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18世纪鱼符号在绘画语言中的运用

2023-07-14张明

收藏与投资 2023年6期
关键词:绘画语言差异

摘要:鱼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寓意。作为文化的载体,鱼本身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作为绘画的情感符号亦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本文阐述了鱼作为艺术符号发挥的价值,围绕17、18世纪的相关作品详细展开论述,旨在探明同一时期内中西方绘画对鱼符号的表达呈现的差异,寻找运用此意象的启迪,为类似题材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符号;绘画语言;差异

鱼在我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描述的“北冥鱼”,既是“道”的物化,也象征精神的自由。传统文化中的鱼被视作福泽绵延的象征,与“余”谐音,寄托着对“金玉满堂”“年年有余”等的财富追求。“鱼跃龙门”指鲤鱼能够跃过龙门,幻化成龙。人们习惯以此来兆示金榜题名,自寒贱而登显贵、仕途得意、飞黄腾达。鲤鱼也代表了中华儿女作为龙的传人,敢于突破自我、拼搏奋进的精神。鱼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一、鱼符号的艺术价值

符号论创始人卡西尔曾提出“艺术是一种符号的形式”。他的学生苏珊·朗格以此为起点建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形成了一套艺术符号理论系统。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她所指的“情感”并非个人情感,而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鱼作为艺术符号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一观点,表达人类的普遍情感,将人类情感的本质清晰呈现。

从古至今,许多艺术家将情感以鱼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使作品产生强烈感染力,让人在艺术鉴赏中产生共鸣。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就是人们对周围的世界形成认识和产生感情的证据,反映在出土文物里,如人面鱼纹彩陶盆,这正是现实生活中图腾崇拜的艺术再现。北宋时期的《宣和画谱》整理收入了许多龙鱼题材作品,将其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清代“海上画派”著名画家虚谷以鱼寄托对社会的关注和人生的担忧。其作品《水面风波鱼不知》中,通过鱼群疾驰的宏阔场面传达自由竞争的深远意境。

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以濒临死亡的鳟鱼为主体,置于画面中间,创作了油画《鳟鱼》,画中的鳟鱼双目圆瞪、临死不屈,是画家对敢于直面死亡、向往自由和解脱的表达。20世纪瑞士画家保羅·克利将鱼从以往人们对其客观形态的认识中提炼出来,形成了独特的符号,用以表达感情,其代表作《鱼的循环》《鱼的魔术》中均有体现。带有鱼符号的艺术作品历史悠久且形式众多,本文围绕17、18世纪的相关作品详细展开,对中西方作品分别进行研究和梳理。

二、中国作品中鱼符号的运用

(一)八大山人“怪诞之鱼”

八大山人所画之鱼明显带有真挚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内心深处复杂难言的精神世界的反映和宣泄。他画的鱼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画家对客观存在的鱼进行高度加工后的艺术形象。他早期画鱼力求表现鱼的动态,保留鱼的结构特点。后期作品中的鱼有了很大变化,变得夸张变形、忽略结构,八大山人将鱼的眼睛刻画成生硬的方形、“一”字形或白眼瞪天的形态。此时的鱼是画家意识概念中的鱼,视觉“看”到的真,让位给了“心灵”感受到的真。鱼一直是贯穿八大山人绘画的重要题材,他将主观情感凝聚于其中,鱼似乎被赋予了极大的人格魅力。

八大山人所作是“无水之鱼”,也是“野逸之鱼”,与鱼同化就是他画鱼的成功之处。他的画简而淡,多透着凄冷的格调。他从孤独中获得闲适、从容以及挣脱世间羁绊的怡然自乐,享玩孤寂,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与庄子所提倡的“忘我而逍遥”道禅哲学异曲同工。他的作品《鱼石图》就是这种气质的缩影,通过鱼这一形象抒发对“超然”境界的渴望,描绘了隐逸逍遥的意境。

(二)李方膺的“游鱼”

18世纪中叶,扬州地区经济繁荣,文人画家重视生活情趣和生活感受,关注表现个性、抒发情感,“扬州画派”自此兴盛。“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经历了宦海沉浮、遭人诬告罢官,难以实现政治抱负,便借诗文书画畅达胸臆,常往来于扬州卖画。李方膺晚年常以“游鱼”为题材作画,跳出传统模式,摆脱保守艺术的羁绊,为扩大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和表现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他笔下的“游鱼”在水中鲜活灵动地吐气呼吸,带给人行云流水般自在畅游的感受。画家用“游鱼”自喻,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同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以“池鱼”隐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理想。其作品《游鱼图》中,春水中鲤鱼争相欢腾之景,大笔纵横形神兼备富有情趣。画面位置的经营具有传统特点,又有所变异。5尾游鱼姿态不同但鱼头、鱼尾相互呼应,形成反向的“S”形曲线,具有形式美感。

八大山人与李方膺的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把鱼作为一种自由、广阔天地的象征。艺术是文人苦难精神的避难所,为无数的文人提供了一个精神和心灵栖息的园地,便于他们自然流露心意。他们作品中独特的性格特征与强烈的情绪色彩相互交织,为中国的花鸟画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西方作品中鱼符号的运用

(一)贝耶林“金光下的鱼”

17世纪的荷兰在经过了尼德兰革命实现独立后,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新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气氛下,“荷兰画派”应运而生。艺术家关注现实世界,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体现人的情感和愿望。“荷兰小画派”推动着静物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课目。

贝耶林是荷兰巴洛克风格的静物画家,喜欢画鱼类和奢华的器皿,如银器、中国瓷器和玻璃,画面多为暖色调,物体受金光照耀,绚丽传神。其作品《室内的鱼》对鱼进行了精彩的刻画,描绘的是被加工过的新鲜海鱼在鱼店中等待售卖,鱼眼晶莹透亮,身体被切开,露出鲜红细嫩的鱼肉,反映了17世纪荷兰人民真实的生活场景。

(二)夏尔丹“静的生命”

夏尔丹是18世纪法国静物画家,其风格朴素、平凡、真实,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物品中发掘深藏的美,他真实描绘了平凡的生活景象,不同于法国早期画家们追求的富丽风貌,他以日常可见之物为题材进行创作,展现了物体的本来状态,把静物画和生活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注重传达情感性和思想性,使静物不再是死寂的静止物体,而是拥有“静的生命”。

他的作品《鳐鱼》体现了平民写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也奠定了夏尔丹朴素平凡的绘画风格。画面描绘了厨房一角,题材与生活息息相关。“鳐鱼”作为其情感载体,在质朴之中传达出深切的情感。画家真实灵动地再现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状态,“像镜子一样反映”寻常市民平时生活的起居状态和朴实自然的审美情趣。

四、中西方鱼符号表现的差异

(一)审美观念、表达内容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强调“形神兼备”,妙在“似与不似”,追求写意。西方审美强调“形式美”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代替直觉,力求真实,从模仿自然中再现自然。中国画家笔下的鱼多是在水中游动的动态形象,西方作品中的鱼大多是作为固定的物象出现于静物画之中。“荷兰画派”和“扬州画派”具有相似的时代语境,但二者面貌完全不同。17世纪的荷兰美术反映了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画家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有写实淳朴的特点。中国的“天人合一”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绘画吟咏性情、抒情达意,李方膺和八大山人的鱼都体现了人在克服与自然、社会的矛盾冲突后呈现的自由。中国重视主观内心情感的表达,西方偏重客观理性的表达。中西哲学与美学体系的差异促成了各有特色的两大绘画体系。

(二)观察方式、表现方式的差异

中国绘画要求“度物象而取其真”,超越客观事物的外在表象,揣度体会,深入观察,才能透悉物象的內在精神和本质。从鱼类绘画中也能看出画家注重内在主观想法,强调对内心世界情绪的把握。西方鱼类静物画呈现了一种外在客观视角,渗透着基于数学和几何学测量基础的科学精神,注重对于描摹对象的客观摹写。

中国绘画有着独特的处理空间和表达意境的方法,即“游动式”观察方式,可仰观俯察,左右移动视点。如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中静止的焦点透视,这幅作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独特的观察方式决定了特有的构图方式,中国画的画面结构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故鱼类题材的作品多表现几尾游鱼和大面积留白。八大山人画鱼喜欢将群鱼缩成一团,置于画面一角,与南宋时期马远、夏圭的“边角山水”十分相似。留白不是有待填充的背景,而是有意义的空间组织,旨在营造“虚境”“空灵”的审美境界,容易取得引人入胜的理想效果。西方绘画重视以理性科学的态度研究绘画,并不断研究美的形式要素,如比例、秩序、黄金分割率等。以求真的态度模仿自然。西方画家力求通过客观描摹真实再现事物,且不满足于物象表面的真实,会深入剖析,综合运用透视学、光学等科学原理进行作画,通过光色塑造物体,细致入微,重视求真写实,从固定的角度、视点产生最终的透视点,追求物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

五、结语

中西方文化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促成了人们对事物的多样认知与观察方式,从而造就了两种伟大的文明。难得的是,鱼作为情感意象受到了一致重视,在中西方的艺术创作中都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中国传统艺术受儒、道、禅三大美学价值的共同影响,尤其重视艺术作品的精神性,以鱼为题材的绘画强调借物抒情、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西方画家如同对待科学般对待艺术,对鱼的描绘严谨、真实,再现鱼的外形特征,重在反映客观世界。在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鱼符号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中西方绘画在差异中互相补充、借鉴,构成了无限丰富的世界艺术。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吸收沉淀,有利于找寻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符号语言,促使人们不断创作,诠释生活真谛。

作者简介

张明,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水彩。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484.

[2]欧阳云.清代绘画艺术鉴赏[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185.

[3]王朝刚,张杰.西方绘画大师:夏尔丹[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87.

猜你喜欢

绘画语言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论《韩熙载夜宴图》的画面机构与形式特征
中西方绘画趣味性的表达方式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王宏剑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