式,在全市辐射推广。而在校本教研中,科学教师更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学情,研究出适合学生学科学的方法策略,激发学习动力,确保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做法真正落地。

四、家、校、社合作

科学教师要重视和家长的协同合作,让学生不仅在课上做实验,课下也有机会做实验,因为在家庭环境中也有适合的生活化实验活动。这样会延续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对科学概念规律也有巩固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立足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在家庭实验中,家长对孩子实验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对科学探究参与热情的高低,“别玩那些无关紧要的,抓紧写作业”是一种态度,“科学老师布置的实验活动真有趣,连妈妈都想玩”是另一种态度。就像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所倡导的那样,要“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

科学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版)》强调指出:“要发挥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等科普场馆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等机构的作用,把校外学习与校内学习结合起来。”要充分动员社会上的一切有益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教育资源,都参与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行动中来。每一个科普场馆,都会带给学生另一个观察科学现象的视角;每一次与校外科技人员的探讨,都会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动力。

总之,科学教育不是学校教育一家的事,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任重道远,也将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生活化科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