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2023-07-26邵伊凡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媒体

邵伊凡

关键词:融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融媒体”在当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应运而生,成为多种信息资源整合、呈现、传播的大平台,是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传统媒体进行全面综合后形成的一种可以实现“资源互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媒体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融媒体的加入可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机制,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补充与良性互动,依靠多平台、多主体、多方式的自身优势,拓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积极打造由中国主导的文化传播平台,提升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塑造中国形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中可以窥见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世界之林的突出优势。其中丰富的精神内涵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滋养,对人类文明进步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弘扬与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本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也对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重要性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又为中华民族不断提供丰厚的精神营养;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又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力量。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给养,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促进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播是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传播前,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鉴别,鉴别出有当代价值的、需要传承的传统文化,而这些经过辨析的文化,是需要进行转化与发展的主要内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两创”思想的践行,对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最终需要融入到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当中。

必要性

为实现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在社会生产方面实现了大跨越,但与之相伴的弊端也随之显现:自然环境恶化、贫富差距加大、地方保護主义和贸易壁垒依旧存在等,足以说明目前全球治理体系仍存在很大的弊端。在如今,各个国家间的关系空前密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要求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寻找能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注入新鲜活力的精神因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蕴含着为人类所普遍适用的思想和观念,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财富之一。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之意。要积极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如“和而不同”等思想中,与目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存在的共鸣点,践行“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理念,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因子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对中国传统共同体观念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阿尔布劳也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源泉。在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体系中,出现了以“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为公”为核心观念的和合文化、以“兼济天下”为责的“忠恕”文化等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思想基础,同时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各国共同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融媒体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实特点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有不同的传播方式,这些方式也会反作用于文化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在不断进步。保罗·来文森指出,任何媒介都是针对某个旧媒介的不足而产生的“补救和补充“。原有的传统媒体已不足以完全承担起文化对外传播的重任,新媒体作为生力军,需要和传统媒体—道担起重任,形成媒体融合的氛围。融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共生的产物,当被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时,使其具有了新的现实特点。

传播方式多样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中代代相传,从最原始的口口相传,再到发明了汉字、纸张、印刷术之后的图文传播,再到广播、电视等媒介发展后的声媒传播,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离不开媒介的作用。相对于传统媒介的单方向输出,融媒体则集中了传统媒体的优点,同时可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众的双向互动。在这种传播方式下,受众也成为了传播者,在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之后,可以通过转发等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二次传播,可以让受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自身的关联,加深对其理解与认同。

传播内容丰富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其核心理念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历代传承而来,其理念已深入到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媒体的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每个人都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通过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眼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呈现出大众化、个性化的特点。与此同时,融媒体的加入可以向海外受众展示当代中国的面貌,向他们介绍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下不断发展的中国,利用融媒体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传播渠道立体化

传播渠道不同,传播的效率和覆盖面也不尽相同。无论是口口相传还是传统媒体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来传播内容,同时受众面也因为订阅等因素受到了限制。以声画媒体为例,声画媒体超越了单纯的纸媒和声媒,具有综合二者的优势,但是,其制作需要周期,并且只能在播出时段观看以及受众方便的时段观看。在融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可以即时传播,便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不考虑时差等因素,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并在自己的媒体账号中完成接收、二次转发等操作,节约了时间成本,拓宽了受众的覆盖面。

融媒体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困境

利用融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仍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技术等方面。

传播内容同质化、碎片化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什么”是最重要的话题。传播的优秀文化应当是全面的、有意义的、能够展现中国的现在过去以及未来的文化。因此,应当从各个方面考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由于受到西方文化消费主义的影响,目前融媒体平台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当某个热点出现时,大量的同质化的内容会同时出现。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使受众对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同时出现“以偏概全”的碎片化认知偏差。碎片化的思考使受众不能认识到背后的文化根基,亦不能进行深度思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会是片面的、浅层的。

传播主体素质参差不齐

一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希望以此来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随着媒介手段的发展,个体对文化对外传播的参与度逐渐提升。由于融媒体的便捷性与广泛性,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但是一些参与者本身素质有待提升,或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故意制作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在网络上传播,很容易造成海外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误解。

传播技术有待管理优化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融媒体技术作为传播新手段的出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让更多的海外受众了解到多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发展与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技术应用的不够规范与缺乏全面的监督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首先,一些融媒体平台目前還不够完善,对外传播的平台和方式也有待丰富,这导致目前融媒体平台使用者为海外受众提供的内容缺乏丰富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对面向海外受众的传播平台的监督与引导有待加强。

融媒体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应当与融媒体的发展结合起来,抢抓融媒体时代发展,着力推进融媒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交流过程的融合,进而大幅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质量、参与主体、监督监管三个方面,推动融媒体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提高传播内容质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因此,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内容仍历久弥新,对现代社会的问题具有启发作用。同时,融媒体的使用可以让内容更加高效、更加便捷地传达给海外的受众。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需要用世界发展的眼光深入挖掘其中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容,对其进行正确解读,通过创新的作品将其中的内核传达给海外受众。

提高参与主体素质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发布的渠道从“唯一”变成“之一”,这也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在通过融媒体途径向海外受众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传播者本人应当严肃对待本民族的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清晰、正确的认知,保持正确的价值观,警惕泛娱乐化的倾向,谨防为了流量和利益丑化、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完善相关监管体系

融媒体视域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环境及内容进行严肃规范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严肃性,真正发挥文化的影响作用。从政策法规角度来说,要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并督促文件落地有声。从媒体平台角度来说,要投入人力物力,不要仅追求规模和用户数量,更要追求实质效果,保证内容安全与内容质量。同时引导用户提升媒介素养,引导使用者发布正面积极的作品,自觉维护传播秩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之路仍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其道路亦是曲折的,需要不断努力探索、不断创新。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媒介,让我们更高效、更便捷地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积极利用融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内容、参与主体、监管体系等方面多管齐下,形成凝聚合力,充分发挥融媒体便捷、共享的功能,构建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环境,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媒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