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本土教学资源开发例谈

2023-07-04白秀

中小学德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宝安思政绿色

白秀

摘 要本土资源以其独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赋予思政课教学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道德与法治本土资源开发强调契合教材内容,从小切口到大背景、从具体到抽象重构学习内容;基于学情分析建构情境逻辑主线,优化本土资源和生活逻辑有机融合的情境素材;坚持融合性、层次性、具体化地设计情境任务,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从而深度挖掘本土资源的育人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素养生成。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本土资源开发;情境创设;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6-0056-04

①本文系广东省2022年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编号:GDJY-2021-A-b158);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青年课题“基于广东地域文化的高中生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研究”(编号:BAQN2021013)成果。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提出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鲜活,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效果有待增强。“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1]中小学思政课应通过挖掘本土资源推进思政课内涵发展,持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政治认同素养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主要表现为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教学要寻找本土资源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深入挖掘和开发本土资源,通过情境创设、活动任务和教材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厚植家国情怀,主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此,以“共筑生命家园”(九年级上册)一课为例,作一探讨。

一、小切口挖掘契合点,以本土素材重构教材内容

将教材的宏大背景和国家战略转化为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本土素材则是联结学生生活和教材理论的关键点。教师要从小切口入手,深入挖掘本土素材中反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案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利用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讲好中国故事。这要求教学资源的开发遵循从小切口到大背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特点,重构教材内容。

南海之滨,得宝而安,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根,广府文化、客家风情在这块土地上交相辉映。近代以来,宝安在光荣的革命中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区共有32处革命遗址。为充分盘活红色资源,宝安区结合VR、视频等全媒体形式,力求生动地讲述宝安故事。尤其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宝安勇立潮头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如今宝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建设、科技创新、教育民生等方面成为先行示范的标杆城市。这些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本土资源,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契合点。

“共筑生命家园”是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作为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的延伸,进一步阐述破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策略,论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研读教材可以发现,“共筑生命家园”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目内容,分别从全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和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的发展共识两个视角,全面阐述生态文明建设。本框的核心概念包括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中,生态文明属于上位概念,是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2]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而宝安区主动担当,率先实现蝶变,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为坚持绿色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创造性的“宝安模式”。这正是宝安本土资源和教材内容的契合点。由此,教学将深入挖掘宝安绿色发展的素材并加以结构化,创设具有丰富生命力、鲜活时代性和强大吸引力的情境,使思政课教学更加接地气。

二、循学理勾勒情境线,以生活逻辑优化素材叙说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为思政课创新教学方法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注重用好学生身边可知可感的生动事例和典型人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具有真实性、典型性、适切性、复杂性的情境,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以致用。因此,思政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基于本土素材,以遵循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常识的方式建构叙述逻辑,以清晰的生活逻辑呈现思政课的学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坚持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这要求教学强化学情分析。教师可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刻把握学情,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本地学生而言,本届九年级学生是宝安绿色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一方面,学生在小学到初中的成长历程中深刻感受到宝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几年前的污水乱排河道污染,到如今深圳连续七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他们所生活的宝安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另一方面,深圳是一座志愿者之城,许多学生都曾多次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河道垃圾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有着豐富的亲历体验。

“共筑生命家园”可基于上述资源创设如下情境:以学校附近的茅洲河治理为切入点,通过图片展示茅洲河五年前后的对比,以此吸引学生探究“绿色蝶变”密码的兴趣;进而顺势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宝安绿色发展的历程,勾勒出情境线“昔日宝安,河道污染扰民忧——发展宝安,经济生态难抉择——今日宝安,绿色先行示范区——未来宝安,绿色发展入民心”。由此,设计四个核心情境:“探·参与社会实践 调查宝安蝶变历程”“辩·破解发展难题 经济生态两难选择”“析·宝安先行示范 贡献绿色发展智慧”“行·少年勇于担当 描绘绿色宝安图景”。

基于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找到情境和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按照学理逻辑和生活逻辑将零散繁多的本土素材进行优化组合,构成一条环环相扣、完整有序、典型真实的情境线索,为学生的情境探究提供明确指引。

三、结构化搭建大任务,以活动支架盘活资源价值

任务设计是落实高中思政活动型课程的关键,也是情境创设与核心素养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经常会出现注重情境创设,轻视任务驱动的问题。由于缺乏关键任务的统领,导致课堂活动碎片化、浅表化,难以发挥本土资源情境的育人价值。因此,思政课开发本土资源不仅要以此创设情境,更要立足思政课活动型课程建构要求,注重通过结构化的大任务深度挖掘本土资源的育人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素养生成,其关键在于本土资源与活动任务的深度融合。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思政课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一,融合性原则。强调通过知识联结本土素材与核心素养,学生从教师搭建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时需要调动自身的判断、演绎和推理能力,从而落实素养培育。第二,层次性原则。强调以问题链逐层解构任务情境,由表及里,以小见大地挖掘本土资源蕴含的学理逻辑。立足新课标精神,问题链指向的情境任务应包含“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4]等。第三,具体化原则。初中生对事物一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比较零散、感性,缺乏系统性思考。教师在描述任务描述时,要避免抽象笼统的表述,而要尽量清晰、具体地描述任务指向,适当给予思考或角度的方向提示,从而为学生搭建素养生成的路径和展示方法等支架。如此,才能利用本土资源“盘活”课堂活动,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而言,“共筑生命家園”一课针对四个核心情境都设计了具体的驱动任务:

“昔日宝安,河道污染扰民忧”驱动任务强调“宝安绿色蝶变密码我探寻,社会调查知行合一长见识”,力求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3]:请同学们以“基于茅洲河治理探寻宝安绿色蝶变密码”为主题展开社会调查。活动具体安排:(1)四个小组分别调查的内容为今昔茅洲河对比照片并标注拍摄时间、昔日茅洲河污染的主要原因、促使茅洲河治理的主要动力、茅洲河治理的成功密码。(2)调查方式可以是调查问卷、人物访谈、查阅新闻等。(3)调查对象可以是国家、深圳市、宝安区各级国家机关,例如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或者是居住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志愿者、身边的邻居、家人、同学等。(4)调查结果可以呈现为文字版调查报告、视频合辑、PPT展示等。

如此,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直接体验和切身感悟,增进对家乡巨变的了解和感悟,培养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为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建言献策,学以致用。

“辩·破解发展难题 经济生态两难选择”驱动任务强调“辨析与评价”,让学生辩证分析两种方案:通过前两组同学的社会调查成果展示,我们感悟到今昔茅洲河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茅洲河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茅洲河治理问题,宝安政府准备召开一次“宝安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听证会,针对“环境污染可以等经济发展后再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立刻关停污染企业”两种方案展开讨论。请你作为市民代表发言,从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视角分析这两种方案的利与弊。

学生通过辩证分析两种方案,在选择、评价、论证、争辩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对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认同。

“析·宝安先行示范 贡献绿色发展智慧”驱动任务强调“解释与论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宝安绿色发展的经验,从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抽象概括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生态环境部来宝安进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调研,请同学们进行宝安区长角色扮演,依据第三四组同学的调查结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总结宝安绿色发展的经验和亮点,从“理念和行动”两个维度出发,按照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完善制度等角度进行工作汇报。

同时,针对学生面对材料无话可说或观点表达不连贯、不完整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任务单(见下表1)为学生提供思维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材料信息,完整地表述观点,助力法治观念和家国情怀养成。

“行·少年勇于担当 描绘绿色宝安图景”任务强调“预测与选择”,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和宝安共成长。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远景目标已经明确,“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宝安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典范,2021年7月发布《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年后,同学们将会成为绿色宝安建设的主力军。请大家畅想十年后你将如何为宝安绿色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通过描绘宝安区绿色发展的图景,让学生感受到绿色发展的目的和旨归是人民,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实现政治认同铺垫基础。最后,自然引出宝安少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任务,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鼓励其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总之,将本土资源融入情境创设、社会实践、课堂活动并实现有机统一,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思政教师只有通过鲜活的本土资源和真挚的感情,聚焦本土化活动设计,运用好学生可知可感的案例,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让思政课打动心灵、感动学生、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石芳.构建五维并举的课程实施体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6):15-18.

[2]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6(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宝安思政绿色
绿色低碳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第十五届文博会举行颁奖大会,宝安收获满满 尽情展示魅力 喜获六座奖杯
宝安艺术家赴汉中取经
朗诵名家宝安“献声”掀热潮
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