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写作要素分析

2023-07-17翟菲菲

学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核心素养

翟菲菲

摘 要: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是推动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将文言文教学重视起来,从语文素养角度出发,合理分析写作要素,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文言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如何有效分析文言文教学中的写作要素,还需要语文教师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文言文;写作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2-013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46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文言文,这些文章都是教育专家、文学大家经过反复斟酌,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极具教育价值,符合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情况。文言文与普通文章不同,这些文章是由古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不同的精神思想,对学生具有较大借鉴意义。尤其在分析文言文中的写作要素时,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不同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其写作能力。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分析写作要素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了解写作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他们可以在考试或者平时的学习中,根据写作要求完成文章创作。但是,教师在批阅学生的文章时会发现,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阅读量大、喜欢语文的学生写作能力较强,反之写作能力则相对较弱。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是因为很多学生并沒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写作,在他们眼中,写作只是一项任务,对自己的成绩有着较大影响。此种心态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甚至会对其之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为了改变此种情况,教师需要改变自己以往所使用的的写作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他们对写作的看法[1]。组织学生分析文言文教学中的写作要素便可以达到教师的预期教学目标,因为在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写作要素时,可以使他们最直接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字在文化传承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会激发初中生内心的求知欲望,他们会更愿意去了解写作并逐渐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对于写作来说,知识储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学生只有自己主动积累了足够的素材,才能高效完成写作。但实际上,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不喜欢写作教学,而且对阅读教学也存在较严重的抵触情绪。为了改变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发现阅读中蕴含的乐趣,并逐步渗透与写作相关的内容,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实现读写结合。在组织学生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分析写作要素时,便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因为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不仅要对文章进行翻译,还要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含义,体会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认识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会积攒知识储备。

(三)改变学生写作态度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他们开始认识到,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主宰,学生的想法需要被重视,学生的课堂地位需要得到保障。近年来,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锻炼能力。在此种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便显得十分重要。就学习态度而言,初中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并不大,更不用说难度系数较大的文言文了。这一情况限制了文言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为此,借助文言文教学分析写作要素便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分析写作要素时进行互动,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能力范围内总结自己了解的文言文中出现的写作技巧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提高,他们会逐渐改变对语文课程、文言文内容的看法,并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方便后续教学开展,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分析写作要素的策略

(一)从写作背景进行分析,增加学生情感体验

1.历史背景。文言文之所以难,是因为他是由古人创作的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技巧、写作方式、写作思维都与古人的说话方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文言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需要后人通过研究实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2]。为此,教师在对文言文进行教学时,会深入探究文章中涉及的历史知识以及创作时的历史背景,进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中所传达的厚重情感,增加他们的情感经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在分析文言文的历史背景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文章,让他们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去理解文章中的事件及情感。之后,再借助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引导,促使他们认识到文字的价值,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写作教学,与他们探讨写作过程中写作背景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结合社会时事、社会环境进行文学创作,从而使文章更具生命力。

2.作者背景。作者的经历和创作文章时的遭遇是文章所表达情感的核心,很多学生最初阅读文言文时并不能体会到其中想要传递的情感。但是,当教师为学生讲过作者的生平后,他们会共情作者,从作者的视角去分析文言文中所描写的不同事物,进而感受到其中传达的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相对较为简单,学生也具备了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让他们在预习阶段自己搜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这样他们更能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陋室铭》是初中文言文中传播范围较广的一篇文章,学生在整理总结刘禹锡的生平时,会发现此文章是他革职被贬后创作的文章。在了解作者背景之前,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刘禹锡洒脱的人生态度,但了解他的经历后,学生也能够从文言文中体会到刘禹锡的郁郁不得志。

对此,教师要从写作要素角度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结合自身情感和经历进行创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二)从写作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积累素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坚持的事情,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提高自身的个人素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写作要素,引导学生写作时,也应该将素材积累重视起来[3]。先让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文言文中流芳百世的语句,然后再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言文词句中的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准备积累本,整理、总结他们喜欢的以及写作时具有参考价值的语句。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遇到文言文时也会主动进行阅读,他们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整体语文水平会得到明显提高。比如流传度极高的经典名篇《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在描写阴晴景物变化时使用大量的四字短语和骈句,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得生动传神、感人肺腑,这些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也是丰富学生语文素养的极好养料。当学生积累的素材到达一定程度后,教师便可以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创作文章时合理利用自己所积累的内容,提高所写文章的质量。

(三)分析写作技巧,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如果只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写作来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借助文言文写作要素分析来引导学生,让他们从文言文写作技巧出发,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写作,进而促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

1.化抽象为具象,化力量为悲愤。此种写作技巧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作者为了营造意境,往往会选择夸张、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事物、情感以实际的事物展现出来,让人们从作者所描写的事物中感受到伤心、思念、愉悦等情感,其中植物、山、水、景物等应用较为广泛。比如,古人常用月亮表达思乡之情,还会借助梅、兰、竹、菊等植物代指高雅。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花象征君子的高尚情操,托物言志;李清照以“唯恐雙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突出表达了哀愁之深之重……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写作上的积累和启迪。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也可以深入分析,了解此种写作技巧,在平常的写作中融入相关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所创作的文章内容得到升华,也可以充分改变学生对文言文创作的看法,他们会体会到此类文章的魅力并喜欢上文言文,这非常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2.巧妙使用典故,升华文章内涵。在写作时使用典故可以让读者更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念和情感,还能有效提高文章的文学价值。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分析文言文的写作要素时,便可以从此角度出发,详细为学生讲解文言文中涉猎的不同典故,并鼓励学生总结不同文言文中使用典故的原因。这样学生会形成使用典故的意识[4]。另外,在后续的写作中,他们也会尝试使用典故,以此来完善写作内容。

教师要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合理制订教学计划,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为了锻炼学生对典故的使用能力,教师要在组织学生分析写作要素时,让他们探究文言文想要表达的情感。《出师表》这一文章便使用了一些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升华主题,还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有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3.明确文章主题,论述既定观点。作者在创作时会根据自己写作主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文章类型。而如何明确文章主题、展现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在分析文言文的写作要素时,教师可以从写作主题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探究,并在语文教材中选择合适的文章与学生共同分析。

在《孙权劝学》这一文章中,开篇便点名了主题:“不可不学”。此种方式可以为读者指明方向,也能够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主题的印象。另外,此种写作技巧还可以规范作者的写作思路,避免出现跑题、偏题等情况。学生掌握此种写作技巧后,他们的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四)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设计开展仿写活动

文言文是语文课堂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难度较高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需要格外重视。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习惯使用较为传统的方法引导学生,先让学生尝试进行断句、阅读,然后与学生互动,共同阅读,并对文言文内容进行翻译。在此种氛围下,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会读、会背、会翻译,并且还要掌握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些古文词语。这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他们无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要素,更不会重视文言文的文学价值。经过教育的不断改革,当前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开展文言文教学。带领学生共同探究文言文的写作要素便是其中的重要转变之一。在此期间为了凸显语文教学的价值,教师还需要适当融入写作教学,增加学生的收获,保证语文教学高效开展。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可以脱离枯燥的翻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尝试开展仿写活动,让学生从文言文中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写作模式并对其进行模仿。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会逐渐提高自信心并在模仿过程中了解文言文的创作思路,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发生变化,他们会喜欢上文言文,甚至还会尝试利用文言文进行创作,文言文也会得到重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以及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组织学生翻译文言文,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翻译文言文是最为基础的能力,在翻译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都会得到锻炼,非常有利于他们的综合发展。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独自翻译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很多学生会因为难度较大而放弃。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翻译,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会被调动起来,他们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收获,从而推动自身综合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共同探讨文言文的写作要素,并且还要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发现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之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探索,总结出分析文言文写作要素的可行性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咚.文本解读策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22.

[2] 何志群.统编版初中文言文写作教学资源运用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22.

[3] 王虎.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20.

[4] 王燕平.如何借助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开展写作教学——以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为例[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21(4):32.

猜你喜欢

初中文言文核心素养
浅析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