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集团融资风险识别与防控研究

2023-07-06丁敏

南北桥 2023年11期
关键词:融资风险防范策略国有企业

丁敏

[摘 要]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集团的资金规模较大、资金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就如何对国有企业集团融资进行有效的财务规划和管控展开探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国有企业集团的融资风险为切入点,对融资风险的主要来源、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展开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国有企业集团的融资风险防范策略和控制途径,以期为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规模;资金成本;融资风险;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国有企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融资贯穿了国有企业的主要经济工作,在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些国有企业的融资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而且限制了国有企业资金链的延伸与拓展。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关于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希望能為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提供参考。

1 国有企业集团融资的主要风险因素

1.1 政策变化风险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金融政策日趋复杂、变化越来越快,受国家金融政策环境的影响,国有企业集团的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融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这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识别、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融资总额会持续增加,还本付息的压力也会增加[1]。如果企业的投资项目收益不佳,或者主营业务经营不善,就很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1.2 内部管理风险

在国有企业集团中存在着很多层次和很长的链条,再加上涉及的业务面很广,各个子企业之间都有相互的贷款、保函等担保,如果有一个环节或者是一个子企业出了问题,就会对整个集团的信誉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以后的融资。

1.3 投资项目风险

国企的资金大部分用在了建设、固定资产、生产和运营上。投资项目回款速度较慢,或者项目进行得不顺利,或者固定资产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都会对资金的返回造成影响,从而造成资金紧张,甚至出现逾期还款,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违约风险。

1.4 融资债务风险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团的总部及其下属企业一般都拥有着大量的融资业务,并且它们的融资权限是非常分散的,如果集团没有对其下属企业的投资、融资规模进行全面的规划,或者没有对其下属企业的投资、融资规模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其所属企业的投资、融资规模与其自身的运营发展脱节,从而产生重大的债务风险。

2 国有企业集团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

2.1 主要表现形式

2.1.1 融资规模控制不力,资产负债率高

国有企业的贷款主体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它对国有企业的贷款审批比较宽松,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这使得企业的贷款额度一般都很大。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所执行的大部分项目往往面临着严重的资金拖欠问题。国有企业的资金短缺,只能依靠大量的融资贷款来解决,其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如果资金无法按时回笼,那么就很难按时归还,这就会带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而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2]。

2.1.2 资本结构单一,还本付息压力大

银行信贷是国企融资的主要渠道,其所占比例较高。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政府部门为国企协调了大量的信用贷款,国企的业务也随之扩大。但是,由于银行信贷占整个金融体系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企业的资金流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企业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若工程周期较长,那么资金回收周期也会较长,将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偿债压力及风险。

2.1.3 融资期限与投资项目不匹配,短债长投风险大

长期融资的审批程序较烦琐,融资条件也较高,而且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回报率都有严格的要求,一些公益性项目、民生项目很难得到与其匹配的长期融资。所以,在项目融资中,国有企业往往会使用短贷长投的方式,用短期融资来代替长期融资。但是,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往往拥有较长的建设期和回收期,如果在负债期内不能及时收回所投资金,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企业将会进入还款高峰期,各种融资还款叠加在一起,甚至还款逾期,最终形成违约,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1.4 内外部融资搭配不合理,外部融资比重过高

国有企业集团属于一个业务宽泛、层级较多、体量较大的经济组织,它的内部现金流量非常大。但是,许多企业集团忽略了内部融资的潜在价值,再加上企业集团对所属企业的管控以战略管控为主,而内部各层级的企业对资金的统一管控并不能实现很好的配合,这就在内部产生了一些阻碍,使得集团仍然以外部融资为主,并且融资风险比较集中。

2.1.5 融资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风险预警能力不足

由于国企的特殊性,国企的政策制定者可能对国企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对国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我国大部分的国企没有设立风险管理机构,也没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对其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也不够完善。

2.2 成因

2.2.1 内部原因

其一,由于具有政府担保、集团内部担保等优势,国企集团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大,通常超过了正常的企业资金规模。但是,国企集团资金规模较大,意味着过多的资金投入所引起的偿还风险以及由融资担保所引起的代偿风险也较高。在企业进行经营的过程中,经营回款的速度比预期的要慢,投资项目资金回流的周期变长,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下,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出现短缺,这很容易导致融资风险的发生。其二,国企本身的经营和管理存在问题,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财务分析,造成国企的偿债能力降低或者对其做出过高估计,以及国企的信用程度降低的后果。其三,国企一般都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会承接一些公益和民生的项目,利润空间较小,往往无法按时收回资金。其四,国企正在进行持续的改革,企业的重组导致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体系的改变,导致企业的风险管理、内控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预警、评估的能力,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

2.2.2 外部原因

其一,我国金融业正在进行持续性的改革,金融业的政策在不断地进行着发展和变革,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加显著。由于国家的财政环境和政策发生了阶段性的改变,因此在投融资管理、担保业务方面,也需要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债券监管单位对债券募集资金用途的审核监管窗口指导方针,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因此可能会出现资金使用出现瑕疵的风险。其二,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政策的变动势必会引起信贷政策的变动,当金融市场出现剧烈的动荡时,金融监管当局就会实施货币性紧缩政策,提高放贷要求,从而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国有企业集团融资风险识别与分析

3.1 优化风险识别过程

国有企业集团应组建团队,以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为依据,以信息广泛收集为基础,利用风险识别的技术方法,采用环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故障树法、流程图法、多元线性分析法等方法,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在融资风险识别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风险识别团队要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认识,对企业的管理数据进行全面的掌握,对风险类型进行分类,以融资风险清单的形式将融资风险反映出来,这样就便于对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估算,让风险防范措施更有针对性。本文推荐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它的优点是可以让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对风险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还可以让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进来,这样就可以识别出更多的融资风险。

3.2 评估风险发生可能性

风险概率评价遵循“大数法则”,即按照“极高、中、低、极低”的顺序,对不同情形下的风险进行评估。首先,搜集可能出现风险的情况。以企业集团整体融资状况为基础,对金融风险可能出现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价,比如融资风险发生的历史数据信息,类似的融资风险在其他同行业企业中发生的数据信息,以及在过去年度中没有发生的、未来有可能会发生的金融风险相关数据信息等。其次,對出现风险的概率进行分类。通过对所收集到的风险资料的分析,确定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水平[3]。

3.3 分析风险影响程度

按照对风险的潜在冲击,可以从四个层面对其加以考量和汇总。其一,金融亏损。是指这种风险对企业所要实现的财务目标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如对收入、利润、损益、成本等。其二,信誉受损。是指对企业的外部形象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出现对企业不利的各类报道,利用媒体的不同传播方式及影响范围,让受众对企业的声誉产生了消极的认知。其三,法律纠纷。是指企业的活动违反金融法规、监管规定产生的罚款或行政处罚会造成企业的不良后果,比如停业整顿、承担法律责任、责令纠正等。其四,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指企业因其自身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管理盲区、真空、交叉等现象,从而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对上述风险的影响程度及相关数据的全面分析,确定对整个风险所造成的影响。

4 融资风险防控策略与途径

4.1 转变融资理念,拓宽融资渠道

要预防和控制国有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必须改变财务观念,引进新的财务工具,以分散财务风险。首先,确立财务管理的动态性和可持续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金融业务也随之产生,国有企业要根据新的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确立新的金融观念。企业集团应主动防范政策风险,提高衍生品的运用能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扩大融资范围,加强对财政政策的学习,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把握好财政政策的红利和发展机会。要树立并保持企业信誉,与各大银行等单位建立互惠互利、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树立诚信观念。其次,引进新的筹资方式。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大力发展 PPP、 TOT和 BOT等新的投融资模式。PPP是一种由政府、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三方组成的,以政府为主导,以政府和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为主体,通过合作的方式,对项目进行资金筹集和建设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引入私人资本,在项目合作的初期,就可以对项目融资展开合理的分配,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与民营资本各承担一定比例的融资额度,并相应承担一部分风险。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国有企业承担的融资额度,也可以降低国有企业承担的融资风险,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达到政府、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共赢的目的[4]。TOT则是一种在政府批准下,由投资者自己投资建设项目,利用经营权回收投资并获取收益,在合作结束后将项目返还给政府的融资模式。在此模式中,政府筹集到项目建设资金,企业赢得稳定的经营业务,企业在合同期内得到合理的收益,偿还了融资贷款,从而产生企业的价值。

4.2 发挥集团优势,优化融资结构

首先,对筹资的规模进行适当的控制。我国国有企业容易发生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过度融资,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必须保持合理的融资规模。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集团的融资规模已经超出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资产负债率的基准线和控制线,这些企业负债过高,产生了很大的风险。所以,要在净资产的基础上,制订一个整体的、中长期的、有针对性的融资计划,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融资,然后在各个时期针对经营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融资规模过大而带来的还款风险,达到减少和消除融资风险的目的。其次,对贷款的期限结构进行整体的设计。目前,一些国企集团的信贷结构不合理,资金的使用方式也不合理,在短期内的资金投入上存在“借新还旧” “贷款置换”等问题,如果企业的经营出现了波动,或者是环境政策的改变,“短债长投”的做法就会造成资金的短缺,进而对项目的建设、固定资产的投资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造成大量的工程停工。所以,要对企业的融资展开全面计划,如果是长期的投资项目,可考虑与多家银行合作组建银团。这一做法可以将银行的贷款风险分散开来,其融资额度很容易满足要求,能够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4.3 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内部控制

首先,健全企业的经营体制和筹资体制。企业集团要强化对资金的控制,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和流程,督促下属的企业按照集团的管理规定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改进。实施预算审批管理,组织制定融资预算,然后由集团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后,再给予批准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原则上是不能接受预算外的融资的,如果真的需要追加或者调整,那么就必须按照程序向集团提交,并且要定期对预算执行有效性进行复核,在此过程中,要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预判,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其次,制订符合现实的筹资计划。对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和现金流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始终坚持稳健性、谨慎性的原则,避免超出偿债能力的过度举债。要对融资长短期、融资成本和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考虑,并与企业的实际现金流状况相结合,根据资金投入、期限与融资期限相匹配,短期、中期、长期融资要保持平衡,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还款能力,避免短贷长用和流动性风险。

5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融资业务的发展,而新的融资方式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部门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财务业务,对企业集团的运营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从而能够有效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与此同时,应积极引入财务专业人员,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国企集团财务管理要求的高质量的财务人才队伍,保障国有企业集团融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丽丽. 国有企业投资融资财务风险类型与防控探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2(7):145-147.

[2]朱灵芝.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及风险防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3(9):99-100.

[3]邹留红. 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现状及对策[J]. 会计师,2017(19):12-13.

[4]孙祎楠. 浅析国有企业开展的融资性贸易及风险防范[J]. 现代经济信息,2017(4):192.

猜你喜欢

融资风险防范策略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电力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