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实现航天科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07-22

军工文化 2023年6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航天战略

袁 洁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军工骨干央企,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就必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国企。

提高站位,强化担当,深刻认识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极端重要性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在目标上,要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在方向上,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在战略上,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在体制上,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在路径上,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关系国家安全和根本利益的“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研判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和国内外发展形势,深刻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我们必须以建设科技强国的创新责任,以勇闯创新“无人区”、实现“从0到1”突破的创新自信,把科技自立自强的地基打牢、大厦建高,绝不能错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为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提供科技支撑。

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深刻认识解决“卡脖子”问题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以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下决心彻底解决“卡脖子”“掉链子”薄弱环节,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把科技的命脉、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深刻认识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大型国企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堪当国家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使命感,在科技竞争、技术比拼的最前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

保持定力,守正创新,牢牢把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利条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守正创新,越是关键时期、重要节点,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有利条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直接决策、指挥推动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对航天事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谋划创新的坐标原点、推进创新的根本原则,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科学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各环节、全过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为根本遵循,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复杂问题,不断提高从政治上看创新、谋创新、抓创新、实现创新的能力,不断深化对企业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向高质量推进。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显著制度优势。由于航天重大工程具有系统复杂、技术密集、风险性大、研制周期长等特点,我们必须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优势,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地方政府的长期科研合作,将创新要素、支撑保障高效集聚到科技创新的“刀刃”上,以集约化研究、会战式攻关加快突破最紧急、最迫切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家建设发展需要,正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保持许党报国为民的政治本色,创造了一部惊天动地的航天事业发展史、顶天立地的科技自立自强史,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向强。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必须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必须千方百计广聚天下英才,想方设法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航天人才高地,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冲得上、靠得住、打得赢。

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几代航天人通过接续奋斗铸就了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为代表的航天精神,这既是伟大建党精神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鲜明表达,也是支撑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的殷殷嘱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航天精神,发扬斗争精神,不断从党领导下的航天事业奋斗史中传承创新基因、坚定创新自信、汲取创新力量,激励新时代航天人开展“我与先辈比奋斗”大讨论大实践,以精神升华助推事业腾飞。

突出重点,紧抓关键,全力以赴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航天科工既要加强顶层谋划设计,也要善于突出重点、紧抓关键,把握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要进一步紧跟中央部署、紧盯国家需要、紧贴企业实际,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再攀高峰、再立新功。

着力在加强基础研究上下功夫。积极发挥好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坚持“四个面向”,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大力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牢牢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高质量完成好重大项目任务的论证、实施和攻关。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科学谋划未来专业技术体系和重点技术方向,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主动适应、积极融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科学研究范式深刻变革趋势,加强国际合作,有效维护我国的科技安全利益,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着力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下功夫。深化推动航天科工“1+4”战略实施与国家创新体系相衔接、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相协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深入融合。深化实施航天科工科技自立自强38个行动和100条举措,压紧压实攻关军令状和责任令,精准把握技术难点、攻关重点、时间节点,强化动态部署、挂图作战、打表推进,形成具有航天特色的攻关组织模式、合力攻关体系。树立更加注重创新投入、集聚创新人才、夺取创新成果的考核导向,健全与履行强军首责,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科研人员薪酬等同向联动机制,大力支持一批研发机构、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打造科技创新先锋力量和骨干网络。

↑YJ海上攻防反舰导弹武器系统

着力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上下功夫。紧紧围绕解决制约主责主业创新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强资源优化调整和专业化整合,加快国家实验室、航天智能院等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创新联合体建设,切实解决预研、研发、生产、试验等创新链条中的断点、堵点和梗阻,强化总体与分系统相协同、产学研用联合、上中下游贯通,赋能前沿性、颠覆性创新技术研究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强化链式思维、链长建设、链式协作,推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着力深化数字化系统工程体系建设,实现装备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的数字化全覆盖、流程全打通、业务全在线。

着力在建设矢志爱国奉献、热爱航天事业、勇于创新创造的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纵深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系统推进人才工作“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建设。积极自主培养“铸剑”队伍,系统实施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梯次培养计划。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优秀青年人才特殊培养政策,源源不断地造就航天强国建设者、航天事业接班人。

着力在强化成果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着力培育原创型、基础型高价值专利,强化国际专利创造,实现知识产权与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的高度匹配。建立知识产权市场化机制和转化运用工作机制,构建科技成果合作共享模式。持续提高国际标准建设力度,强化国际标准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深度挖掘创新成果的应用领域,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服务于高品质生活。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航天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逐梦航天日
战略
战略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