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联合反馈式教学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2023-08-01章菊萍谢伟萍顾春芳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4期
关键词:冠心病疾病评分

章菊萍 谢伟萍 顾春芳

国内医院健康教育主要以口头教育、纸面教育为主,传统口头传递的医疗信息中有40%~80%会立即被遗忘,且剩下的信息中仍有一半不正确[1]。老年冠心病患者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我国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知识水平,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2]。微电影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具有短时性、灵活性及实时性等特点,所传递内容更易懂、深入、有吸引力。反馈式教学作为一种双向的信息传递模式已被许多医学(协)会作为教学和评估患者理解的实用手段,解决了患者可能存在的健康素养问题[3]。微视频联合反馈式教学,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可激发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我科将自制的微电影联合反馈式教育应用于临床教育,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科2022年1—7月收治的确诊冠心病患者117例。纳入标准:① 年龄大于60岁;② 无语言、视力和听力障碍;③ 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排除标准:① 存在精神疾病、意识障碍;② 有认知障碍疾病;③ 不愿接受教育或拒绝问卷填写。本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9例。

1.2 健康教育方法 两组住院期间均由护士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口头健康教育、讲座、知识宣传册、壁报宣传栏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微视频联合反馈式教育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教学。

1.2.1 微电影资源库构建 我科自编自导自演自拍多部心血管病健康教育微电影。① 影片时长:控制在120~300秒;② 表现形式:设计卡通手偶护士形象,手偶剧与真人演示有机融合;③ 拍摄环境:橡皮泥捏造道具与海报背景结合,模仿微型本土化家庭环境。④ 故事素材:临床经典案例为原型,灵活插入社会关注疾病或健康教育宣传日活动主题。按健康教育内容分类管理,如微电影以预防为主题的侧重危险因素防范;以治疗为主题侧重做好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三早”预防;以康复为主题偏重心理和功能的双重康复;按服务对象分类管理,如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老年人以预防为主;心血管病患者以治疗和康复为主。

1.2.2 理论知识和反馈式教育的培训 由心内科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事务统筹,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两次培训,共培训6次,培训内容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防治、心脏康复等内容及反馈式教育的技巧,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保证入选护理人员均考核合格。患者入院后介绍的教育主题包括冠心病症状及控制、盐摄入量、液体摄入量管理、康复运动、药物治疗、每日称重和警告信号等。同时在平板电脑上观看微电影,满足个体自助的健康教育需求。影片包括《冠心病自救三步曲》《春节饮食话健康》《在家测血压》《心脏弹力操》等。学习30分钟后,患者被要求将学到的内容反馈给护士。在患者反馈过程中,如果患者对教育知识回答不全或错误,护士会根据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给予补充及更正,直到患者理解和掌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与干预1天后冠心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应用冠状动脉疾病教育问卷中文版(CADE-Q SV)评估患者冠心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共20个问题,包括药物知识、社会心理、营养知识、运动知识、风险因素五个维度,每个维度4个问题,总分为2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对该疾病的了解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CADE-Q SV评分)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学历分布)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28例,女30例;年龄平均(67.2±5.1)岁;学历:小学及以下20例(34.5%),初中28例(48.3%),中专及高中7例(12.1%),大专及以上3例(5.2%)。对照组:男33例,女26例;年龄平均(67.8±6.2)岁;学历:小学及以下18例(30.5%),初中30例(50.8%),中专及高中6例(10.2%),大专及以上5例(8.5%)。两组性别、学历、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69、0.74,t= 0.57;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CADE-Q SV评分比较(表1) 干预前两组CADE-Q SV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CADE-Q SV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干预前后CADE-Q SV评分比较 ()

表1 两组干预前后CADE-Q SV评分比较 ()

组 别例数药物知识社会心理营养知识运动知识风险因素总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582.6±0.83.5±0.52.4±0.93.5±0.62.4±0.83.4±0.62.4±0.93.5±0.62.6±0.73.4±0.612.3±1.817.3±1.2对照组592.5±0.82.8±0.52.6±0.72.7±0.62.5±0.82.7±0.62.5±0.72.8±0.62.7±0.82.7±0.512.7±2.113.6±1.4images/BZ_47_469_2858_499_2907.pngimages/BZ_47_768_2863_797_2912.pngimages/BZ_47_1069_2864_1098_2913.pngimages/BZ_47_1367_2864_1397_2912.pngimages/BZ_47_1668_2863_1698_2912.pngimages/BZ_47_1967_2862_1996_2910.pngt P 0.68>0.05 7.57<0.01 1.34>0.05 7.21<0.01 0.68>0.05 6.31<0.01 0.67>0.05 6.31<0.01 0.72>0.05 6.86<0.01 1.11>0.05 15.34<0.01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CADE-Q SV药物知识、社会心理、营养知识、运动知识、风险因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微电影联合反馈式教学能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医疗状况、药物管理知识、全面参与治疗及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认知障碍、基础疾病多和高危心血管危险因素[5]。反馈式教育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理论基础,通过双向交流,进行信息有效传递,引导患者去独立思考,增加其理解和掌握能力,促进患者关注自身的心理、社会及健康状况[6]。另一方面,我科拍摄的微电影形象生动,具有故事性、感染性,便于老年患者理解。观察组观看微电影场景后,对疾病知识记忆犹新。微电影可帮助否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通过将复杂的课程分解为可管理的较小微电影课程,反馈式教育还让患者有机会不断检查自身表现,并相应地调整学习方法,同时患者也保持了较高的参与度[7]。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微电影联合反馈式教学解决了护士对疾病知识掌握度的动态评估及对患者适时指导的局限问题,以及宣教内容单一、枯燥的问题。

综上所述,微电影联合反馈式教学教育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识。通过利用公众号平台推送微电影作品,以及住院患者“带微电影回家”的活动,达到医院-社区-家庭的同质化、公益性的健康教育资源库来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将反馈式教育的方法纳入护理沟通技能培训,以加强现有的沟通实践,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猜你喜欢

冠心病疾病评分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我给爸爸评分
警惕冠心病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