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共读,让家庭教育更有温度

2023-08-01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王晓香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图画书亲子绘本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晓香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儿童好比一块大理石,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第一位就是家庭。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根部和根本的培根教育,孩子的性格如何以及身心是否健康直接受家庭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然后依次是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以及偶然出现的因素。这些能够影响一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多是很难掌控的。父母不仅是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作为家长,要千方百计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为他们选择有益的书籍并和孩子沉浸其中,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慢慢涵养孩子的人格,提高孩子的认知,扶正孩子的三观,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一、把握人生“黄金期”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良好品德行为培养与发展的黄金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指出:0—6 岁是一个人性格与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心能够得到满足并得到父母良好的养育以及高质量的陪伴,儿童的人格就会健全。否则,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直接影响其健全人格发展的问题。因此,3—6 岁是人生倾向和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阅读的“黄金期”。6 岁之前的阅读经验,可能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如果错过这个成长的关键期,就会和许多美好的事物失之交臂,而且将永远无法弥补。孩子的智力学习可以持续2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健全人格的养成最有效且最重要的阶段在幼年。教育孩子就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抓住人生最重要的成长关键期,才能有效助力孩子的全方位成长。家长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引领者,珍惜并把握好孩子成长的“黄金期”至关重要。

二、留存美好记忆

亲子共读作为亲子之间重要的交流沟通桥梁,不仅能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心目中建立一种信任,使其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说:“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即使经过几十年,我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的确,当父母和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画面的变化,双方的思维和情绪也会随之变化。一起欢笑、一起感动,彼此依偎、心意相通,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温暖与体贴,不仅心灵得到滋养,同时也获得了满足感、安全感。通过阅读,父母把乐观、豁达、责任、诚信、坚强等品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陪伴孩子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困惑,帮助孩子学习处理各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想象力、分析力、思辨力以及适应生活的能力也同时得到发展。可以说,亲子共读是高质量陪伴的方式之一,也是家庭教育中投入最少、产出最高,最有价值、最划算的事情。笔者认为,进行亲子共读要尽力做好以下几点:

1.大声朗读,唤醒体验。

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中提出,让孩子喜欢上绘本,不是靠文字,也不是靠图画,而是靠耳朵。因此,父母读书给孩子听,就是以最节俭的成本让孩子听到封存在整本书中的声音。孩子坐在父母腿上,通过父母不断“输入”词汇,一边倾听着他们熟悉亲切的声音,体会着蕴藏在文字里抑扬顿挫的节奏;一边观看着书中有趣的画面和故事,内心感受着父母投入其中的神情,不断丰富着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就好比是童年难忘的游戏。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孩子6 岁之前,如果是女儿,父亲一定要大声读很多书给她听;如果是男孩,母亲一定要大声读书给她听。因为,学习母语离不开科学的重复。美国研究机构经过20 余年对千余例0—17 岁的孩子进行“一个词需要重复多少遍,才能准确、灵活使用,才能终身灵活、创造性地使用”的考查,发现重复3000 遍能准确、灵活使用,重复15000 遍才能终身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大声朗读,书中的人、事、物会不由自主地与读者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可以深刻感受和父母在一起时亲密的时光,留下终身难忘的童年美好记忆。

2.精心选择,经典涵养。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家长要当好亲子共读的把关人,要依据儿童成长的关键节点,不同年龄段的阅读特点及各类读物特点,循序渐进地挑选适宜的书。起步阶段可以选择那些语言简洁、画面生动、充满智慧的图画书,特别是将那些经过百年沉淀,出自大师之手、荣获大奖的经典图画书作为首选。图画书看似简单,其实都是作者在以更妥帖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这个世界,文字和绘画共同交织,小小的故事里往往蕴含着朴素的大道理,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文学性,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儿童在阅读时,通过语言和画面想象、理解其内容,并调动自身生活经验想象、理解故事的意境、情节与主要人物特征,常常使孩子们感同身受,好像自己也置身其中。

这里讲的图画书也叫绘本,与连环画、漫画书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绘本中的图画可以独立于文字单独存在,去掉文字并不影响阅读效果,是亲子共读起步阶段最适合的阅读材料。例如,幼儿换牙阶段可以借助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在幽默有趣的场景引领下使幼儿明白刷牙的重要性,否则就得去看医生,去体会“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的苦恼。刚上幼儿园时,幼儿突然面对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内心充满了恐慌和担忧,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分离焦虑。绘本《魔法亲亲》把父母的爱化作一个融化在手心里甜甜的吻,让孩子觉得不管自己在哪里,父母的爱都会和他在一起,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同伴交往的需求增多,父母可以选择故事情节多样,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的游戏类和百科类读物,以及展现矛盾冲突、情绪体验、自我保护等话题的读物,引导孩子更全面地认识自我、认知情绪、处理情感,学会自我保护。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求知欲不断增强,对更多事物产生好奇心。父母可以选择阅读篇幅略长、文字多的桥梁书,引领孩子根据图文展开大胆想象,启发他们预测故事走向。孩子们就会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从而收获最佳的阅读效果。

3.爱上阅读,永存记忆。

亲子共读不仅能让孩子亲近书、了解书、爱上书,还能让孩子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示范与引导,形成共同的语言密码。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和特点,始终牢记亲子共读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温馨的,没有压力的,千万不能让亲子共读成为孩子的负担。只有父母和孩子都能够充分享受阅读过程带来的快乐,才能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走出共读的误区

1.只读文字,忽略读图。

只重视读文字,忽略读图,这是多数父母易犯的错误。因为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图画对儿童的重要意义,儿童是用图画来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的。他们认为孩子学习了拼音或识字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来拼读,就不需要共读了。而认识汉字和具备阅读能力并不是等同的,实现自动化阅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管是读拼音还是查字典,或是询问大人都会打断阅读的过程,打乱故事节奏,就无法享受阅读的流畅,孩子慢慢就会抵触阅读。可以说,让一年级的孩子独立阅读,就像让不懂音乐的成年人独立识乐谱一样。也许简谱的“1、2、3、4、5……”大家都认识,但是要根据乐谱把歌曲唱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偏离式共读。

家长常常无视或忽略书中文字的作用,急于讲解、告知道理或过多地无意联想。事实上,绘本故事大多文字精练、寓意深刻,只需家长声情并茂地读出文字,孩子就会通过画面建构出自己心中的故事情节。如果家长过度解读,往往会影响孩子对故事的自主探究。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一书,语言细腻、优美、情真意切,家长只需读出书中的文字就可以让孩子沉浸其中,过多讲解会打破故事的连贯性和孩子的想象空间。因此,亲子共读最重要的是陪伴,少用脑,多用心,不揠苗,方助长。

3.打开正确的共读方式。

亲子共读时,家长要为孩子精心营造一个适宜共读的环境,利于产生温暖而富有安全感的情绪体验:在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中互相陪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互动中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发展,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为了兼顾孩子的横向广度泛读和纵向深度精读,还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孩子喜欢的生活类绘本重复式阅读,孩子熟悉的绘本激发兴趣阅读,孩子陌生的科学类、无字书绘本则重在探索多元领域阅读。同时为了持续稳定地读下去,可以将共同拟定的读书计划,如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时长,每天阅读时间20—30 分钟,父母每天给孩子大声读书20 分钟等一一列出,贴在醒目的地方,时时提醒每一位家庭成员:共读是家庭生活中一项有计划的、被高度重视雷打不动的大事。因为,真正的亲子共读需要保持持续的时间和持久的热情,需要不间断地、始终充满热情地享受过程。要想长久坚持,一定要让亲子共读成为家庭中的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

总之,阅读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能够成为与众不同的人:爱思考、能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必要的基础。有过早期阅读经历的孩子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就像在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一样,会被书中广阔的世界深深吸引。因此,帮助一个孩子爱上阅读,就是送给他一份能够温暖一生的珍贵礼物。亲子共读,贵在坚持。每一次共读都要用心陪伴,一起在书籍的世界里畅游,这是值得每个孩子珍藏在心底的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家长也会从中慢慢体会到教育孩子的“术”与“道”,真正实现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图画书亲子绘本
图画书
绘本
绘本
绘本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花是一本图画书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