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学科美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2023-07-17王小红

学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王小红

摘 要:语文是一门传播美的学科,加强开发应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美育资源,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功能,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形成美好的思想情操和高雅的情趣。故本文分析初中语文学科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意义,从审美资源的挖掘和课堂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出发,论述美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策略,旨在促进语文美育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科美育资源;美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2-014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47

初中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美育资源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信仰,加深学生对美的感知。基于此,教师应该明确初中语文学科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意义,做好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工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语文之美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多姿多彩的审美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获得美的享受、鉴赏美的意蕴。

一、初中语文学科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意义

(一)有助于培植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维度之一,教师想要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必须加强应用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同时养成创造美的思维和表现美的能力。语文学科中的美育资源是最优质的审美材料,教师对此加强开发与应用,是培植学生审美素养的最直接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开发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和诗歌,引导学生鉴赏沉博绝丽、字字精湛的语言,步入语言所勾勒的曼妙意境,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对文本语言的审美理解和体验,融合自己的联想开展创意写作,从而加速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二)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美是语文学科美育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发展重点。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蕴藏着文化之美,比如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古典建筑、工艺智慧;关于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百态等。教师开发与应用这些美育资源,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文化属性和美感,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化自信的态度,比如教师可以开发古典建筑题材的文章,应用信息化媒材展示古典建筑的直观影像,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的设计美、造型美,了解其实用性和坚固性,体会古代建筑家和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從而使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美,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1]。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古语云“文以载道”,语文学科的美育资源不仅表现在语言文字的表层,还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无尽意蕴之中,包括文本中具有优秀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表达爱国主义情怀、豁达的人生态度,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经典篇章等,这些都是向学生渗透思想美和精神美的载体,着重开发和应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美育资源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初中语文学科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

(一)深入分析语文教材,挖掘美育资源

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发和利用美育资源,教师必须在明确语文审美教育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的前提下,对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展开系统地分析、梳理和统计,根据不同文体审美内容的存在形态、呈现形式等,从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自然美等角度出发,挖掘语文学科中的美育资源,从而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利用奠定基础,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蕴含语言美的美育资源。美是汉语言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的美育资源就存在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师在开发时,应该立足不同文体的审美特质,深入挖掘课文的语言美,包括诗歌文体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散文文体生动优美、情景交融的语言,神话文体富有想象、神奇幻化的语言,说明文体准确、简洁、平实的语言等。

第二,蕴含形象美的美育资源。文学作品所刻画的艺术形象是鲜活的,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挖掘时应该围绕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动物形象三个板块,梳理统计教材中含有形象美的篇章和资源。以人物形象为例,教师可以聚焦记叙文、小说和人物传记类文章,依托文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开发人性美、人情美和思想品德美,以及由人物传达的凸显社会生活的美感内容。

第三,蕴含情感美的美育资源。情感是文学作品感染力的来源,也是至美无声的审美语言,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情感主题,教师在开发蕴含情感美的美育资源时,应该重点分析教材中爱国、亲情、友情、师生之情主题的文章,结合文章的事件和人物互动提炼真情实感,把可供学生探究的内容整理记录到学案中[2]。

第四,蕴含自然美的美育资源。语文学科中的自然美是毓秀而恢宏的,文本中的山水花鸟、草木鱼虫、日月星云,无一不彰显出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绝妙韵味。在挖掘关于自然美的美育资源时,教师应该着力开发教材中描写四季美景、名山大川、动物与人、科幻探险题材的文章,分析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事物的描写,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美育。

(二)创设审美教学情境,激活审美感受

做好语文学科教材美育资源的开发工作后,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语文学科的美育元素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处在发展时期,教师应该采用具象化的手段为学生呈现审美内容。情境创设是应用美育资源的有效手段,能够打造声情并茂、影音结合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文本主题和内容的审美特征,收集相关的信息化媒材,创设灵动的审美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感官,激活其审美感受,从而促进学生入境动情、入境求美。

在创设语文审美教学情境时,教师应该立足文本中美育资源的开发成果,预先收集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的信息化媒材,编制成PPT课件用于课堂展示,同时根据所创设的审美情境,设计开展欣赏、美读等活动。如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古代诗歌的审美价值点主要是语言美、音韵美、节律美和意境美,若诗词是描写田园风光的,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相关的田园风景视频、田园写意画,同时搭配旋律轻柔、富有古意的乐曲,引导学生先随着音乐欣赏情境画面,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四人一组,沉浸在情境中开展诗词美读活动,指导学生划分出诗词句子的停顿点,在美读时依字行腔、依义行调,读出诗词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和节律美,一邊诵读一边结合情境联想画面,感受作者情绪的强弱变化。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参照教材中的注释,合作讨论诗词的大意,赏析语言的精炼和隽永美,体会作者精到的用词以及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这样在审美情境的浸润下,学生就完成画面欣赏、诗词美读、语言赏析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优质的审美享受[3]。

(三)设问引导审美表达,促进美感传递

在应用语文学科美育资源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审美视角和审美品位存在差异性,产生的审美理解也不相同,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将内在的观点、感受表达出来,使审美体验得到共享。采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表达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文本中的美育要素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审美理解,从而促进美感的传递,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在设问引导审美表达时,教师应该围绕文本的语言美、形象美、艺术美等角度设计问题,问题内容应该具有开放性,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自主开展审美感受的探讨和交流,最后总结汇报讨论结果。如在关于描写春景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初品课文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散文共描写了几幅具有春天特征的景物图?你能给每幅图起一个名字吗?”学生思考后作答:“共描绘出五幅景物图,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迎春图。”教师追问:“你认为其中哪幅图最美,为什么?请大家分小组交流你的审美观点。”在学生探究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点拨学生根据课文中具体的语句和春天事物的特点,阐述内在的审美感知,使思考和表达不脱离文本内容,几分钟后,有小组汇报:“我们组认为描写春草图和春风图的段落最美,其中春草图写出了嫩草勃发如茵的景色,突出了春草的旺盛、繁多和娇嫩,还写了人们在草地上活动,表现出春草给人带来快乐的美好感受;虽然春风是无形、无色、无味的,但是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从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入手,把春风变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情,表现出春风的和煦和清新之美[4]。”还有小组反馈:“我们组认为描写春花图和春雨图的段落最富有美感,在描绘春花图时,作者重点描写了花朵的色彩和香味,勾勒出百花争奇斗艳、春意浓郁的美丽景象;在描绘春雨图时,作者突出了春雨多、细、密、柔的特点,表现出春天下雨的静谧和安详之美,让人不禁产生漫步雨中的身临其境之感。”这样通过设问引导审美表达,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实现审美体验的相互交流和借鉴。

(四)加强解读文本内涵,探寻哲思之美

思想情感是语文阅读的探究重点,同时也凝聚着动人心魄的审美要素,能够叩击学生的心灵,使其获得精神的启迪。前文谈及,开发和应用语文学科中的美育资源,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师想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就必须加强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内涵,反复品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体味情志意趣,从而助推学生探寻文本背后的情感哲思之美。

在解读文本内涵时,教师应该坚持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教材课文中的美育元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道理、情感,所弘扬的精神和品质,从而应用美育资源实现有效的人格教育。如在关于赞美黄河的近现代诗歌赏析中,文本的美育资源主要是刻画黄河形象的气势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黄河景观的录像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资料,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赏析诗歌,大家认为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作者表达了对黄河怎样的情感?歌颂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学生立即合作解读和挖掘文本内涵,探究后反馈:“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奔放豪迈、充满力量的,作者用‘惊涛澎湃、浊流宛转、万丈狂澜、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等词汇,刻画出黄河怒涛漩涡的气势美,勾勒出一幅宏大壮阔的雄伟图画,把黄河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屏障,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和感恩之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中华儿女一往无前的决心。”这样通过探寻文本内涵中的哲思之美,学生就得到强烈的思想和精神震撼,形成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怀[5]。

(五)开展特色美育活动,引领审美创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和应用美育资源,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美学元素的鉴赏层面,还应该遵循实践创新的原则,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创造美,促进审美体验的成果转化。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审美体验情况,设计开展特色化的美育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参与审美创造。

在开展特色化美育活动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用结合,基于文本中的审美特征和元素,设计课本剧表演、读后写作、制作手抄报等形式的活动任务,鼓励学生运用审美体验和各项知识技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学作品。例如,在关于歌颂白杨树的文本阅读中,学生体悟到白杨的象征意义以及坚韧、力求上进的精神之美,了解到白杨艰苦贫瘠的生存环境。这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一项创意手抄报任务并将优秀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评。通过开展特色美育活动,学生创造美的思维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强化,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美育资源的应用成效[6]。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发和应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美育资源,不仅有助于培植学生的审美素养,也能树立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还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品德情操。教师应该深入分析语文教材,做好学科美育资源的挖掘工作,通过创设审美教学情境、设问引导审美表达、加强解读文本内涵以及开展特色美育活动等路径,激活审美感受、促进美感传递,引领学生探寻文本中的哲思之美,创造个性化的审美作品,从而发挥美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六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践及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3):62.

[2] 姜丽娟.与“美”不期而遇——谈初中语文美育教育[J].求知导刊,2020(51):83.

[3] 乔平.量体裁衣,美文美教——课文视角下初中语文美育的实施[J].考试与评价,2019(10):13.

[4] 葛刚.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美育实践思考[J].吉林教育,2019(6):48.

[5] 于欣.初中语文美育与核心素养培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36):7.

[6] 陈易嘉.让语文之美滋养学生的心灵——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6):86.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