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刺引起胆总管结石伴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1例

2023-08-01赵小刚夏恩伟吴连明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4期
关键词:鱼刺胆管炎梗阻性

赵小刚 夏恩伟 吴连明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消化系统疾病。胆总管结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等因素导致胆总管内形成结石称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由胆囊内落入胆总管内的结石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此外,对于因胆囊切除、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战伤、异物摄入或其他特殊病史后多年出现典型症状的患者,还需要考虑异物迁移伴胆道并发症的鉴别诊断[1]。我院外科2021年10月收治鱼刺引起胆总管结石伴发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0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0年,再发6小时”入院。入院前6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及心窝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向右侧腰背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寒战、发热,无咳嗽、咳痰、胸闷、气促,无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拟“腹痛待查”收入住院。患者既往30年前有胃手术史,具体手术方式不详。查体:体温38.3 ℃;腹部外形平坦,右上腹肌紧张,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叩击痛阴性。血常规:WBC计数14.3×109/L;C反应蛋白81.6 mg/L,总胆红素57.9 μmol/L。腹部CT提示:胆总管下端多发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端有一条状高密度影,大小约4 cm,CT值约276 HU,见图1。患者无支架植入病史。为防止病情加重,以胆总管下端结石伴发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行急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置管术。术中见胆囊增大,表面充血、水肿,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内多发小结石,同时见被结石包裹的鱼刺1枚,长约5 cm,见图2。

图1 胆总管CT结果

图2 术中取出的被结石包裹的鱼刺

患者术后予抗感染、适当护胃制酸、护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1个月来院复诊,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腹部CT示T管位置良好,胆囊切除术后改变。予拔出T管,嘱患者多休息,忌油腻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出院后6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2 讨论

鱼刺引起胆总管结石的病例临床少见且独特。胆总管结石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寒战、黄疸;但由异物引起的胆总管结石,根据异物的性质,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定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穿孔等。本例患者这一不常见的鱼刺诱发性胆总管下端结石,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患者30年前胃手术史,Oddi括约肌丧失功能,鱼刺经由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返流至胆总管下端,从而诱发胆管结石、胆管炎。鉴别诊断:胆总管结石伴发胆管炎需与常见急腹症相鉴别,如胰腺炎、胃肠道穿孔等。① 胰腺炎: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突发持续性剧烈疼痛伴腹胀,恶心、呕吐,多发生于暴饮暴食后。腹部CT可显示胰腺肿胀,伴或不伴密度改变,肾周筋膜增厚,周围渗出。血清淀粉酶升高有助诊断。② 胃肠道穿孔:主要症状有急性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查体腹肌紧张、板状腹。腹部CT或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腹腔内或膈下游离气体。临床针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一般有经典术式“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微创治疗方法包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2]。

鱼刺滞留一般常见于咽喉部,有时也会下移,滞留于胃肠道或其他脏器,引起相应改变。术后追问病史,患者入院前3个月有误食鱼刺病史,当时无不适,未引起重视。老年人一般反应较迟钝、疼痛不敏感、表述不清晰,易误诊、漏诊,故如有误食鱼刺、枣核等,虽然当时无明显不适,也应及时就诊,完善食道CT、喉部CT、喉镜等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以免病变迁移,伴发相应并发症等病变,导致病情加重。

猜你喜欢

鱼刺胆管炎梗阻性
鱼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鱼刺卡喉怎样急救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胆管炎的临床观察
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结石性急性胆管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