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从阅读开始

2023-08-01蔚县教育研究室郭红云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整本书导图课外阅读

蔚县教育研究室 郭红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立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深化学生阅读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张家口市蔚县教育局语文教研室组织全县语文教师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对课外阅读课程化管理进行了为期5 年的实践与研究。通过阅读训练,学生增强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在实践过程中,县教研组就整本书阅读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总结出了实施课外阅读课程化管理的点滴经验。

一、读前引领,做学生读书的点灯人

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民族很难成为远离贫穷和平庸的民族,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在实践研究中,教师首先变成“好书推介人”,先于学生阅读,找寻点燃学生阅读欲望的兴奋点,进而帮学生开启整本书的阅读之旅。

如在执教《西游记》名著引读课时,教师抓住《西游记》中的一个点——“火”,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孙悟空在炉中火、寺中火、山中火的考验中形象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中都写到了大火,大家有兴趣去探究这些大火背后的故事吗?这些大火在文中有什么妙用?”从而顺势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必须先读书,只有提高了教师的学养,方可“传道授业解惑”,引领学生由一部书带动一套书的阅读,由一本本厚重的经典之作喜欢上传统文化。

在《芦花鞋》一文的阅读指导中,教师用一系列问题实现了将教材选文与原著巧妙关联,实现了由一篇文章的学习带动一本书的阅读:“孩子们,你们知道文中的青铜与葵花是亲兄妹吗?青铜为什么宁可自己挨冻也要卖掉自己暖和的芦花鞋?他们为什么要卖掉自己亲手缝制的一百零一双芦花鞋?如果想继续了解青铜和葵花的故事,请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之后再去阅读布封的《动物素描》和比安基的《森林报》。就这样,教师抓住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因势利导,顺利实现了由一篇文章的学习带动一本书的阅读,又由一本书的阅读带动一类书的阅读。

文化是什么?是活在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种基因。教师一定要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把孩子们生命中的文化基因激活,让它更加蓬勃、旺盛。

二、读中跟踪,做学生读书的搭桥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阅读中,仅仅把孩子们带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带着学生进一步搭桥渡河,驶向文化的彼岸。

首先,要立足课内习得学法,践行“三位一体”阅读理念。如学习《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后,学生掌握了借助列小标题“初识秀珍—两人结交—帮忙寻娃—找到妞儿—母女相认—共同逃生—惨死车下”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惠安馆》这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借助小标题逐章把握全书内容,从而读懂了整本书。这样,教师立足于课堂,将整本书的阅读变成语文能力训练的若干实践,践行了精读学方法、略读用方法、课外阅读练方法“三位一体”的阅读理念,也为孩子们搭好在文化长河中漫游的第一块基石。

其次,还要用好思维导图,为学生做一把在文化长河中漫游的船桨。如通过章节思维导图,从章节内容、人物、情感、提出疑问、佳句佳段欣赏等几个方面绘制,借助导图把握章节内容;通过整本书思维导图,从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整本书的内容、主要人物及其关系、人物的不同品质、书的价值等几方面绘制,借助导图把握整本书的内容。为促进学生深入阅读,还需要绘制主题思维导图,借助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深入阅读、深入研究。

三、读后延展,做学生读书的织网人

商定好阅读计划后,教师既要监控学生阅读计划的执行情况,又要提出引领学生继续深入阅读的问题,或结合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书籍中的某一相关内容进行关联学习和探究,把单纯的读书编成一张庞大的读书网。好作品看得愈多,眼光就会愈敏锐,不知不觉间,这种能力就会成为感觉的一部分,变成生命的一部分。

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任务群,编织“读书网”,努力实现阅读拓展延伸。如阅读《三国演义》时,可以设计分析“官渡之战”“关羽败走麦城”“诸葛亮的一生”“三国中的最高领导者”“蜀汉灭亡及东汉灭亡”等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两个主题有目的地聚焦情节,前后关联,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性阅读。这些阅读任务群架起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互融通的语文实践桥梁,进而做到对名著的深阅读、宽阅读、厚阅读和广阅读。

还可以设计每天课前3 分钟的个人读书心得交流,每周一次小组阅读经验互动,每月一次班级阅读经验分享,每学期一次家庭亲子共读分享,编织“读书网”,既提升了全班同学共读整本书的兴趣,又在任务驱动下保证了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的进度,提升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实现了家校合作。这样,课堂就成为了读书的课堂,一个孩子、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也因为爱读书而提升了素养。学生在一次次与名著对话的阅读、分享、交流实践中,形成了语文学习能力,达到了滋养性格、润泽人生的目的。阅读,不仅给了孩子们知识,更给了他们一个精神世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纸质的书?如何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倡导阅读也许是最佳的切入口。

改变,从阅读开始。从今天开始带着孩子们读书吧,让阅读变成孩子们生活的一种习惯、生命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整本书导图课外阅读
《论语》整本书阅读
烃思维导图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