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军工文化 奉献青春力量

2023-07-22李文琦

军工文化 2023年6期
关键词:军工中国式现代化

文/余 彪 李文琦 胡 伟

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党的二十大从五个方面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政治立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2022年12月29日,教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布了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是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后,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科学认识、深入总结和自觉实践,既不可或缺,又势在必行。

军工文化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孕育积淀、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自诞生之日起便熔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时代新人”的珍贵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自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擘画了建设蓝图后,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便将“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着力探索如何以军工文化为贯穿引领,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统构建具备中国文化底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模式。

坚持问题导向,深刻认识把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定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面推进,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对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养造就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和更鲜明的指示。

↑军工精神研习团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青少年思想领域也发生了新变化,产生了新问题,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等趋势日益明显,统一思想、团结力量、做好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艰巨前所未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发表讲话,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深刻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为了用好“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个有效答案,解好不同学段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这道关键难题,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军工特色、青年特征、育人特性”,由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指导,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要成员,成立了学生思政类社团军工精神研习团,面向中小学开展“行走的军工课堂”。用“行走的军工课堂”这门重要的“火炮”,守稳建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坚持实践导向,以扎实工作提升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站位

众所周知,作为“战争之王”的火炮,要想发挥利剑护国的威能,就得打得准、打得远、打得狠。“行走的军工课堂”这门炮也不例外。为了打得准,军工精神研习团成员立足南京理工大学70年“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军工底色,以学院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和“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的精神为指引,结合寒暑假开展了广泛调研,足迹覆盖了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255厂等20余家军工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沙坪镇中心小学、贵州省水城县营盘乡营盘小学等8所中小学,共获得200多个小时的访谈录音及3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为厘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存问题、针对性收集整理充足的军工文化教学素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打得远,让军工文化走入中小学思政课堂,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爱国强国的种子。“行走的军工课堂”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遵循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路径,先后与王泽山院士高中母校吉林一中,四川省乐山市沙坪镇中心小学、贵州省水城县营盘乡营盘小学、新疆102团学校、五家渠第三中学和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等多所中小学云上共建“对话大国重匠”思政课堂,创建开展“中小学一体化军工精神启蒙课”。通过分享军工人的奋斗故事,激励同学们心怀“国之大者”、赓续“国之精神”、争做“国之栋梁”。例如,“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军工精神启蒙课从“强军兴国担使命”“矢志创新攀高峰”“执灯育才甘为梯”和“扎根大地做学问”四个方面进行分享,详细讲述了王泽山院士用近70年时间坐热基础科研的“冷板凳”,成功攻克火炸药领域多个世界级难题,让中国火炸药技术重回世界之巅,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事迹,让吉林一中2900余名同学深受触动。为了打得狠,“行走的军工课堂”深度挖掘军工文化的时代内涵,在实践过程中,线上打造“国之所需,吾志所向”宣教平台,将专业与思政紧密结合起来。线下建设“强大国防,繁荣祖国”涵育平台,健全“军工十景”等实境课堂。围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三大主题,将党课、团课整理成材料,形成“1+2+N”的军工红课堂授课模式,(“1”即1种精神:军工精神;“2”即2种课堂:线上“云端课堂”、线下“实境课堂”;“N”即N种根据不同学段、不同需求订制的具体授课“菜单”),形成以“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军工精神启蒙课为代表的五门精品课程,学期总课时数超过1200课时。

↑军工精神研习团成员为沙坪镇中心小学的学生授课

坚持创新导向,把握规律、守正创新,奋力谱写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明确宣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开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行走的军工课堂”是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长期育人实践的经验基础上找到的一条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推动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双融双促、引领军工文化传承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发力的思政教育新路径。在这条路径探索过程中,军工精神研习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荣获大学生第十七届“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作品红色赛道全国特等奖、江苏省特等奖,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百强实践团队,南京理工大学“五四奖章”等荣誉。作为课程建设内容之一的“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舞台剧入选了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项目。未来,“行走的军工课堂”将继续巩固现有思政教学成果,围绕团队管理、课程建设和品牌拓展三大方面持续深化实践,把握教书育人规律、青少年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守正创新,助推形成中国价值引领的新时代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为中小学生扣好理想信念的“金扣子”、为国防事业擦亮军工精神的“金名片”、为民族复兴建强后继有人的“金课堂”,奋力谱写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军工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军工大检阅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